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勿讓糧食供給 釀成國安問題

人間福報 2010/1/8 | 作者:中島(台北市/環境研究者)

報載南部由於缺水,今年第一季稻作確定休耕,影響所及,是全台到九月稻米都將供給不足,因而白米價格一周內連漲兩次,而且農曆年後還要再漲,雖然農委會為平抑糧價,決定釋出公糧,並進口兩千公噸白米,但終究不是治本之道。

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異常,使南部缺水,素有穀倉之稱的嘉南平原,未來在稻米與其他農作物的供應,不穩定的機率大增,台灣經濟主要依賴工業產品的製造出口,加上必須穩定民生需求,因而當水資源有問題時,第一個被放棄的通常是農業用水。

如果這只是台灣局部性的氣候異常,導致糧食供給吃緊,靠政府存糧和向外國採購,是可以解決問題,但地球暖化是全球性的,世界其他主要稻米生產國如越南、泰國,近年來也都飽受氣候影響,雖勉強有一點存糧,但沒有人能保證主要產糧國不會歉收(去年越南就碰上大旱,稻米收成不佳),糧食供給已成了世界各國的頭痛問題。

據學者研究,台灣目前的糧食自給率僅百分之三十七,一旦極端氣候成為常態,糧食自給問題恐怕會變成國安問題,因為他國都自顧不暇,根本沒有餘糧釋出。

而且,目前受影響的還只是稻米,若不能有效解決,其他物料會跟著上揚,帶動日常飲食價格,民生物價飆漲難以遏止,所以,台灣必須提高糧食自給率,農委會等相關單位應該致力研發糧食生產技術,避免農地分割破碎化。

其次,應該擴大外國糧食採購,未來氣候影響只會日趨劇烈,需要政府調控糧食供給,以平抑物價的情況,將會愈來愈頻繁,惟有增加採購規模,在萬一出現連續水資源吃緊而必須休耕時,才能避免糧食價格震盪。

這可借鏡日本方式,日本為了解決糧食自給率不足,有系統的對擁有廣大農地的國家進行技術轉移,提高有農地但生產力較低國家的農產量,以技術換取農產品進口的優先權,除了可確保糧食供給,還可壓低價格。

此外,要盡快修補水利系統,目前水道運輸系統耗損水資源比重過高,應該趁這稻作休耕時,編列預算大規模修整,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率。

此次米價上漲,只是因氣候變遷所造成糧食問題的冰山一角,如果政府不能擬定治本之道,恐怕未來五到十年內,台灣將因糧食問題而造成社會動盪,到時恐怕連治標都不可得。

中島(台北市/環境研究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