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廢除死刑 政府不能卸責(瞿海源)

2010年04月23日蘋果日報

馬英九總統說廢除死刑是國家長遠的目標,法務部曾勇夫部長日前在立法院公開宣稱廢除死刑是終極目標,新上任的檢察總長黃世銘也多次公開表示贊成廢除死刑,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林鴻池強調,廢除死刑是世界潮流,台灣是否跟進,只是時間點的問題。從總統到部長、檢察總長,乃至於立法院國民黨的黨鞭都表明要廢除死刑。

可是,不論總統或部長 、檢察總長,似乎都還沒公開說明為什麼他們主張廢除死刑。他們的主張和政策制定和執行有密切的關係,所以他們必須提出清楚說明。不能說了廢除死刑是目標,馬上又拿其他理由來否定。

政府決策者在表示廢除死刑的立場時,習慣性地立即又表示廢除死刑沒有時間表。沒有時間表的說法,表面上有點道理,實際上卻意味著政府有意無限期不廢除死刑。沒有時間表就很可能是說在任內,總統或部長可以不要完成廢除死刑制度的建立,因為他們的任期都不是長遠的。

配套措施做得不夠

其次,政府決策者也常以民意來做為不推動廢除死刑的藉口,說是要等待民意大多數都同意,再來廢除死刑。若簡單地像是非題一樣問民眾贊不贊成廢除死刑,確實大多數民眾會表示反對,民意調查多顯示有七、八成左右的民眾反對廢除死刑。但是「民意」並不是這樣簡單,當詢問是否贊成以無期徒刑不得假釋替代死刑,多數民眾(53%)又都贊成,反對者成為少數。據調查,有更多的民眾(有62%)贊成「死刑犯如果表現好或悔改,可以改判為無期徒刑或長期徒刑」,反對的倒變成了少數(35%)。因此,政策上就要考量各種複雜的民意。

不論是要維持死刑還是廢除死刑,都還有許多相關配套措施要做。近來總統提出要加強受害者家屬的保護、死刑判決合議庭必須做出一致決、甚至最高法院對於死刑判決應採言詞辯論等,更重要的是民眾對司法不信任,有88%的民眾認為死刑判決有錯判的可能,於是即使是支持維持死刑的人士,也都呼籲司法程序必須要十分周密。

所有維持死刑或廢除死刑所需的配套措施,大多做得還不夠或做得不好。特別是在維持死刑的狀況下,這些措施顯得特別重要,可是在處決人犯後,政府也就覺得已經維護了社會正義,就不必再積極去做什麼。例如受害者家屬保護就做得很不理想。這些所有的配套措施都是政府責無旁貸要積極去做的,民間只能倡議、只能協助,但主政者需要落實和負責他們所提出來的政策。

作者為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召集人、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