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應斌(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台大朱姓研究生為抗議進口美國牛肉,忍噁吃下牛糞。然而世界上卻有偏好與動物親密的動物戀者,喜歡嚐動物大便。其實在深入理解其心理後,會發現他們也不是什麼病態。
首先,遠古人類和動物十分接近,並不特別厭惡屎尿;人類對屎尿的厭惡是在歷史中逐漸發展出來的。即使在西方中世紀晚期,我們還看到教導人們應該避免屎尿的禮儀,例如Elias在The Civilizing Process中講到當時禮儀書教導人在坐下前要看看椅子上有沒有大便(105);在街上看到屎尿等污物時不要叫同伴一塊來看;不要自己聞聞臭的東西後,還把東西湊到別人的鼻子上叫別人也聞(107)。如果這類事情是需要向成人教導的禮儀,那就表示逐臭者仍然不少。但是文明化過程使得現代人越來越厭惡他人或自己的屎尿,公共場合中出現屎尿(包括動物的屎尿)引發極大的嫌惡或強烈情緒,現代都市逐漸不再是尿臊味沖天,「禁止隨地小便」的標記越來越少,公共廁所的氣味與清潔也變成「現代化」的指標。
不過在私底下,今日仍然有很多成人對自己的屎尿並不厭惡,他們/她們偶而會聞聞自己肛門的味道,洗澡時讓尿流過自己下半身等等。弗洛伊德(Freud)在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一書中提供了兩個很長的註腳,對此現象做了些分析,值得在此闡述。
首先,幼兒對屎尿並沒有嫌惡,相反的,因為屎尿是從幼兒自己身體產出的,故而幼兒覺得屎尿很寶貴,往往會好奇的把玩。父母在壓抑幼兒的「屎尿戀」的養育過程時,必須將屎尿從寶貴變成毫無價值(「糞土」是毫無價值的代名詞,但是其實糞土一直是有農業價值的)。這個屎尿價值完全顛倒的壓抑,之所以能成功,佛洛伊德認為乃是因為由於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開始直立行走後,視覺成為重要的環境觀察感官,嗅覺刺激(則因為鼻子離地甚遠)逐漸失去其重要性,因此味道很重的屎尿也逐漸失去價值,而開始被嫌惡(連帶地,因為生殖器和屎尿位置相近而有氣味,因此性也被嫌惡,肛交亦是因為同一原因而被嫌惡)(Freud, Civilization 46n, 52n; also cf. Three Essays 152)。
佛洛伊德所說的屎尿壓抑可以說是內在於人類器官發展的壓抑(organic repression),而不完全是社會要求清潔所帶來的外在壓抑 [1](cf. Strachey 6)。但是社會對屎尿的壓抑確實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這個社會壓抑就是Elias講的文明化過程),社會壓抑(即,人不是天生就厭惡屎尿)的證據是,人們並不真的那麼嫌惡屎尿,因為人們只討厭別人的屎尿,卻不太介意自己的屎尿(Freud, Civilization 46n)。如果有人非常嫌惡自己屎尿,例如解手時緊張地怕尿液沾到手上,通常是某種精神官能症的徵候。
雖然圍繞著強烈社會禁忌和厭惡,屎尿、放屁卻永遠是鬧劇電影的笑話題材,這一方面是壓抑禁忌被突破而來的解放快感,另方面則是尷尬情感的轉化。同樣的,屎尿雖然讓人連帶對性(生殖器)感到嫌惡,但是也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下反而讓人轉化情感能量、得到解放快感。易言之,屎尿或其氣味可以轉變成性的刺激物,提高性興奮。這就是屎尿戀。
