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育其他 (1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優勢 正在影響陸生 

【聯合報╱賴鼎銘/世新大學校長(台北市)】

2010.04.19 02:18 am 

「陸生法案周三審,綠營嗆動員反制」,看到這樣的標題,常常讓我們有今夕何夕的感覺。 

筆者民國七十四年考上教育部公費留考,三年八個月就讀於美國的名校,見證到美國大學廣招天下精英的政策。撇開政治及意識形態,這些名校不只從各國挖師資,我讀書的學校就有幾位來自台灣的知名學者;更重要地,不管那一個國家的學生,只要夠頂尖,美國大學一定廣開門戶、吸收到校。因為這樣的政策,美國大學宛然是一個文化及學識的大融爐;這種多元文化的薰陶,也培養學生的多元思考及判斷的成熟度。也因為這種集各國頂尖人才為一爐的作法,才造就美國當今高等教育及學術研究的霸主地位。有人說未來是中國的世紀,但就高等教育而論,大陸再怎麼努力,恐怕短期是趕不上美國的。 

台灣當然一直在努力,但我們招收的多半是歐美以外的外籍生,而且靠獎學金才招到。比起來,大陸的優秀學生將更多選擇性;五百萬高中生進不了大學,這對我們是多大的市場!更何況,以台灣高等教育的素質,我們一定可以吸收到考上大陸高校,但卻決定來台就讀的「一本」學生。 

世新大學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世新大學現有一百六十位短期就學的陸生,來自六、七個大陸高校。日前,其中位列「一本」高校的領導來台灣參訪,順便探視學生。座談間,大陸生大大肯定台灣的幾個面向。首先,他們看到老師重視學生的學習反應,而且老師有固定的坐班時間,隨時接受學生的問題,這是大陸所缺乏的。其次,他們讚賞圖書館西文書的豐富,更驚訝於圖書館的親切服務及環保意識。另外,他們也特別提到台灣媒體的多元性,讓他們領會思想自由的真諦。 

這種種正面的肯定,可以見證台灣的優勢已經開始在影響大陸學生。我們不該妄自菲薄,我們其實應該是主動出擊的一方!當年留學美國的學生,回國後變成美國的盟友。大陸學生如果能來台留學,對我們所想所為,當然比較能體會。假以時日,自然會變成我們的盟友。以這樣的交流,化解紛爭,共同營造兩岸的和平未來,應該是絕大部分人民所樂見的吧!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科技職生 徬徨升學夢

【聯合報╱陳筱珺/五專生(北縣五股)】 2010.04.16 02:13 am

每到考季,不論是媒體或是人民都聚焦升學考試議題,然而還有一群人雖然同樣為了考大學努力,但是卻並未受到應有重視,就是我們這群五專畢業生。

在現今的教育體制下,五專已逐漸廢除,連帶著二技、四技等技職體系也漸漸停止招生。對於即將畢業的我們,剩下的升學管道只剩下:不斷減少的二技及名額有限的大學轉學考。

身邊的許多同學都帶著忐忑不安的心,等待陸續公布的大學轉學考名額。隨著國立大學陸續公布的招生名額,卻赫然發現一心一意想上的科系竟未開放任何名額,對我們來說,這影響是何其重大啊!

身為五專應屆畢業生的我們,有人從四年級甚至有人從三年級就開始準備考試,直到現在四月了才得知想要的系不招生,這對一隻腳已經踏在船上的我們而言,真是進退兩難。

教育主管機關不應忽視五專和技職體系學生的權益,不要讓我們在升學環境極端惡劣條件下,更加進退不得;也阻礙五專生進大學的夢想。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題在老師,不在學生!!

2010.04.04 ◎傅延文

引用文章轉校換老師 能救偏差生? 

上述這篇文比較像是要為行為人辯護,但虐打就是虐打,跟學生的"偏差行為"有何關連性?而且,這比較像是試圖將焦點轉移至學生的身上,而淡化或合理化老師的行為。因此像那位"老師"如此“虐打”學生九個巴掌,嚴重侵害孩童身體健康的事件,教育局最後卻是處分校長兩支申誡,老師一支大過,雖調離導師職,但仍能“繼續任教”,除吾人不敢置信外,相信這也讓許多人不能接受。倘若我們的社會不同意性侵學生的老師留在校園,那又怎麼會同意虐打學生的老師留在校園裡?再者,難道行為人沒有其他責任?

一、按任何人對於兒童及少年不得有身心虐待之行為,否則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姓名。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三十條及第五十八條定有明文。所謂身心虐待,雖屬於抽象的概念,但呼九個巴掌,且是在分離的時空下為之,行為人的主觀意圖明顯,對於被害人幼小的身心,實有重大危害,惡性重大,若非謂“虐待”,則顯然背離通常的社會觀念。

二、次按對於未滿十六歲之男女,施以凌虐致妨害其身體之自然發育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刑法第286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凌虐係指凌辱虐待之意,若偶有毆傷,而非通常社會觀念上所謂凌辱虐待之情形,祇能構成傷害人身體之罪(最高法院30年上字第1787號判例)。惟筆者認為,在本案中,受害者處於一弱勢的地位,若只成立普通傷害罪,當有其他壓力介入時,則可能被迫撤回告訴,難謂符合公平正義。假若人性尊嚴具有絕對保護的價值,尤其是孩童的人格更應受到高度保護為人類的共識,則像如此將嚴重乏害孩童身體健康,幾近虐打的連續呼巴掌行為,又豈能排除在上開條文保護的範圍外?

