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活化課程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從英語看周錫瑋的國際觀

 

自由時報 2010.06.07 ◎ 吳佳倩

 

筆者針對非英語系國家進行英語課程的比較研究,回歸到課程的本質,重點如下:

 

德國是從三年級開始才有外國語的課程,並且通常是透過遊戲的方式進行,沒有考試,著重在口語,一年級的總授課時數是十七到二十三個小時。台灣目前已經到達他們的上限,四年級是二十三到二十七個小時,台灣目前是二十九個小時,台北縣卻還要再加三個小時。

 

法國六到八歲的孩子,外國語不得低於一個小時,不得高於兩個小時。值得一提的是,體育課是三個小時,藝術課是三個小時。八到十一歲的孩子,外國語(選修英語為主)的總授課時數,不得低於一個半小時,不得高於兩個小時。

 

西班牙的英語教育,從國定課程綱要看來,是從中年級開始才有外國語的教學,一二年級是沒有的。中年級總時數是一七○個小時,平均每週上課時數是兩個小時。

 

最後是周縣長最愛引用的韓國。根據韓國二○○○年的第七版國定課程綱要,小三才開始上英文,每週授課時數是一個小時,到高年級是兩個小時。

 

經過以上分析,教育部的英語政策完全符合國際趨勢,也無落後的憂慮,真正該檢討改革的絕對不是國小階段的英語教育。而且,活化語言課和加課絕對是兩回事。活化應該是一種態度,一種上課的方式,而不是還把英文課分成正規課程和活化課程來上。正規的兩堂課,好好活化即可,無須去侵占孩子的空白時間。一個有競爭力的國家,也絕對不是把孩子的空白時間都塞滿才是!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化不等於英語化

 

* 2010-05-19

* 中國時報

* 【廖咸浩】

 

 前幾天教育部對台北縣「英語活化課程」的明快處置,值得肯定。但台北縣府的善意何以無法成就良善政策,除如全教會所言違反均衡與適性教育等原則外,還須更深一層思考這類政策對人力素質及整體文化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本案最終的目的當然是強化下一代的國際競爭力,但之所以引人爭議卻正是因主事者「國際化」認知不足。多年來「國際化」的堂皇標的吸引大量資源,英語也順勢扮起關鍵性角色。但「國際化」到底何所指?在正確「國際化」認知下,英語扮演什麼角色?在台灣卻迄未有理論基礎上釐清,但各級政府已有不少政策盲目暴衝,讓人心驚不已。

 

 首先,過去十多年來,全球知識界對「國際化」(全球化)這個觀念已頗有檢討與反省,最關鍵也最基礎認知就是,絕不能把「國際化」等同於「英語化」。國際化顧名思義是綜觀諸國之意,因此,當然不能把視野局限於英語及英語系文化。雖說英語的準國際語地位使得它佔有不少優勢,普遍的學習並不為過。但若以為學了英文就可有國際觀,仍不免以管窺天。因來自英文的資訊非但不是中性的,甚且時有重大偏見;以CNN對波灣戰爭報導一例即可知。

 

 其次是,為國際化學習英外語也應適齡適度。把資源過早或過度投入英外語學習的政府或個人,都有一個錯誤的假設,就是這個世界存在著「雙語人」這種東西。但事實上除非雙親使用不同的語言,否則雙語能同時且等速發展的人,絕無僅有,而且兩種語言都能精通的可能性更少。因此,在兒童語言的發展上,先把母語表達穩住絕對是不二的原則。兒童過早或花太多時間學習英外語,必然會大量剝奪其他方面的發展,如母語能力(即思考能力),或其他領域(如德育、美育、體育、群育)的學習,也會造成文化認同的問題。這種英語教育政策很容易造就「中外語皆爾爾,且能力也平庸」的下一代。

 

 最後,國際競爭力並不等於英外語的能力。競爭力指的是創造力,也就是思考能力與想像力。英外語可以是提升競爭力的輔助工具,但必須學習得法,否則反而會適得其反。英外語除了不宜太早學習,且須與母語分工合作(也就是在母語文化的基礎上,經由外文資訊提供刺激、擴大視野、激發想像力)之外,也必須了解聽、說、讀、寫在提升競爭力方面,何者才是核心。由於近年來「學了半天英語,碰到外國人卻開不了口」的譴責甚囂塵上,以致教學資源大量偏向聽與說的訓練,結果是國人整體的閱讀能力幾乎毫無進步可言。最近發生的the 2012 Presidential election is the KMT’s to lose及never兩事件,便是明證。前者是一個簡單的英文句型,但報紙的編譯居然不但錯譯,事後還大剌剌的在報頭上自我辯解;後者是一個再清楚不過的外交辭令(「絕對不會要美國人為我們打仗」當然是為博得美國人民好感),竟被解讀成自廢武功,更曝露出批評者國際觀闕如而無力詮釋的窘境。這兩事件都可見出閱讀能力與國際觀的依違關係,也證明了光是一張嘴,無法說出國際競爭力。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化?還是火化?

