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台灣無法擺脫中國(吳介民)

2010年06月29日蘋果日報

 

跨海峽政商集團的結盟運作,早不是新聞。這些政商團體,以公共利益修辭來包裝特殊利益;崇尚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不就是這樣一場遊戲?626民進黨遊行,前總統李登輝指稱,「中國說要給台灣讓利都是假的,都是讓給台灣的大財團,不是讓給勞工,中小企業。」中國讓利給財團,是陽謀。重要的是,這個趨勢如何抵抗?誰來保衛被犧牲的弱勢團體?如何保護台灣幾十年來得來不易的民主與自由?遊行之後,民進黨要拿出具體而有力的中國對策。換言之,中國政策絕對不能只停留在「選舉的高度」。這點,李總統很清楚。但,如何超越選舉高度?

 

中國早已取代美國,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但是,兩岸的「夥伴關係」一直是「同床異夢」。經貿如此緊密,政治上懸疑緊張,這局勢與一次大戰前歐陸大國間關係有幾分神似。然則兩岸間與當時歐陸諸大國最大差異在國力的對比,先天上台灣處於守勢。

2000年民進黨執政、國民黨大老勤走兩岸,尤其中國制定《反分裂法》後,國共反而迅速和解。馬英九上台之後,與北京謀和急切。策略心態皆被掐死,於是兩岸協議經濟合作,北京得以宗主之姿,樂於「讓利」,但愈是讓利,對本土派而言,愈是可疑。

 

重視兩岸社會問題

20年來,民進黨對中政策一直有個思考盲點:如何一勞永逸地擺脫中國?是否緊抓住美國就足以保證台灣的安全?「依靠美國而高枕無憂」這個兩蔣時代的思維還正確嗎?我們向美國買大量武器,是否就保證美軍在台海危機時跳下來協防?

確實,對美國而言,台灣仍是重要的軍售市場。這個市場基本由美國獨佔,中國雖經常抗議,但還沒能力挑戰美國的立場。退而求其次,中國想防範的,就是美國軍售台灣與「協防台灣」這兩件事扣連在一起。5月間,馬英九總統接受CNN訪問時說:「我們將持續降低風險,因此將(繼續)向美國購買武器,但是,我們永遠不會要求美國人為台灣而戰。」這個說法顯然迎合了中國的戰略立場。因此,我們再冷靜想想,如果美國賣我們武器而不願做「售後服務」,情勢將如何發展?

將來,一旦美國霸權衰落,對東亞安全的承諾有所退縮,則中國對台灣的「宗主權」要求,便會越來越露骨;而且隨著吸附於台灣內部的China Lobby(中國遊說團)培育成熟,甚至就連動用武力威脅也不必了。

歷史上,我們看到納粹德國在英國妥協下佔領捷克,並輕易控制奧地利。現代歐洲史給台灣的啟發是:若中國如同19世紀崛起的德意志,那麼,如何讓台灣在戰略位置上成為荷蘭和比利時(位居強權間的戰略要地),而不是捷克與奧地利(德國的囊中物),是最關鍵的命題。台灣本土派,目前仍用喊口號的方式,呼籲我們不要成為歷史上的捷克與奧地利,不要被併吞。但是,行動方案是什麼?

資本無祖國。過去20年,即便是極少數「民族資本家」候任者,也在北京兩面手法下欣然投誠、或含淚歸順。因此,我們提問應該轉變為:「假如台灣無法擺脫中國?」那麼,台灣的出路在哪裡?與其等待愛國的「民族資本家」挺身而出,如等待果陀般落空;不如趕緊認真對待在兩岸新自由化政策下受害的產業與工薪階級。與其期待美國霸權的持續保護承諾,不如我們自己先建構兩岸之間的社會防衛空間,積極與中國公民社會建立進步連線。國共統治精英心目中是沒有「社會」的。民進黨呢?

在新的問題意識下,「工薪階級」與「社會防衛」必要成為兩岸關係的新關鍵詞。

 

作者為清大社會所副教授、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執委,編有《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