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艋舺的悲哀(顏聖冠)

2010年05月20日蘋果日報

「頭北厝」老大因魚肉鄉民而被捕,進而揭開曾動員數百名兄弟支援《艋舺》拍片一事,果然是片紅是非多,本來立意良善的城市行銷,卻因為媒體報導揭露幫派「義氣相挺」拍片的往事,不幸讓萬華進一步被污名化。究其原因,正所謂「市府不努力,艋舺徒傷悲!」

身為選區議員,在《艋舺》拍攝期間,也曾與製片李烈小姐與豆導幾度深談,站在藝術人的創作立場,他們無非是要藉由這樣一部寫實片的創作,反思一些歷史的記憶,呈現過往的某些事實,也因此本人積極幫製作單位向市政府爭取,保留了剝皮寮的拍片場景,並讓這些文化資產成為萬華吸引觀光的招牌。

市政治安沒改善

不論是《艋舺》或《海角七号》,都點出在地勢力對於產業的參與,那原本是台灣地方常有的政、商生態,在地方,特別是像萬華這樣重人情味的地方,治安的維持、正義的伸張,常是政府公權力是否有決心與「人情」對抗,而電影拍片即使扯上了城市行銷,更需要有一定的中立性,在媒體報導下,一個樸實的舊城區被描述成黑幫的勢力橫行,讓電影與城市行銷失去正面意義,那麼萬華區的居民,又要如何以對?

事實上,做為大台北最早開發地區之一的萬華,在市政規劃與公共建築上,並沒有被注入完整的資源,這反映在當地許多沉痾未能解決,不管是12號公園遊民的問題、老舊社區更新問題、阿公店、色情業的問題,從馬英九市長到郝龍斌市長,從來就沒有完整的想法,更遑論他們提出的「軸心反轉」的虛幻口號。

又如花博盛事,你看不到萬華被納入完整的規劃中,就因為萬華可能不是郝市長的「票倉」,這些老人或在地人就難以躬逢其盛,共享郝市長畫出來的預算大餅。

而如今好不容易一部《艋舺》炒作大賣,以商業偶像包裝的手法,讓觀眾與萬華的人文風土更為接近,卻因為一個治安案件,因為政府維護治安不力,而讓萬華呈現「黑影幢幢」的都市意象,這讓萬華人是情何以堪?缺乏市府的關愛眼神,長期被邊緣化,好不容易沾到些電影行銷城市的好康,老城區萬華是不該承受這樣的打擊!

 

作者為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