 

自由時報2010.05.17
◎ 蔡友言

 

台北縣推動「活化課程實驗方案」,增加英語課節數,爭議愈來愈大。數千名師生家長昨天走上街頭抗議,置身其中,感慨良多!

 

因為活化課程,有些校園吵翻了,課務編配會議開不下去。「活化課程實驗方案」中,課程配置是:低、中、高年級,都是國際文化學習二節;另外一節,低、中年級是精進閱讀,高年級是彈性運用。課程配置並無「英語」,為何上英語?新住民文化,不是國際文化嗎?甲縣可以活化英語,乙縣也能活化數學…任意加課,九年一貫課綱豈不形同「火化」了!

 

原先,教育部反對北縣活化課程,扣補助款;後來,改為支持該方案;最近,卻是喊卡、審查未通過。每回,都說是依照專業做出的決定;反覆不定的「專業」,很難取信於人,公信力受創。

 

活化課程違反九年一貫課綱。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表示,九年一貫課綱需要有全國一致性,不宜因地域或城鄉不同的教育條件損及學生受教權;北縣全面辦理,已非實驗課程,現階段不宜實施。但北縣教育局長劉和然表示,持續推動活化課程全面實施。

 

依照教育部所言,活化課程不該全面實施;北縣要全面實施,教育部等於白說。究竟,誰說的才算?如果,教育局、教育部可以「各說各的」;那麼,學校、教育局也可以「各做各的」?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教室裡的土石流

 

自由時報2010.05.17◎ 邱漢強

 

昨天北縣教師會近八千位的師生家長,聚集在自由廣場上,藉由集會遊行再一次與社會對話,告訴大家:實驗方案被貿然、倉卒地全面推動,將使教育現場再次陷入教改洪流。

 

一、學生該上什麼課誰說了算?在國小除了國語、數學、自然等工具學科外,今天哪一科目對小學生是重要的、是必需的?英文也可能是重要的一門課程,但是否要在小一實施?要在何時實施?要上幾節課呢?是不是該責成「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去作一個課程的徹底研究呢?而非隨著政治工作者的自我感覺來決定!

 

二、師資問題將隨政治工作者的更迭,而出現嚴重不足或過於氾濫。北縣恣意加課後,英語師資問題將發生嚴重磁吸作用,中南東部的正式英語師資恐將迅速往北縣移動,造成其他縣市的災難。但如果下屆出現一位熱愛體育的呢?熱愛書法的呢?我們是否再「多上一個下午」、「再多上三節書法課程」、「再增聘體育教師」?那這些已經被政府正式聘任的英語師資如何安排?

 

三、小學與國中將發生課程的嚴重銜接落差。國小從小一到小六加上三節英文課,六年下來共上了近八八○節英文課,這些學生未來升到國中後,台北縣是否要不斷地去發展一套又一套與全國不同的縣版國小英語課綱及能力指標,以及異於全國的國中縣版英語課綱及能力指標?試想:一位英文「十分」的同學與一位英文「九十分」的同學在一起上三節課、一起上六年英文課後,這會減緩城鄉差距及雙峰現象嗎?還是會加劇城鄉差距、雙峰現象呢?或是孩子在上國中前,早已排斥、放棄英文了呢?

 

期待,教育部長官們在面對台北縣教育局違反教育基本法、九年一貫課綱及任意加課一案時,能堅持教育專業、維護教育的核心價值,勇敢、堅定、明確及有效地制止台北縣教育局繼續推動英語活化實驗方案。 (作者為前台北縣教師會理事長,國中教師)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課程多元? 包裝美麗糖衣

【聯合報╱段其文/國小教師(北縣新莊)】

2010.05.15 02:06 am

行行好吧!縣太爺們。

我知道,你們有一些理想,更有選票的壓力。但是,可否偶爾靜下心來,傾聽基層心聲、認真思考你所執意推行的政策,真的有利於孩子嗎?

