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語看周錫瑋的國際觀
自由時報 2010.06.07 ◎ 吳佳倩
筆者針對非英語系國家進行英語課程的比較研究,回歸到課程的本質,重點如下:
德國是從三年級開始才有外國語的課程,並且通常是透過遊戲的方式進行,沒有考試,著重在口語,一年級的總授課時數是十七到二十三個小時。台灣目前已經到達他們的上限,四年級是二十三到二十七個小時,台灣目前是二十九個小時,台北縣卻還要再加三個小時。
法國六到八歲的孩子,外國語不得低於一個小時,不得高於兩個小時。值得一提的是,體育課是三個小時,藝術課是三個小時。八到十一歲的孩子,外國語(選修英語為主)的總授課時數,不得低於一個半小時,不得高於兩個小時。
西班牙的英語教育,從國定課程綱要看來,是從中年級開始才有外國語的教學,一二年級是沒有的。中年級總時數是一七○個小時,平均每週上課時數是兩個小時。
最後是周縣長最愛引用的韓國。根據韓國二○○○年的第七版國定課程綱要,小三才開始上英文,每週授課時數是一個小時,到高年級是兩個小時。
經過以上分析,教育部的英語政策完全符合國際趨勢,也無落後的憂慮,真正該檢討改革的絕對不是國小階段的英語教育。而且,活化語言課和加課絕對是兩回事。活化應該是一種態度,一種上課的方式,而不是還把英文課分成正規課程和活化課程來上。正規的兩堂課,好好活化即可,無須去侵占孩子的空白時間。一個有競爭力的國家,也絕對不是把孩子的空白時間都塞滿才是!
(作者現任台北縣國小教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