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尊重包容 讓外傭、外配不再見外

2010-05-16 中國時報 【本報訊】

 最近傳出一位台灣雇主逼迫信奉回教的外勞吃豬肉,還以強硬的態度威脅說,不吃就扣薪水。包括美聯社、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英國《每日郵報》、印度雅虎、菲律賓ABS-CBN電視台、印尼《雅加達郵報》、新加坡《海峽時報》及《印度時報》等多國媒體都報導了這則新聞,甚至引起印尼官方譴責,對台灣的國際形象,造成相當負面的影響。

 

 另一方面,在日前立法院內政、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聯席會中,教育部長吳清基於答覆立委詢問有關陸生來台結婚該如何處理時表示,如果陸生來台結婚,那就是與先前申請來台的目的不符,會要求陸生返回大陸。事後吳清基說明,陸生若在與台灣人結婚後,改以陸配依親身分來台,要繼續讀書時,就必須與本地生一樣經過大學入學指定考試,才能繼續升學,無法延續之前以陸生來台申請的學籍。陸生議題敏感而受人關注,身為教育部長的吳清基儘管有此澄清,然率爾以「遣返」作答,終究相當不妥也不智,同樣有損台灣的形象。

 

 雇主逼迫穆斯林外勞吃豬肉一事在台灣已進入司法程序,該雇主遭檢方起訴,說明雖有這樣的雇主,但台灣畢竟是個民主自由的國家,在法律層面存在著救濟與保護機制;同時,這事也在社會引發相當大的爭議與討論,輿論幾乎偏向指責該雇主的行為,不解在現今多元開放的台灣,怎麼還會出現這樣白目且霸道的自私雇主,這種社會反應,似乎也說明了台灣社會基本上不贊同也不容許這種不尊重文化差異、不尊重人的行為。

 

 逼外勞吃豬肉或可視為個案,但是在立法院裡,民代與官員一場針對陸生來台結婚所呈現的「即席對答」,卻不能以個案視之,因為這種邏輯揭露的可能是台灣的某種集體心態。陸生來台政策一波多折,甚至在立院引爆數波肢體衝突,《陸生來台法案》是否能夠通過立法,目前其實也還有諸多變項。台灣擔心陸生來台搶學校、搶資源、搶台生飯碗、甚至對社會帶來威脅,因此以各種事實上已經是不合乎時代潮流的限校、限域等規定卡住陸生來台機會,此事早已引發包括台大、政大等校長的不同意見,如果連結婚之類的人情之常都不准的話,傳出去會不會貽笑大方?台灣還可以自稱是多元、開放、自由且充滿自信的民主國家嗎?

 

 逼穆斯林吃豬肉一事引發國際關注,但老實講,與外勞、外傭與外配相關的新聞裡,嚴重性比起來不遑多讓的虐待或惡待事件,實在層出不窮;關心這個議題的社會學者與社運人士陸續出版相關著作,也受到很大的關注,如顧玉玲的《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藍佩嘉的《跨國灰姑娘─寫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都在學術與出版市場上引發正面且大量迴響:《我們》得到了台北文學年金獎、《中國時報》「開卷版」二○○八年中文創作十大好書獎、《亞洲周刊》二○○八年中文十大非小說類好書獎;《跨國灰姑娘》獲得二○○九年新聞局金鼎獎、國立編譯館人權獎與《中國時報》「開卷版」二○○九年中文創作十大好書獎。

 

 除了文字,關於外勞、外傭與外配的影像、紀錄片和電影這些年也在台灣大量出現,例如以兩名菲勞在台灣的故事為主軸的電影《台北星期天》正在院線上映,在喜劇的情節中,說的其實是小人物平凡的夢想,外勞其實一如市井可見的台灣人你我他;此外,泰國當紅小說《愛的預習課》出現了以台灣外勞受到的不當待遇所引發的悲劇的情節,台灣讀者讀起來,可能會有一種特別的感觸,畢竟可能很多台灣人並沒有想到過,有一天,台灣以及台灣人對待外勞的態度竟然成了他們不幸的觸發點。

 

 從學術研究到流行文化,與外勞、外傭、外配相關的創作愈來愈多,說明了台灣的外來者在數量上確實已到了值得關心的程度,諸多作品陸續引起的廣泛討論與關注,更說明了其實台灣社會已經做好應該要好好省思對待外來者態度的準備;在全球化之下,跨國、跨區域的交流早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台灣本來就是移民社會,多采多姿的風貌與創意、活力正是來自於各種文化的交融與交流,如果我們能夠更有自信、以更開放、尊重的態度與外來者相處,台灣有最好的機會讓不同的族群帶來更豐富精采的生活─讓所有的「他們」有一天都能成為「我們」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