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育其他 (1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助學貸款 不可承受之重

2010-06-11 中國時報 【周平】

 筆者在本校音樂系所指導的一位學生表示,她就讀私立高中三年和本校四年一共申請了七十萬助學貸款。畢業在即,除了零星的音樂家教外,對於何時找到工作她不敢抱太大的希望。筆者不禁擔心,在就業機會渺茫、還債能力微弱的情況下,她未來是否還有餘裕結婚、生子、購屋、盡孝道?

 根據前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申請助學貸款的學生多達九十萬以上,總貸款金額高達一千五百億元以上。這說明這位學生所面臨的困境是個集體現象。

 筆者的學生若要以十四年時間攤還高中到大學十四個學期的貸款,則每年需還伍萬元,再加上百分之三點六一的利率,則應為五萬一千八百零五元,平均每個月則是四千三百一十七元。如果她的平均收入是兩萬出頭,則表示每個月的收入中有超過百分之二十以上要還貸款。所餘的金錢用在生活必要項目之外(如食衣住行的費用),如何可能還有餘錢和心思準備結婚、生子、購屋和孝敬父母呢?換言之,處境若與筆者學生相似者,可能會終其一生成為單身、無子女、無殼蝸牛和不孝子女。

 更甚者,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上月公布的失業統計,五十九萬三千名失業者中,大學以上學歷就占十五萬八千人。今年大學畢業生約二十七萬人,估計只有十五萬人投入職場。另外,一○四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指出,去年畢業季過後三個月,有七成六新鮮人找不到工作。雖然今年提供新鮮人的職缺增加,不過推估仍有六到七成新鮮人畢業後三個月找不到工作。如果筆者的學生不幸成為失業人口,則前述的處境將會更為雪上加霜。

 即便是能夠順利地按月攤還貸款,也要等到十四年後大約三十七歲時方有可能還清,並且開始有一點餘錢考慮成為晚婚一族或高齡產婦。如果不婚、不生而選擇購屋,則一百多萬的頭期款恐怕還得等到五十歲左右才有可能存足。更不用說長達二十年的房貸時繳清時,已經成了七十老人了。

 更糟的是,這個七十老人世代,由於晚婚或不婚造成下一世代更嚴重的少子化現象。當他們成為青壯人口時,勢必沒有足夠的人數和生產力來負擔老人世代的龐大生活、醫療和長期照護費用。想及此,我不禁對眼前這位同學未來的命運感到空前的悲涼。如果筆者的學生未來的處境是現時廣大青年學子的普遍遭遇,則這難道不會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災難嗎?

 (作者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系主任)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論-用錢也買不到的勞資和諧

* 2010-06-10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在接連發生員工「12跳」事件之後,鴻海集團所屬富士康公司最近先後二度宣布大幅調漲員工薪資措施,其後續效應則已迅速浮現。根據媒體報導,深圳、昆山等地多家台商如美律實業、書元機械,均遭遇員工以罷工作為手段要脅加薪,顯見整體負面影響正逐步擴大。這樣的發展,將對中國社會穩定、企業經營及勞資關係帶來何等衝擊,非常值得關注。

 

 富士康深圳廠區所以發生員工跳樓事件,並非導因於基層人員對薪資水準的不滿,因為富士康的薪資與福利並不比中國其他公司差,甚至優於其他公司。真正關鍵因素,誠如本報日昨社論所述,乃因今日的中國,已經不是當年只求滿足基本溫飽需求的中國,當今中國年輕一代的員工,在網路化、國際化的環境下成長,其眼界與期望已大為提升,採取壓抑部分人性的軍事化管理模式,正是造成難耐壓力的員工走向絕路的主要原因。

 

 富士康若要解決問題、化解危機,薪資適度調整或為方式之一,但容我們說,此一做法治標足已,治本差矣,關鍵在於,中共建政以來穩定已達 60多年的勞資互信關係,經過富士康12跳事件,確實面臨崩解危機。

 

