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人語>:冰冷的經濟成長(許啟智)

2010年05月03日蘋果日報

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高達6.5%,可望重登四小龍之首,加上馬總統在ECFA的辯論得到認同,府院欣喜溢於言表。台灣有高成長加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真的人民生活能得改善嗎?事實真相恐非如此!

台灣曾經經歷過民國六、七十年的高經濟成長期,不論是創業、就業者都能得到豐富的勞動報酬,年年加薪是常態,因為當時的環境是「台灣接單、台灣製造」,所有的利潤都由台灣的雇主及勞工分享,也就是台灣雇主吃肉,勞工喝湯,政府輕鬆賺得稅金。

企業品牌走路有風

但這十年來產業結構改變了,就算經濟成長一如預測機構所言出現高成長,大多數的基層勞動者已經無法分享經濟果實了,以今年3月343億美元出口額分析,有5 成的出口是「台灣接單、海外(主要是大陸)出口」,也就是台灣出口數字一半由國外創造出來的。

這也意謂著,在一半的出口值中,台灣勞工已不扮演任何角色,其中筆電業是最好的例子,台灣是全球筆電王國,但已經沒有任何一條生產線,第一季筆電產業大好,能夠分享好處的是極少數的台灣高級幹部、站上檯面呼風喚雨的富豪股東、加薪的對象是大陸的製造業勞工,稅收則由中國政府和台灣政府共同分享,產業高速成長,台灣勞工只有乾瞪眼的份!

同樣和中國有地利之便的韓國,產業採取和台灣不同的策略,積極開發品牌價值,不在乎短線的代工利潤,不論是三星、金星與現代、浦項鋼鐵等企業,都是以全球為競爭對象,只有世界夢的韓國,三星、金星品牌價值排入世界前端,造船技術讓中國引以為畏,經濟成長率提升,造就員工薪資節節高漲,企業品牌走路有風。

台灣以勞工起家,但韓國如今製造業員工薪資約是台灣的1.8倍,優質大學畢業生起薪超過6萬台幣,在面板、DRAM產業,台灣早就落在其後。

韓國重視品牌、提升品質及製造技術的積極作風,和台灣企業主尋求勞工成本下降、政府將關稅優勢當靈丹的保守心態相較,每回景氣復甦,台灣勞工和韓國工人薪資差距越來越大,經濟成長無法化為口袋錢增多,是台灣勞工的悲哀。

其實台灣也有品牌起家的好案例,日前被選為《時代》雜誌一百大人物的宏碁董事長王振堂,2000年起帶領宏碁走向品牌之路,今年第一季終於以小幅差距打敗惠普,成為世界第一的筆電王,宏碁從歐洲稱霸起家,大陸占其市場比重不高,當初痛苦走上品牌之路,如今得到豐碩的成果,證明其實只要品牌夠強,產品夠優質,市場自然就會為你讓出一條路來。

提升技術勞工受益

台灣國民所得已達到一定水準,韓國製造業及國內宏碁的成功都告訴我們,只有創造出強大品牌優勢、提升勞工優質的技術水準後,才有可能讓勞動人口所得再推升,但台灣企業過度西進大陸強調降低成本,就算是未來政府ECFA簽訂後,假以時日,大家一定會發現,能得利的仍是一群產業受惠的大股東和股票投資人,和勞動者的關係並不大。

對台灣上千萬的勞工而言,讓政府官員笑開懷的經濟成長率數字,其實只是冷冰冰不斷再次提醒你,你和有錢人的差距越來越大了,如果不做好你自己的安養儲蓄,心中只有中國的政府和老闆可真的幫不上你的忙!

 

作者為資深財經觀察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