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安得廣廈千萬間-「輕稅簡政」不能一廂情願

2010-07-19 中國時報 【朱敬一】

 馬總統在競選時提出「輕稅簡政」的政見;所謂「簡政」就是簡化稅政,減少徵納雙方的困擾,這一點大概沒有人會反對。但是對「輕稅」而言,則外界有相當多不同的聲音。大體而言,我們可以將爭議的論點粗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減稅刺激經濟發展、擴大稅基、稅收未必減少」論;第二類是「減稅預算失衡、排擠公共建設經費、反而不利經濟發展、債留子孫」論。以媒體論述來區分,絕大多數的社論與民意均支持後者,但政府官員多支持前者。

 

 主張「輕稅」的人常將台灣的租稅結構與香港、新加坡相比,然後以星洲營所稅十七.五%、香港所得稅十五%的觀察,來要求台灣比照降稅。他們的論點簡而言之就是:「新加坡、香港能、台灣為何不能?」但實際證據顯示,國與國之間的情境、環境均相差甚遠,甲國能乙國卻不能的例子比比皆是。以下,我們就來檢視租稅議題的跨國歧異性。

 

 世界上諸多國家以降稅為手段,試圖吸引外國來本國投資的競逐,稱為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如所周知,開曼群島與維京群島都是稅率極低的低稅天堂;亞洲的香港與新加坡,其稅率較鄰國為低;歐洲的愛爾蘭也是著名的租稅競爭國,其營所稅率只有十二.五%。相對於這些低稅國,美、法、英、日等國營所稅則分別為卅五%、卅三.三%、廿八%、四十餘%,與愛爾蘭相差甚多。即使是窮盡手段吸引外資的韓國,營所稅也達廿二%。

 

 讀者由上述諸例當可發現:小國、以過境商務為主、著重服務業而非工業的國家,其租稅競爭較具優勢,也能採用較低的稅率。但是所有大國或是部分工業取向的國家,則稅率就是低不到哪裡去。降稅可以吸引外人投資,本國因此就可因稅基擴大而多收到稅。這麼「好康」的降稅效果不要,美英日法等國維持高稅率,一定不是「不為」,而是「不能」。

 

 政府收稅,是為了因應其開支。一般而言,製造業所涉實體運輸較多,故更需要種種公路與橋梁的運輸支援。製造業比較會創造汙染,但服務業汙染較少,而汙染防治需要政府支出。製造業有漫長的生產線,勞工條件與誘因較為複雜,勞資糾紛較多,需要政府處理。不論是汙染或勞資爭議,都要用到司法資源,而這也需要國家預算。再以最典型的政府支出國防來看,製造業的關鍵零組件(如IC晶片)常是兵家必爭,最需要國家的保護,以免落入敵人之手。台灣的竹科戰略位置重要,政府可能要布置種種反飛彈措施保護之。但相對而言,如果開曼群島遭到攻擊,只要銀行帳目有備檔,則完全沒有嚴重後果,故開曼的金融服務業也就不需要國防支出的保護。

 

 以上討論大概彙整出國家大小、製造業/服務業比重不同,其所對應的政府支出需求就不同。寫到這裡,我們就可以檢視一下台灣的處境了。與星、港相較,台灣不論就面積、就人口而論,都是「大國」。面對這種不對稱情境,台灣的政府支出就是遠比星港為大。台灣如果真要與星港拚降稅,在支出限制之下,台灣必然落敗。簡言之,要比拚降稅,其結果就是「星港能,偏偏台灣就是不能」。

 

 真要和台灣相比,韓國也許是個好例子。南韓要維持龐大國防、南韓也有雄厚的製造業,但是這就進入本文最後一個論點。學者馬庫森(J.Markusen)指出,綜觀一個國家的產業競爭力,其中租稅的影響幾乎是微乎其微。以韓國為例,其近年汽車、電子、面板工業的突飛猛進,大概與其政府的扶助、大財團呼風喚雨的影響、韓國人極端進取的個性、在全球各地步局的自由貿易協定等因素有關。文獻上鮮有人將三星、現代的成功歸因於韓國的營所稅率。如果將評比項目再放寬,則各國環保規範、勞工意識、執法寬緊、行政效率等諸多洛桑評比項目,都是影響外資是否進入投資的關鍵。我們不敢說租稅完全沒有影響,但文獻上卻沒有任何支持的證據。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