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語大學的不必要性 ◎陳以森
台灣的大學研究水準在世界各國之中可以說是名列前茅。可是為什麼台灣的大學排名卻一直未有起色?有些論者認為,這是由於台灣的大學的國際化程度不高的因素所致。例如:台灣大學的外籍學生人數比率以及英語授課的比率都低於百分之五。因此,日前有教授投書建議台灣應建立一所『全英語的大學』來提升台灣大學的國際競爭力。這些論者甚至以香港、新加坡、南韓、日本都有全英語大學的事實為例,指出全英語大學是亞洲的潮流,台灣應立即跟進,不要落後於人。
事實上,筆者認為,台灣的大學國際化程度低的確是一個事實。然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並不一定要依靠建立一所全英語大學才行。全英語大學的理念是在於希望大學中的學生都具備國際交談、交流之能力。要使學生具備國際交流之能力要視國際學術社群的主流語言而定。而國際學術社群的主流語言則是以該領域中,佔有最大論文出版比率的書寫語言而定。目前大多數的學術領域中,皆以英文書寫的論文佔據最大的出版比率。因此才會有人認為有建立全英語大學之必要。
然而,細觀各個學術領域,並不皆是以英文書寫的論文佔據最大的出版比率。比方說,台灣的法學界是以德國為主要交流對象,因此若要求台灣的法律系學生具備國際交流之能力,則我們應該要求學生的德語能力。藝術領域則是以法國為主要的交流對象,因此若要求學生具備國際交流之能力,則我們應該要求學生的法語能力。如果要確實實現台灣大學國際化的理念,那麼我們需要的不是一所全英語大學,而是一所全外語的大學(中文系除外)。
因此,筆者認為全英語大學並不是解決台灣的大學國際化程度低落的有效方法,然而,全外語授課的比率的增加確實是必要的。
再者,我們也須注意不該矯枉過正、捨本逐末。提升國際學術交流並不是大學的創建目標。過度提升外語授課的比率有可能會造成學生學習效率降低、增加無意義的負擔。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生、哲學與公共事務研究室成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