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筆記/問題不在航線,在底線 

 

【聯合報╱李志德】 2010.07.21 01:40 am 

 

兩岸航班談判,交通部被對岸的談判對手狠狠擺了一道。這兩天討論的焦點,都集中在雙方對協議文本的「認知」,以及對岸談判代表口頭應允由現有航班調撥飛福州和廈門,究竟作不作數。但追本溯源,交通部犯的最大錯誤,是對中華民國現階段兩岸政策的底線把握不住:「海西」這個概念,根本不應該進入兩岸協商的範疇中。

 

海西,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簡稱。大陸國務院去年年中正式將這個以福州、廈門和泉州三大城市做為中心的區域經濟方案,列為中國國家經濟戰略的一環。它的政治任務之一,就是做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試先行區域」。

 

不管大陸內部怎麼規劃,我政府對「海西」向來是敬謝不敏。因為我方的基本主張,兩岸分屬「大陸地區」和「台灣地區」,雙方在分裂分治的現況下平等談判。亦即,任何兩岸協議,都應該全境適用;而不應該在任何一方的「政策指示」下,只適用在特定區域,否則,就有被「地方化」的疑慮。尤其是「海西」,這個具有明顯政治象徵意義的地區。

 

航線談判被擺烏龍,凸顯的深層問題是馬政府的大陸政策在統一調控、擬定戰略上的把握不良。2008年政黨輪替之後,兩岸開放勢不可擋;但和對岸相比,對方和台灣交流步驟有序有節,戰略清晰明確。反觀台灣,各部會各行其是。制度上應該「扮黑臉」的陸委會,也不見發揮作用,徒然坐視政策底線一再被對岸突破。

 

空中航線事小,政策底線事大。經過這次教訓,馬政府應該對各部會涉及大陸事務的人員,重新進行政策教育。不該進入兩岸談判範疇的概念,一開始就不容對方提出,更不該心存曖昧及觀望。否則,不僅損害民眾權益,更丟了國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