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惡化 誰A走成長果實

 

【聯合報╱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2010.08.20 02:32 am

 

行政院主計處昨日公布,最新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將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由上次預測的百分之六點一四,上修至百分之八點二四,調幅高達二點一個百分點。僅僅三個月竟然會有如此大幅度的修訂,也反應出經濟情勢波動極大,而對明年經濟成長率則預估百分之四點六四,幾乎是今年的一半,可見情勢「不穩定」程度有多麼的大,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不久前所說的「非比尋常的不確定」名言,差可形容。

 

所以,對於這麼高的成長率預測值,不但不值得高興,反而應該要好好的探究其背後的玄機,而各國「印鈔救市」政策也需認真檢討。行政院經建會的景氣對策信號到六月已亮出連續第二個月的「黃紅燈」,且綜合判斷分數卅七分是紅燈邊緣,這也告訴我們金融泡沫、通貨膨脹的「過熱」是有必要注意,以防患於未然。

 

在此吊詭情況下,行政院主計處昨日發布家庭收支調查,去年所得最高百分之廿與最低百分之廿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的倍數,由二○○八年的六點零五,擴大到二○○九年的六點三四倍,貧富差距擴大幅度不可謂不大,僅次於二○○一年的六點三九;若將社福、稅負等政策移轉收支扣除,二○○九年的高低所得家庭貧富倍數高達八點二二倍,不但高於二○○八年的七點七三,也高於二○○一年的七點六七,創下史上新高。官員表示,去年受到金融海嘯影響,衝擊就業市場,失業人數驟增,影響家庭收支情況,導致家庭所得差距攀升。

 

這種說法是有幾分道理在,但受僱人員薪資報酬已十多年沒增加,實質報酬甚至還減少,而經濟成長率近十年雖有兩年呈現負成長,但平均也在百分之四以上,這幾年「M型社會」甚囂塵上,「誰A走成長果實」也成為街頭巷議,加上一九九六年以來失業率向上攀升,尤其中高齡弱勢的失業特別嚴重,更加深貧富差距、所得分配不均的感覺。這是長期現象,不是金融海嘯可以解釋的。

 

雖然一九八○年開始,台灣所得分配才由趨向平均反轉為走向不均,而且M型社會現象也非台灣獨有,但少數富人擁有高比率財富總是為人側目,何況台灣是由成長率高、失業率低、所得分配平均的「經濟奇蹟」落入M型社會行列,相對地令人難以接受。

 

全球化「要素所得均等化」、「委外」盛行等等可能是全球共同原因,而台灣「產業外移」特別嚴重,以及稅賦不公,對高科技大企業優惠和減稅等是否應該仔細檢討。特別是,近年來盛行的「三角貿易」、「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方式更是助長所得分配惡化、失業率居高不下的主因呢?

 

必須提醒的是,分配不均本是常態,能力高、貢獻大者獲高報酬是天經地義的,怕的是「制度不公」,讓少數特權永遠是富者,而且愈來愈富,這也才是我們應費心檢討的重點。此外,在此貧富差距惡化程度相當驚人的時刻,兩岸簽訂ECFA,有些人擔心的「香港化」,亦即二○○三年香港和中國簽訂ECFA之後,房市炒作,金融泡沫、貧富懸殊拉大會不會發生在台灣,讓所得分配更不均,失業更惡化,恐怕更是朝野上下應該正視並極力避免的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