九年一貫課綱之分段能力指標明訂:英語課程在國小階段是從三年級開始才教英語,但你們卻執意要把執政縣市的英語教學提早到小一開始教,讓家長們不得不提早將孩子送至美語補習班去補習,以免輸在起跑點。

台北縣不顧教育部一再糾正執意推行「活化課程」,用包裝著美麗糖衣的說法,蒙蔽不在教育現場的社會大眾,誤以為:學生並沒有加課,那多出來的半天時間,是以社團的方式,讓孩子能依其能力活潑多元的學習英語。

事實卻是:大型學校不可能在一個半天內,全校或全學年同時排英語課,因為即使加進活化英語教師師資仍然不足。結果,多出三堂課被打散在周一到周五各時段,於是實施活化課程的那一個下午,孩子可能會上到國語、數學、自然…。

縣太爺們,你們今日的地位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只要揭起「地方自治」的旗幟,儼如春秋戰國時的霸主,大至動搖國家制訂的教育課綱,小至兒童節要不要出功課都要管。就因為你們有著這樣的優勢,可否多為孩子想一想,多傾聽基層的聲音,尊重教育的專業,讓孩子不必一再地當白老鼠,最後成為實驗下的犧牲品。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化學習! 扭轉鸚鵡英語

【聯合報╱陳立中/博士生(北縣土城)】

2010.05.15 02:06 am

台灣的教育其實很阿Q,也很貪心,英語教育實施多年,教的是「啞巴英語」「鸚鵡英語」,教育單位應該積極營造英語成為第二語言的教育環境。

觀察英語老師對推動活化課程的意見,可以證明北縣的作法正是營造英語成為第二語言的教育環境而努力。

英語老師說「時數變多了,跟學生互動增多,感受學生進步,是老師教學最大的動力。」「授課班級數變少,每班英語課增加,教學方式更多元,學生學習成效佳。」「偏遠地區終於有正式的英語老師。」可以發現北縣推動活化課程的意義與價值。

英語是工具,學會就終身受用。語言是自然而然在對話互動中習得;用「學」的思維,教師講解,學生練習、記憶,這種學習成果是語言知識,沒有語言能力的英語成果。北縣加課,要求活潑多元的英語活動,不是「學英文」的課程,改變長久以來非英語國家的英語教學文化,是一大進步。

過去重視文法規則的英語教學,孩子只學到「怕講錯」,越怕就越不敢講。少講英語無法營造第二語言的環境,從孩子的發展來說,學說話是第一要務,讓孩子完備使用語言的能力,「語言習得」搭配隨後的英語學習,平衡且相輔相成。

英語是否流利和時間有很大的關係。越多的對話與活動,能增加英語流利使用的機會。

從宏觀角度看活化課程,如能落實,可以扭轉國內長期以來英語學習的沉痾,盼五一六的草莽激情回歸真正的教育專業。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化課程 勿因部分缺失就否定

【聯合報╱陳麗雯/律師(北縣淡水)】

2010.05.07 02:34 am

聽到有人批評台北縣全面辦理活化課程,聽在耳中,真是非常不解?

決策者要帶給縣內小學生活潑生動有用的英語課程,這是看到的用心。重要政策的成功與否,關鍵是實際推動者的努力,個人看到多數推行活化課程的學校行政及老師,都很努力使課程達到預期目標;還未推行的學校,也已努力在規劃。希望大眾多看到正面及良善的用意,不要只看到少部分的缺失,就全盤否定。

九年一貫所規範的時數不是聖旨,各縣巿政府有權依時地調整,這是法律賦予的權利。有縣巿政府想要讓教育更好,我們應該拍拍手,至於其他縣巿要不要跟進,他們自有考慮。

活化課程從英語教學的改革面先切入,帶入活潑有趣的多元課程學習,學習時數雖稍加,但沒有考試的壓力,孩子們可以從中感到英文的有趣。

這個政策是很多家長期待很久的,不僅可以增加學習成效,也不用辛苦在外補習。

況且,有很多學生沒有資源到外面補習,活化課程對弱勢學生是有幫助的。

期待反對者提出更客觀理性的討論,讓政策更圓融。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多上一點 誰喜歡?

【聯合報╱蔡爰/教(北縣泰山)】 2010.04.16 02:13 am

最近,第一次定期考查將至。幾次隨堂測驗,學生成績不甚理想。我心急,數學課經常晚下課五分鐘;但學生抱怨,乃至當面嗆聲。此事,讓我心裡有些受傷。「多上一點課」,是為學生著想,老師犧牲下課時間、沒有休息,多教一些,難道有錯?

後來,我想通了,沒有站在學生立場設想。下課時間,學生要休息、聊天、玩耍等。多學一些數學,固然有益;下課休息有其需要,也不能被占用。

好友任教的學校,已經實施「活化課程」。他問過班上學生,許多孩子周三變得晚睡,感覺很累。仍在補習課業或才藝,原本可以利用周三下午進行,現在是四點放學後才上課。

多學一些,上級單位決定多上「三堂課」;多學一點,基層老師決定多上「五分鐘」。你我設身處地,真的會喜歡?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英文程度 不能Sorry Sorry!