弗洛伊德在Three Essays中便暗示:對屎尿及其氣味的嫌惡感固然壓抑了性,但是屎尿戀這種「性變態」由於克服了這個嫌惡、故而也克服了嫌惡所帶來的性壓抑,因此反而達到高度的性興奮(161)。不過,弗洛伊德自己也注意到,某些社會中的屎尿氣味可能是性刺激、而未必就是性壓抑的因素(Freud, Civilization 52n),英國歷史學家勞倫斯史東(Lawrence Stone)就指出不同歷史時期與社會文化的差異。例如18世紀「英國女性從不洗私處;私處是留給男人洗」,但是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是可以刺激性的因素,同時勞倫斯.史東覺得,較早的社會比今天的人較不介意陰部不潔的氣味。總的來說,證據顯示當時人覺得陰部清潔(比骯髒)更有利於性刺激(特別是在口交時),而英國在性行為方面可能比法國更為偏好私處的不潔(385-86)。時至今日,從我們周遭關於性的討論來看,固然有些人嫌惡不清潔的陰部,但是有些人仍然偏好「口味」較重的陰部。
總之,人們有時候並不嫌惡自己或性伴侶的屎尿或其氣味。例如,人們會舔舐性伴侶的肛門或有尿味的生殖器,會要求性伴侶排泄屎尿在自己身上(或排泄屎尿在性伴侶身上),肛交時會願意接觸糞便,性遊戲時會玩弄糞便(用保險套裝大便等等),各種花樣均有。
綜上所述,既然我們不嫌惡所愛的性對象的屎尿,那麼當我們喜愛的性對象是動物時,喜愛動物糞便也就是理所當然的。
喜愛馬糞與喜愛馬是相關的,西方動物愛者較喜歡馬則和馬在西方社會的長遠歷史有關。至今都市中還因為有觀光馬車、警察騎馬巡邏、馬術表演、賽馬與遊行等等活動,因此可以常見到馬與馬的排便。某些西方城鎮直到不久前,都還有收集買賣馬糞的工作,工作者會在街上推著裝馬糞的推車,沿路高喊「Fresh dung! Horse manure!」(新鮮馬糞)。
在一篇題為<馬糞的樂趣:馬糞愛好者手冊>的網路文章中,作者Ekwin Mahnoor相當完整地提出馬糞尿的愛好指引。從其敘述中,可以看出來動物(糞)戀並不是心理病態,反而是頗有道理的,而欣賞與享用馬糞也是需要相當技巧與知識的學問。
Mahnoor首先提到為何有人喜歡看馬排便排尿,他認為兒童原本對屎尿就很著迷,而有些人因為被父母管教太嚴格、對屎尿的清潔要求太過度,以致於成年後仍然留下幼年過度管教的心理痕跡,所以會對觀看屎尿排泄感到愉悅。這基本上是性學家與心理分析的說法。當然,另一個喜愛動物糞尿的原因則和動物愛心理有關,這就不必多說了。
但是馬馬的便便究竟有什麼可愛呢?作者首先說:「每個人都會同意,馬是最美的動物之一。馬通常很高大,有肌肉,外表金光閃閃,看起來很體面、乾乾淨淨。而馬尾巴的下面看起來也是很乾淨,自然我們就覺得(有意識或無意識)它排出的大便也一定是『乾淨的』。當大家有機會近距離看到一盤馬糞時,大概不會對它退避三舍(除非上面都是蒼蠅),因為馬糞不是軟軟、黏黏、像稠液般,而是堅實有型的」。作者在文章裡很多地方都盛讚馬的美麗、馬肛門與馬糞的美感等等,對此我們無話可說,因為這是個動物愛者。很多人無法做到像動物愛者、保育動物者或動物權者對動物的關愛程度,但是至少應該可以嘗試理解他們的心態。
作者Mahnoor接著列舉了馬糞的吸引人之處:1.它大而重,2.它由純粹綠草與乾草構成,3.它很「乾淨」,不會沾髒鞋子,4.它的味道不會讓人掩鼻,有著很好聞的馬味,5.它通常由完整成形、有閃亮表面的小球所構成,6.它新鮮時是熱的,7.它新鮮時是漂亮的咖啡黃綠色,8.它被拉出來的樣子很吸引人。以上這些說法給了愛好馬糞一個頗合理的理由,並不是心理病態的非理性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