醫學倫理與市場拔河

2010-07-16 中國時報 【高克培】

 也許是消費意識的抬頭,更可能是醫療市場競爭的激烈,近幾年來有為數不少的醫師進入企管相關的研究所進修學位,醫療院所廣邀企管專家演講授課也蔚為風潮。筆者認為跨界學習當然是好事,不過,這個異業移植也隱藏了許多與傳統醫學倫理極大的衝突,影響很大,不容忽視!

 

 企業必須講究「成本管控」,製造流程要制式化和簡單化、而且愈快愈好;產品的規格要一致、而且愈多愈好;產品要講究包裝而且愈創新愈好、所附加的價值愈多愈好;為了廣為人知,宣傳愈大愈好;員工不但要效率強、而且愈耐操愈好;客戶滿意度和市場佔有率愈高愈好,獨佔更妙。然而,醫療產業絕不能如此這般。

 

 首先,拋開「生命尊貴和健康無價」不談,一樣的病在不同人身上常有不同的表現、應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和不同的治療標的。過去有位看診很快的心臟名醫,一個早上能看診兩百多位患者,近日這個的記錄,又被一位骨科名醫以「每八十六秒診治一位患者」的速度打破,這位醫師得意之情溢於言表,表示病患們就是喜歡他,他「也沒辦法」。這個醫院的經營者或他的上司要是不知情,就是深諳企業管理之道、久久把這位醫師當金雞母一樣地捧著。

 

 說到「客戶的滿意」,由媒體所見,這位創新記錄醫師的患者們,似乎都是些「憨厚、純直、看到醫師先敬畏七分、似乎不太有意願、也不太有能力深入瞭解自己病情」的鄉親;對這類型的求醫者,醫師們只要和藹可親,再加上有求必應、也就是說患者想開藥就給處方,要求檢查就開檢查單,在電腦的輔助下,在八十六秒內分別讓他們「尬意」其實是不太難的。我們很多政客不就只靠與選民博感情還不是就可騙得許多選票,何須甚麼政見或政績嘛?

 

 筆者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個登山步道,優美、安靜,筆者初遊之時,驚喜異常,同行的鄰居卻告訴我「這個步道是這裡人的後花園,不要讓外地人知道,因為遊客太多會糟蹋掉它」。是的,一個風景區如果長期無限度地的招攬遊客,這個風景區將很快地不再怡人。醫師的愛心、精神和體力也不可能沒有限度地服務患者。超速的看診,一定會犧牲掉「病史詢問、理學檢查、病情說明、保健教育以及病歷記載」的質和量;而從早上直到深夜、超時地看診,若沒有「足以彌補愛心、精神和體力的損失」的薪資,醫師們不跳槽(或跳樓)才怪呢。

 

 沒錯,所有企業的「賣場」都需要儘量把流程安排得更人性化,「醫院」當然不能例外,不過,醫院的「產品」真正的核心不是這些非專業的服務,而是醫療本身。醫療品質的高低決定於醫療的方式是否合於最新的「實證醫學」,也因為絕大多數的「顧客們」對醫療全然陌生,才顯示出「醫療」的專業有別於其他企業。另外,醫療服務的對象是人而非實驗白老鼠,醫學倫理不允許醫療方式隨時、隨意地創新,而且「產品」也不可能有甚麼「附加價值」,宣傳更有違醫療法。

 

 還有,一般企業沒有不追求市場佔有率、恨不得能獨佔市場的。然而由於醫學浩瀚、臨床現像的多變性,沒有醫師萬能到瞭解、治療所有的患者;依據醫師誓詞「我的同業應視為我的同胞」,而且「病人的健康應為我輩首要的顧念」,同業之間不但不應該「你死我活」,反而應該形成一個「網」,彼此之間互助、互補、互相轉介。

 

 總而言之,醫療這個行業之所以受每個社會所敬重,就因為傳統上有許多充滿生命關懷的人道情操和一般企業所沒有的專業倫理;筆者認為,一般工商企業的「經營之神」當然有利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醫療界出現太多的「經營之神」未必是全民之福!

 

 (作者為醫師,陽明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