【聯合報╱周錫瑋/台北縣長(北縣板橋)】 2010.04.16 02:13 am

對於日前台北縣小學全面實施英語活化課程的爭議,有幾個觀念需要釐清。

首先,台灣是個海島,不是我們的產品走出去,就是跨國公司走進來,才有活路,而且台灣現在能賣的是專業能力。所以不論我們是要把東西賣出去,還是要讓投資走進來;不論用面談、電話、Mail、或網路與世界溝通,都需要流利的使用世界語言。

看看台灣周邊競爭對手,香港、新加坡都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南韓每年派十萬個學生出國學英文,大陸從小一開始教英文。我們年輕學生的平均英語程度已經落後日、韓。

難道我們不擔心,十年後南韓年輕人滿口流利英文,而我們年輕人只會講Sorry Sorry,這樣台灣還有國際競爭力嗎?

因此,台北縣政府從兩年前開始,推動國小英語「活化課程實驗方案」,讓小朋友從玩樂中學習英語,讓小朋友敢開口說英語,從而熟悉英語環境。

要達成此目標,首先要培養優良師資。我們先舉辦座談會,讓教師們了解什麼叫「浸潤式」教學。接著舉辦英語教師正音班,光去年一年就調訓了八百位教師,另外增聘了七十位英語教師,今年還要繼續增聘。

從兩年前開辦以來,新的英語教學方案已經得到近八成家長支持,這樣的反應與成效,應該足以作為全面推動的依據。好的政策,今天不去做,明天會後悔!投資下一代的英語能力,永遠不會後悔!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不是軍備競賽


【聯合報╱沈政威/研究生(桃縣中壢)】 2010.04.16 02:13 am

台北縣下學年度決定全縣小學實施「活化課程」,筆者不贊同。

一旦施行,即便信誓旦旦對該縣學童不會帶來更重的課業壓力,但對於其他縣市的家長、學生、教職人員必定會心有顧忌,講白了,就是城鄉差距。如台北縣小學低年級有英語課,對於其他小學低年級並未排有英語課縣市的學生,是否形成相對弱勢;此舉一出,姑且不論該縣是否意欲「獨領風騷」,但可以想見的是,其他本來沒有推行的縣市,是否會陸續「群起效尤」。筆者不反對活化課程的美意,而是反對這種形同「軍備競賽」的教育環境。

再者,活化課程的時間定是排在一般上課時段,現今的學生基礎學科能力尚且不足,現在再來個「活化」,對於原先就處於學習弱勢的學童,更是一大傷害。

非台北的學生在大學時候大多聽說過「台北國人」的笑話,意即除了台北以外的地方都屬蠻荒地區。而這種思維正是教育「軍備競賽」的集大成,能不慎乎!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化課程? 饒了孩子吧! 

【聯合報╱李美秀/家管(北縣新莊)】

2010.04.15 01:27 am 

台北縣教育局決定自下學年度起,全縣所有國小實施「活化課程」,身為一個小三學童的家長,我反對。 

一旦實施活化課程,對於目前課業壓力已經很沉重的孩子們,無疑是雪上加霜。猶記得唐詩有那麼一段: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要這樣的悠遊自在的過日子,對台北縣的孩子而言,已經是愈來愈遙不可及了。 

北歐先進國家並不迷信上課時數越多,教育成效愈好,他們選擇重質不重量,同時也重視家庭教育功能的發揮,畢竟教育孩子,父母親責無旁貸。延後作息時間,影響孩子睡眠,非常不利於發育成長。童年只有一次,饒了孩子吧!

 


 

相關新聞

北縣小學增加英文課 教師會反對

臺北縣政府試辦「活化課程實驗方案」實施計畫(草案)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試辦「活化課程實驗方案」實施計畫(草案)

壹、緣起

語言能力是國家的資產,也是國民面對未來全球化競爭的重要實力,本局為有效培養學童未來之國際競爭力,並消弭因社經地位不同所引起之程度差異與降低家長經濟負擔,將從本學年度(97)開始試辦「活化課程實驗方案」,希望透過更多接觸與練習的機會,讓孩子從小開始接觸英語,並培養孩子的興趣與信心,進而奠定日後學習的基礎,以培育具備「多語能力」的新世代國民。

根據各項研究數據發現,臺灣人口結構不僅在「質」上產生變化,在「量」的部分也因為「少子化」的影響,嚴重衝擊教育現場,以目前的班級數來看,到民國101年,本縣公立國小將減少超過1,500班,換言之,將有2,250名以上教師必須面對超額的困境。如何有效提供現場教師安定的教育環境,提高工作士氣、精進教學,進而強化學生學習效能,一直是本局努力的目標。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