 富士康經營階層採取的對應之策,是加薪一倍,先於六月起調薪3成,由900元人民幣提高為1,200元人民幣,繼之又決定10月加薪至 2,000元人民幣,兩次加薪幅度高達122%。富士康此種做法如果只是單純地增加經營成本,則受影響者僅為其投資人,外界自是無由置喙。但事實上,富士康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最典型的樣板企業,其所作所為動見觀瞻,影響層面既深且廣,自是難免必須面對外界的議論。

 

 首先,富士康在發生員工連續跳樓事件之後驟然大幅調升薪資水準,透過媒體廣泛報導,無異於向大陸民眾傳達一項訊息:企業經營者在強大壓力之下,是可以同意提高大幅調高薪水的;過去沒有主動調薪,是因為尚未遭遇足夠的壓力。果不其然,富士康的調薪加上佛山本田罷工事件同時發生,立刻引發大陸各地工人群起採取罷工手段要求加薪,影響層面甚至已由珠三角擴散到長三角;且不僅台商受到波及,其他外商甚至大陸國營企業都面臨同樣的威脅,這代表著,大陸原本勞方諒解資方、資方體恤勞方的勞資互信,瀕臨嚴重挑戰。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年國教… 需要專業+浪漫

【聯合報╱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吳武典/台灣師大特教系名譽教授】

 

2010.06.10 02:03 am

 

 

「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費方案」補助門檻幾度轉折,表面上是政府部門之間政策協調上出現時間與經費的重大落差, 實際上更深層的含意是:教育專業與政治力量的兩難取捨!

 

為什麼以前行政院主導的全面免費營養午餐乙案,在眾多異議聲中,仍能快速地敲定不排富補助?而討論了許多年的延長十二年國教中爭議最少的拉平公私立高中職學費,卻出現重大的政策不同調場面?難道政府忘了馬總統選舉政見中曾再三重申的「推動高職免費,優化技職教育」?

 

「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費方案」有無需要增加排富條款,其實可以詳加討論。教育部三月提出的方案,規畫所有私立高中職及五專前三年學生只需繳公立學校費用,並自九十九學年度擇一年級試辦,以為十二年國教舖路,甚具合理性和可行性,並普遍被叫好。可惜未獲得院方的了解和支持。尤其行政院所堅持的若採一體適用方式,是以納稅人的錢幫助富豪,不符合社會公平正義一說,其實是值得商榷的。

 

畢竟長期以來,由於城鄉差距與貧富懸殊等問題,國內的升學制度往往讓家境背景較佳的孩子可以考取高分而享受更佳的教育資源。許多研究都指出:無論是公私立高中職或公私立大學、普通大學與技職院校之間,都出現貧窮弱勢家庭學生必需支付更高學雜費、卻享受不到較佳資源的情形。其中,學校的課程、教學與考試之深與難,也經常成了多數學生陪少數菁英學生學習的狀況,教育現場充滿過大的壓力與不正常的競爭。

 

有鑑於此,教育部幾年前就在規畫十二年國教,將讀高中職視為國民權利,透過弭平公私立高中職學費差距,補貼私校學費差額,另外逐漸讓高中職免試入學,減輕升學壓力。許多教育人士更預期:一旦公私立高中職學費拉平,往後弱勢學生進私校學費負擔減輕,即可就近入學,並發展學業以外性向,台灣教育將有機會徹底改觀。而透過補貼弭平公私立學校學費差異,是立即可做且爭議較少的部分,排富與否,本非重要的教育政策考量。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租稅公平 就無排富問題

【聯合報╱簡錫堦/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台北市)】

 

2010.06.10 02:03 am

 

 

當年政府發放老農、老人津貼時,總會定訂「排富條款」,最典型的說辭是「像王永慶那樣的有錢人,還要給老人津貼嗎?」基本上社會普遍認為「排富」才公平,國庫不應補貼富人。

 

這次政府推動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費方案,擬對就讀私校學生每學期補助一萬七千三百元的學費,行政院長核示應訂排富條款,聲稱「若一體適用,是以納稅人的錢幫助富人,違背公平正義」。原訂排富基線在家庭所得六十萬元以上者,由於教師會和家長團體反彈,補助遂放鬆到所得九十萬以下家庭。政策反覆,引起輿論撻伐。

 

若落實「量能課稅」,富人依累進稅率公平繳稅,何必排富。例如郭台銘等富豪每年都繳數億、數十億的稅,那麼發給他每月三千元老人津貼,他們子女受教育也一樣補貼,有何不公平?

