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 扭曲人文社科在地連結

【聯合報╱周麗芳/政大研發長(台北市)】

 2010.05.03 02:23 am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公布二○一○年ESI排行榜,政大長年榜上無名,再次名落孫山,並不意外。然而,若能細看相關領域的排行,將更可知ESI的侷限性,並不適合評估人文社會科學。

ESI並非美國或國際組織的官方統計,而是擁有SCI(科學被引用指標)與SSCI(社會科學被引用指標)的私人商業公司將其現有資料庫加值後的產品。ESI涵括一萬一千種期刊,但所劃分的廿二個領域中,與人文社會科學相關者僅有二個:社會科學、經濟商學。更奇怪的是,社會科學領域的期刊竟然包括公共衛生、復健醫學、環境研究、資訊科學等學門期刊。

根據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二○一○台灣ESI論文統計結果」顯示,在經濟商學領域,台灣沒有一所大專校院進榜,在社會科學領域則有五所學校上榜,除了台大為綜合大學外,交大屬理工導向,其他陽明大學、台北醫學大學、長庚大學三所則屬醫學導向。ESI社會科學領域排行與社會一般印象及學術社群的普遍認知落差頗大。ESI不僅將人文社會科學以聊備一格的方式處理,社會科學領域中更充斥應屬理工醫學的期刊,相關排行嚴重扭曲且有誤導之嫌。

更重要的是,ESI僅以SCI與SSCI期刊論文為計算基礎。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學術產出樣態,如專書、創作、經典譯註、制度建置、思想形塑、產學合作、個案撰寫等,皆非ESI所考量者。此外,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範疇與成果多具本土性與地域性,若絲毫不考慮在地研究績效與社會連結貢獻,僅片面執著於以英文論文為核心的SCI、SSCI期刊論文篇數及引用次數,將愈使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與本土文化制度政策發展漸行漸遠,忽略大學創造知識、轉換知識、應用知識於國家社會的社會使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