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筆記/女孩,不捨 

【聯合報╱孫蓉華】 2010.04.21 02:10 am  

十三歲的曹姓女童被母親帶向自殺之路,其間,教育、社工和警政系統原本有機會阻止悲劇發生,但各個救濟機制卻一關關錯失,警政及社工因此遭到莫大的責難。相對於另一個案,一名十一歲的女童在醫院被驗出毒品反應,醫院通報社工,社工擔心女童遭到餵毒而緊急安置,事後證明此案是一場烏龍,社工遭到父母強烈指責。

同樣是社工員介入案件,卻出現過與不及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曹姓女童因大人的輕忽與自私而驟逝,她的遭遇令人鼻酸。此一事件,社工及警政體系當然都有值得檢討之處,內政部長也說要全盤檢討通報系統,並懲處失職者。但是,此事如果全部怪罪在社工頭上,其實也未盡公平。

看近年的兒童受虐事件,其過程和作法越來越令人髮指。每次個案發生,社會都是一片撻伐之聲,但事情過後,就被淡忘。包括家庭暴力通報系統嚴重不足,基層社工人力極端缺乏,其服務人口過多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

基層社工被交付輔導、訪視及安撫有危險傾向家庭的重責,但社工人力不足、工作壓力重,交辦的業務既多且雜,其工作量約是美國社工的十倍。由於經常需要超時加班,有時更面臨安全威脅,導致社工的流動量不小,更使得他們的養成訓練也面臨考驗,他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判斷案件有無立即危險性,對於不同狀況應如何因應,在在成為問題。

例如,那名十一歲女童被驗出有毒反應,到底要不要緊急安置?有無更好的處置方式?都需要專業的評估。因此,內政部在談懲處之際,對於社工單位的人力培養、相關單位的配合、乃至資源的整合,都應列入檢討,才不會流為空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