 

瑞典實施教育免學費,從幼教到大學學費全免,更享有普及化的社會福利:醫療、照護、失業津貼、育兒津貼、兒童津貼及養老津貼,其經費均來自稅收。富人稅負率高達百分之六十,富人都盡了義務,當然,也應同享公民的權利,因為平等而和諧,社會福利制度才能永續。

 

台灣因對財團鉅富過度的租稅減免,以致富人財團實際稅負平均不及百分之十,依財政部曾公佈的數據:全國排名前四十名的富豪,其中八個不用繳稅,十七人只繳百分之一的稅,稅負不公平可見一斑。政府透過累進稅制,以達到財富重分配,但因為錢滾錢的資本利得,占富人財富累積七成的證券交易所得、土地交易所得和境外所得都不課稅,「量能課稅」破壞殆盡。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熱門話題-如此排富 傷中產階級的心

  • 2010-06-09
  • 中國時報
  • 【歐宗智/北市(教育工作 者)】

 

   教育部「公私立高中職拉平學費」政策急轉彎,訂出「排富條款」,引起軒然大波,行政院高層滅火,謂行政院長吳敦義自始至終堅持應排富,若採「一體適用」方式,無異以納稅人的錢幫助富豪,不符合社會公平正義。

 

 此話只講對一部分,只會讓人更加不滿。行政院「公私立高中職及五專前三年學費拉平方案」所訂排富條款,係指家戶年所得六十萬以下(昨又緊急改成九十萬以下)的弱勢學生才享有學費與公立學校相同之補助。試問,連申請無息助學貸款的標準都已放寬到家戶年所得一百一十四萬元了,「家戶年所得六十或九十萬」還稱得上「富」嗎?這不是傷害中產階級的大笑話嗎?

 

 行政院發言人江啟臣強調,教育補助增訂「排富條款」,是避免「全民幫富人繳學費」。真是這樣嗎?私立高中職學生每年申辦助學貸款的比率有多高?問問教育部或台灣銀行承辦人不就清楚了?據統計,除少數「貴族學校」和「指標性」高中外,私校學生家長社經地位明顯不如公立學校學生家長,請查查高中明星學校或「台成清交」等國立大學學生家長背景及家戶年所得即可證明。所謂教育補助增訂「排富條款」是為了避免「全民幫富人繳學費」的說法,多麼荒謬!

 

 想想,公校生繳較少學費,猶有餘裕去補習,將來更容易考取學費較低的公立大學;相對的,私校生繳較多學費,較少人有錢再去補習,將來恐怕又會就讀學費較高的私立大學。試問這樣公平嗎?長期下來,貧富差距必定越來越嚴重,甚至於造成社會對立。執政者切勿輕忽!

 

 為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宜真正落實「公私立高中職拉平學費」政策,若果還是非得「排富」不可,至少應將「富」的標準提高至家戶年所得一百一十四萬元,才較符實際吧!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饒了國中生 為黃金十年留生路

【聯合報╱葉哲良/清大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所長 果尚志/清大物理系教授 林敏聰/台大物理系教授 林寬鋸/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

 

2010.06.09 02:04 am

 

 

奠定「黃金十年」之根基在於「黃金人才」,「黃金教育」決定「黃金人才」培育。現行免試入學方案立意良好,唯執行方案非常值得商榷。

 

教育部「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擬在現行基測成績選填志願分發入學外,增加「學區登記、國中薦選及學生申請」三個管道,其中,國中薦選及學生申請將由各招生區自訂入學條件。據了解,目前各招生區大多選擇「採計國中在校成績」作為主要評選門檻,實為名不副實之高中「免試」入學。

 