"老師"一職並不具有絕對的不可取代性,該汰換的一定要淘汰。而在本件中,官官相衛的結果竟是孩童被迫轉學,老師繼續任教,倘若如此,則沒有一個學校能夠將毆打老師的學生退學了,這是一個很危險的滑坡效應,對受害學童更是二次傷害,主管機關不得不慎。至於該師應負的刑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及事後的心理輔導一個都不能少,以期還受害學童及社會一個公道。但上述文章竟給學童貼上"偏差生"的標籤!?試問這樣的老師適當嗎?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八年級不會寫字 下一代…

 【聯合報╱許博喬/教(台北市)】

2010.04.13 03:00 am

 一位十六歲中輟生電腦打字飛快,卻不太會寫字,這不是單一個案,而是青少年世代普遍存在的現象,值得重視。

 隨著電腦快速普及化,開始接觸電腦的年齡層亦日趨下降,國人資訊化程度提高,原本是好現象,然而也帶來了副作用。以六年級生來說,電腦比較像是朋友,在學習與生活中具有輔助功能,相對來說是可有可無的;對七年級生來說,電腦比較像是兄弟姊妹,是其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夥伴;對八年級生來說,則已經對電腦有著嚴重的依賴。

 現今青少年大部分資訊的獲取,都是來自於電腦與網路,不管是學習、生活、交友、娛樂等,都與電腦和網路關係密切,可謂聽、說、讀、寫都面對著電腦,對電腦介面的操作十分熟悉,打字難不倒他們,也發展出很多令師長們難以理解、啼笑皆非的電腦詞彙,這本無可厚非,但過度依賴電腦,造成現實生活中書寫困難就說不過去了。

 以往六年級生,在老師眼中,多數是字寫得好不好看的問題;七年級生,已被多數老師認為,錯別字問題嚴重;如今八年級生,則出現書寫困難的情況,這已凸顯示出問題的嚴重性,再不改善恐怕會到難以挽救的地步。

 文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本,如果下一代不會書寫我們的文字,即使享有高科技的成果,傳統文化的根卻腐爛了,還有什麼值得驕傲呢?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全英語大學的不必要性 ◎陳以森

        台灣的大學研究水準在世界各國之中可以說是名列前茅。可是為什麼台灣的大學排名卻一直未有起色?有些論者認為,這是由於台灣的大學的國際化程度不高的因素所致。例如:台灣大學的外籍學生人數比率以及英語授課的比率都低於百分之五。因此,日前有教授投書建議台灣應建立一所『全英語的大學』來提升台灣大學的國際競爭力。這些論者甚至以香港、新加坡、南韓、日本都有全英語大學的事實為例,指出全英語大學是亞洲的潮流,台灣應立即跟進,不要落後於人。 

        事實上,筆者認為,台灣的大學國際化程度低的確是一個事實。然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並不一定要依靠建立一所全英語大學才行。全英語大學的理念是在於希望大學中的學生都具備國際交談、交流之能力。要使學生具備國際交流之能力要視國際學術社群的主流語言而定。而國際學術社群的主流語言則是以該領域中,佔有最大論文出版比率的書寫語言而定。目前大多數的學術領域中,皆以英文書寫的論文佔據最大的出版比率。因此才會有人認為有建立全英語大學之必要。

        然而,細觀各個學術領域,並不皆是以英文書寫的論文佔據最大的出版比率。比方說,台灣的法學界是以德國為主要交流對象,因此若要求台灣的法律系學生具備國際交流之能力,則我們應該要求學生的德語能力。藝術領域則是以法國為主要的交流對象,因此若要求學生具備國際交流之能力,則我們應該要求學生的法語能力。如果要確實實現台灣大學國際化的理念,那麼我們需要的不是一所全英語大學,而是一所全外語的大學(中文系除外)。

        因此,筆者認為全英語大學並不是解決台灣的大學國際化程度低落的有效方法,然而,全外語授課的比率的增加確實是必要的。

        再者,我們也須注意不該矯枉過正、捨本逐末。提升國際學術交流並不是大學的創建目標。過度提升外語授課的比率有可能會造成學生學習效率降低、增加無意義的負擔。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生、哲學與公共事務研究室成員)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大學補助 拉近高中職學費

人間福報 2010/3/12 | 作者:傅延文(嘉縣民雄/碩士生)

教育部表示,今年起加額補助公私立高中職的學費差額,這對學生來說,可減輕學費的負擔,對學校而言,則是與公立學校拉近競爭的起點。

但是除了學費外,私校常會另設其他名目,使得一學期學雜費仍高達四、五萬元,而且就筆者所知,部分私校高中職的高額收費與教學表現,有極大落差,尤其是師資素質及品格更有待檢驗。

惟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M型化」日趨嚴重,且高中職學歷可謂目前社會的工作基本門檻,而十五、六歲的學生僅因基測不理想,在不得不念私校下,就得付出高額的代價,甚至背負學貸,所以是有必要拉近公私立高中職間的學費差距。

但國家資源有限,財政日漸緊縮,經費要如何籌措?建議改革公立大學的學費制度,以提供較多的輔導方案替代,而非無條件的補助學費。

因為,高等教育的對象是已接近成年人的大學生及研究生,接受高等教育是自我投資,應由學生自行負擔,國家不宜補助學費太多,而且國家補助的結果,造成公私大學在競爭上的不平等,反成為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的阻力。

質言之,為求能妥當分配資源,以符合社會正義,宜減少對高等教育的學費補助,將重心放在國民、中等教育上,拉平公私立高中職的學費,讓學校及學生能專注於教學、學習及品格教育,而且若能在中等教育,奠定學生未來學習或工作的基礎,將可提升台灣高等教育的品質。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