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訂私校轉型退場機制(李福登)

2010年05月08日蘋果日報

五十年代熱心教育人士在政府「捐資興學」的鼓勵號召下,私校如雨後春筍般的設立。根據教育部九十八學年度的統計,私立高中職的學生人數約佔全國高中職學生總數的61%,而私立大專校院的學生數更高達72%。由此可見,私校大大的分擔政府應對教育施政投下的龐大支出,作出了共同為國育才的重大貢獻。

曾幾何時,形易勢轉,受到少子化之衝擊,學校供過於求,紛紛出現招生不足之嚴重情形,尤以南部地區為然。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從七十四年有43萬餘人出生,九十八年遽降至20萬人不到。在供需失衡的情形下,不出三、五年,體質欠佳的私校發生關閉停辦的事件,乃是意料中事。

可依屬性地區合併

針對私校的困境及危機,如何化解,政府宜採下列幾種措施:

一、輔導整併與轉型:可將屬性、類別及地區等相近的學校合併,發揮教育資源整合互補作用,限於學校法人不得經營其他事業項目,迫於情勢,政府宜放寬規定准予經營教育相關產業,以利私校生存發展,協助其順利轉型。近年大陸全力整併同性質的學校,並引進大型企業介入整併轉型,大大提升了競爭力,受到舉世各國之刮目相看,成功的案例值得參考。

二、將學校設施移作政府官舍或職訓中心等:很多私立學校的校舍、設備及環境等都相當具有水準,政府可價購經營困難的學校,變更為政府官舍、技職訓練場地或老人安養院、社區活動中心及青少年休閒娛樂場所等等,充分發揮「地盡其利,物盡其用」的功能。

三、徵收校地變更用途並將漲價利潤分享創校者:很多私校用地當初設校時位處郊外,但隨著工商企業經濟發展,學校周邊土地快速密集開發,價格上漲甚多,若能將經營不善之學校價購徵收,變更為商業、住宅及工業等用地,充分發揮土地之邊際效用。

然此一重大而突破性的變革,須顧及學校創辦人之權益的規定,以補償他們的損失。

四、合併同性質的公立學校並將減招縮班學生給私校:台灣的大學校院數量與密度,堪稱世界第一,但因同質性高,差異性小,很多大學學生數又不及萬人,實在不夠經濟規模格局,以致缺乏國際競爭力。為節省並集中教育資源,可以參考美國加州大學分散十幾個校區的方式加以整併,各自發展特色,並將減招及縮班人數移撥給私校,共食生源有限的大餅。

恢復招收僑生制度

五、恢復招收僑生及加速陸生來台:重新釐清僑生之定義,鼓勵海外華人(特別是東南亞地區)返國升學之外,加速通過陸生來台之相關法令。現今的情形是陸生還未開放來台,大陸123所大學卻快速以優厚的條件吸納台灣學測「頂標級」的高中畢業生。在「只出不進」的懸殊情境下,學生日漸流出,對私校經營的困境,不啻雪上加霜。

面對此一私校經營的嚴峻情勢,政府不能抱著「讓市場機制決定私校存廢命運」的態度,這種讓學校「存優汰劣,自生自滅」的作法,太過消極及缺乏作為。呼籲政府儘速研訂「私校轉型退場」機制,讓漸陷經營困境的私校知所選擇遵循,以挽救瀕臨倒閉的私校危機。

作者為東方技術學院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