所謂招生「免試」並非真正「免試」,而是用十餘次段考成績取代一、兩次基測,變相製造十餘次小基測!國中生轉而必須每月承受近似基測的考試壓力,如此是否真能降低學習壓力?現行部分明星學校國中直升高中之推動方案亦採認學期成績,結果造成激化親師生關係,跌入分數錙銖必較的窘境。

 

更糟糕的是部分高中用PR值或百分比制採計國中成績,與國中現已使用等第制(優、甲、乙)評量方式格格不入,更與教育界長期努力不懈的教育理念背道而行。想想國內主要大學將順應國際潮流,如清大於民國一百年用等第制(A、B、C)取代百分制,台大也考慮跟進。足見採計國中在校成績不僅將大幅提高平日學習壓力,更將偏離國家教育理念,與淡化各級學校分數評定的國家方針相違背。

 

國家要產業升級,就必須要在學理上有突破、工程上有創新、設計上有創意,這種種都要整個教育體系培育出能跳脫書本框架、獨立思考的學生。現今大學生多是希望教師「照書教」,超出範圍沒意願,「照習題出作業」,有考古題參考,上課「照書學」,方便畫重點,進入研究所「照書做研究」,最後進入業界「照書做設計」,是現在產官學界的痛處。這都是過度依賴課本學習的後遺症,而過度考試,就是造成此一弊病最致命的殺手。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民幫富人繳學費」的真相

【聯合晚報╱社論】

2010.06.08 02:07 pm

教育部「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費方案」跳票,昨天我們社論呼籲「教育政策不可唬弄人」。行政院進一步說明排富條款,除了解釋「經濟弱勢優先」,還傳出「由全民幫富人繳學費,不符公平正義」的說法,儼然公義為懷。但真相真是如此嗎?

 

原先的齊一學費方案,用「免試」及「補貼公私立學費差額」兩種誘因,鼓勵學生就讀私立高中職。一來減緩基測競爭壓力,二來對高中職公私立學費差距過大的情形有所修正,都是為十二年國教鋪路。這是重大的教育工程,補貼標的是公私立學費差距的不公平,而不是什麼社福政策。行政院的說法站不住腳,還要推諉於教育部沒說清楚政策,的確是在唬弄人。

 

但可惡的還不只於此。把排富條款說成不可讓「全民幫富人繳學費」,是故意顛倒黑白。私立高中職的學生要繳高學費;而公立學生不論貧富,向來能享有的低學費是怎麼來的?不就是全由政府預算補貼嗎?公立學校的每個學生都在享受「納稅人幫忙繳學費」的優待,因為受教育(尤指國民教育)是公民權利。現在國民教育正按部就班擬延長到高中階段,故有學費齊一之議,怎麼會把補貼私校學費給汙名化為「全民幫富人繳學費」?

 

真要論「幫富人繳學費」,大家就攤開來把道理講清楚吧。多少的教育研究和統計反覆得到同一結論:由於整體社會階級的不公平,很不幸地,公立學校(高中和大學皆然)的學生家庭背景平均優於私立學校,私立學校學生又優於那些根本考不上的「失敗者」。從三十多年前的高希均教授,到最近的台大校長李嗣涔,都說過同樣的話:社經地位高的學生容易考進公立學校,享有低學費;社經地位低的學生讀私立學校,卻要付高學費;這才是社會的不公不義!

 

政府本來就有責任拉近公私立學費差距,十二年國教改革也才剛要跨出一小步。國家財政若真不允許,是另一回事,但冒出個「不可全民幫富人繳學費」的狀似嚴正說詞,不只是唬弄人,簡直是假仁假義了!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教原味 學生全丟廚餘桶…

【聯合報╱何湘靈/教師(南投市)】

2010.06.07 02:14 am

聽聞阿基師在廚藝競賽講評時,批評參賽者浪費食材「太不道德」,這一句話格外值得餐飲人省思惕勵。

 

個人忝為高職餐飲管理科教師,儘管不斷耳提面命,並將浪費食材列入嚴重扣分項,但經常仍是:中餐烹飪實習課結束後,學生除了將自認失敗的作品,立即倒入廚餘桶毀屍滅跡外,不合其口味的青菜、紅蘿蔔、西芹、白果…,亦遭相同處置。每每面對沉重的廚餘桶,不免暗自嘲謔自己只是個教作ㄆㄨㄣ的老師。另外,號稱「洗腎團」的學生們總將西餐實習的成品與其熟悉的速食口味比對,私自添加大量番茄醬、椒鹽…,老師若堅持期望他們體驗一下食物的原味,課後廚餘又將堆積如山;甚至,有人對剛烘焙出爐的白吐司興趣缺缺,說是「都沒有料,拿回家餵狗好了」。

 

至於實習過程中,任意耗費用油、調味料、洗潔劑、水…的情況,更是讓人搖頭長嘆。

 

某次參加「蔬果切雕」研習,當實作練習時,鄰座學員卻提前離開,問其原因,竟答:「現場新鮮蔬果食材,丟掉的比用上的多得多,我實在看不下去。」個人雖有同感,無奈練習蔬果切雕技藝,其實也是烘托美食視覺享受必要之惡,中外皆然。現行技能檢定術科便有盤飾的評分項。

 

阿基師一語道破餐飲學習與工作中獨厚技藝,卻對職業道德嚴重疏忽,希望藉由他語重心長的登高一呼,能獲得餐飲人的正向迴響。畢竟業界的規矩和示範,在年輕學子眼中,要比老師日常絮叨的要求更具說服力!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車展女不高尚 朝九晚五才正當?

【聯合報╱鄧鴻源/台大校友、大學副教授(北縣淡水)】

2010.06.07 02:14 am

行行出狀元,只要是服務社會與人群,職業並沒有貴賤之分。既然台大李校長都不反對男畢業生幫人拿公事包或開車,為何反對女畢業生當車展女郎?

 

目前歌唱演藝界傑出人士,如費玉清、江惠、周董及綜藝三天王,剛開始都曾經歷一段艱辛的過程。雖然他們大都沒有很高學歷,更非明星學校畢業,但是我們能否定他們今日的成就嗎?誰說嘻笑逗唱等並不高尚?畢竟歌唱、幽默與機智等主持功力也要經過長期磨練才能表現出色。遺憾的是一般學校都只是傳授一些自認為所謂專業知識,而一般家長也都認為子女畢業後,靠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才算正當。

 

日前榮獲魔術界奧斯卡梅林獎的劉謙與李佳峰,一位是東吳日文系畢,另一位是台師大圖文傳播系畢。

 

前者畢業後原本想靠專業找工作,卻找不到滿意的,於是將課餘興趣當正職,如今果然名滿天下;後者原本在國中當實習教師,卻不習慣朝九晚五的工作,於是也把魔術當做是一生的事業,如今證明其選擇是對的。畢竟魔術並非小道,它裡面也涵蓋物理、化學與心理學等知識,雖然一切都是假的,但是能娛樂他人,讓人會心一笑,解除一天工作壓力,難道不也是貢獻?

 

身為台大校友,筆者倒不認為大家都一定要往所謂正職的路線走,畢竟現在工作越來越難找,到一般企業界上班,也不過是替大老闆累積更多財富而已,重要的是否能帶給自己與他人快樂,並讓自己有成就感。只要是能服務社會與人群,如果收入又不錯,都值得我們肯定,不要拘泥於傳統價值觀念。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位李校長重點錯了!

自由時報 2010.06.07 ◎ 老皮蛋

近日有數名台大女學生進入演藝圈,引來兩位李校長的批評。李嗣涔說「有點可惜」,李家同更嚴厲的 說「靠外貌、庸俗、出賣色相」;然而卻是搞錯重點了。

首先,成功的演藝人員擁有較高的社會影響力,像李察基爾、布萊德彼特、莎朗史東…,他們持續關心圖博人民的處境,也讓世人對圖博的了解增加。可惜,台灣多數 演藝人員的反省深度不足,才會經常被國共兩黨利用、作反民主宣傳的樣板。如果有優秀人才進入演藝圈,或許除了閃靈,台灣也能出現更多像李察基爾這樣、具有深度關懷的真正巨星。

其次,台大學生不從事所學專長,卻從事演藝事業。該怪的絕不是個別學生,而應該怪產業外移中國,更兼馬騜亂政、堅持傾中政策,導致失業率屢創新高、博碩士找不到工作、或是薪資偏低,這樣 怎能要求大學生堅守專業呢?

再其次,許多政客毫無政績、只靠媒體吹捧(比吹捧演藝人員更惡質),就可以當台中市長、甚至總統,這樣的社會風氣該怪 誰呢?而且,靠外貌、演技、台風賺錢,總比像靠家世血統(現任總統和台北市長)或裙帶關係(前行政院副院長)當官高明多了。

同樣靠關係、靠媒體吹捧的也不只是政客和演藝人員,所謂的「學者」也常是如此。兩位李校長都是理工專家,經常對非專業的社會現象作評 論,既不專業也常缺乏深度,卻因媒體吹捧而儼然意見領袖,兩位又有何資格批評這些女學生呢?

類似的狀況還有公投審議委員會中、否決公投提案的委員們,這些委員不知何因可以進入委員會,無理否決十萬人連署的公投 案;這些反民主的「學者專家」,比閃靈、布萊德彼特…更是遠遠不及!(作者為超克藍綠部落格寫手http://www.wretch.cc/blog/cliquer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春蕤教授的似是而非

自由時報2010.06.07◎ 張炳陽

台大李嗣涔校長對頻頻有台大的女學生沒有想在專業上積極作出貢 獻,反而變成伸展台上的「台大十三妹」表示,固然職業不分貴賤,他「尊重學生,但有點可惜!」李校長的真正意思 是,台大學生享受國家給予極豐富的教育資源,畢業後的理想追求不應只是演藝圈的成就而已。

對此,中央大學教授何春蕤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反駁李校長。她說:「茱蒂佛斯特十二歲就演雛妓,不也進了耶魯大學?歐美就沒有這種階級觀念!」

何教授把演戲中的角色扮演和現實工作的專業發揮混在一起,何教授說「歐美就沒有這種階級觀念!」李校長說的「可惜」是指學生在所學的專 業上沒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本來和階級觀念無關。

何教授又說,台大學生如果「走秀」也搶第一,會「讓人覺得台大是最優秀的大學」,此言更差 了!「走秀」並不是大學的追求目標之一,更不是成為最優秀大學的必要條件。沒錯,「走秀並非作奸犯科」,但不應是大學生一窩蜂去追求的事業目標,大學不應 世俗化、庸俗化,何教授把李校長關懷學生未來的專業成就說是「打壓」,更是離譜、不可思議。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 授)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網路寫報告/只知PO網 腦袋空?

【聯合報╱張瑞雄/東華大學副校長(花縣壽豐)】

 

2010.06.06 03:10 am

 

作家張大春最近接到網友來信,請他提供報告所需內容,引發網路時代老師要如何教學生寫報告和學生如何學習的問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就是水,如何善用水而不被水淹沒就是網路時代學習之舟如何揚帆的重點了。

 

根據IDC(國際資料公司)的報告指出,即使面臨經濟衰退,去年全球所產生的數位資料量是64x1020位元(一個0或一個1稱為一個位元),這資料量有多大呢?想像將DVD從地球疊到月亮再疊回來,全部DVD上的資料總和即是。而且今年估計又會增加一半以上,所以在這無垠的數位宇宙中,如何找到你想要的「知識」,而非光只是「資料」,的確非常困難。

 

搜尋引擎可以幫我們找到很多資料,或者很多別人整理過的資料,這些都只能參考,最終還是要靠自己閱讀原始資料來決定。例如網友其中的兩個問題是張大春的重要性和寫作特色,這就是一個個人價值判斷的問題,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見解,所以這種作業不能簡單地批評說「老師為什麼出一個用Google就查得到的作業?」但可以批評學生想在網路找答案的「速成文化」心態,問作者本人這些問題則根本是基本禮貌教育要加強。

 

複製與貼上的網路文化讓資訊傳播更為快速,但也會讓學生只會傳播資訊而不能吸收資訊。為了避免學生們只知網路而腦袋空空,老師們必須要求學生三點:

 

一是閱讀原始資料的重要,要了解張大春的寫作特色,當然要自己去閱讀張大春的作品。二是事先溝通的重要,網路雖是一種反映問題的重要橋梁,但也要了解其侷限性,千萬不要寄望只要網路上一po,自然會有人來幫我解決問題。三是一定要求學生詳記參考資料來源,代表輸入,報告或文章就是輸出,以了解過程中有無經過大腦的消化與吸收。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網路寫報告/沒名沒姓 電郵就來討資料

【聯合報╱姚安/行政人員(屏東市)】

 

2010.06.06 03:10 am


昨天拜讀聯合報「拗張大春寫報告…卸卸」的報導,感觸良多。

 

筆者家人任職於旅館業,她說每到學期中或期末這類信件就很多,學生們通常都是寫電子郵件詢問。態度較誠懇者,會禮貌的表示因課程需要,有部分問題需要飯店協助,並註明就讀之校系及學生姓名。當然更多是如報導所述,載明報告問題,請飯店協助完成。有些同學會要求以電子郵件回覆,有些還表示期限在即,請儘速回覆。尤有甚者,連其所屬校系及姓名都沒有,僅以暱稱「大學生阿瓜」帶過。上述問題顯示同學們完全沒有應有禮貌與態度!

 

如報導所言,學生會將作業的題目列表。比如:請飯店提供客房、餐飲和設施介紹、行銷策略、訂房流程、管理樣式、經營型態及未來發展方向,甚至有業務機密範疇的客房/餐廳收入比、住房率與實收房價、旅客類別分析並要求製作淡旺季圖示。對於事涉機密的提問,相信飯店一定很為難,但更讓人搞不清楚的是這份報告到底是學生該完成,還是該由飯店代勞?

 

猶記求學期間,老師們會要求我們先作功課,採訪時務必親自致電清楚表明來意與誠意,並將報告問題彙整提供受訪者過目,也盡量避免涉及業務機密,待受訪者同意後,再以受訪者可接受的形式進行。現在同學們透過一封電子郵件,就要求提供所需資料並儘速回覆,是不是網路改變了新一代的思維?

 

朋友戲謔地說,這群學生將來進入職場,會不會碰上老闆要求交報告,也用同樣方式處理啊!教育單位可要正視並導正問題啊!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我們大聲說:孩子,你不錯

【聯合報╱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2010.06.05 02:53 am
 

我先講幾個故事。

 

故事一:有一次,一位家長帶著他的孩子來看我,家長說孩子的老師常常冤枉孩子,給他很低的分數,因為他講不清楚,我只好看他的練習簿,前面幾次都在九十分以上;有一次,他得了八十六分,這個孩子一看到八十六分,馬上悲從心來,痛哭流涕不止。

 

故事二:一次演講完以後,一位家長問我:「我的孩子相當不長進,考得不好也無所謂。」我問他,他最低分是多少,他說八十二分。

 

故事三: 一位家長告訴我,他的孩子發現自己只考了三百八十分,就哭了一夜。

 

故事四:一位高中校長告訴我,他的學生對自己沒信心,因為他們的基測成績不好,我就問他,最低分是多少,他說是三百七十五分。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考了PR90 只有你說棒

【聯合報╱李凡/國中校長(南投市)】

2010.06.04 03:05 am

朋友打電話來告訴我她的兒子基測成績可望上國立高中,我誇讚他很棒,朋友笑著說:「他考了PR90,只有你說棒,其他人不是說可惜,就是要他考第二次。」

 

朋友嘆氣的說起兒子的補習班老師,曾在課堂中批評某校PR99的學生沒幾個,真是爛死了,「我兒子預測自己只有PR90後,根本不敢讓補習班老師知道,怕老師笑他。」

 

「你兒子的好壞,需用基測成績來論斷嗎?」我問她,她不假思索的說當然不是,「但是大家還是看基測成績好壞來論斷孩子呀!你看報紙報導的也永遠是滿分的人,誰看其他人一眼呀!」

 

朋友的不平我可以理解,我想起以前一個朋友因為成績不佳,遭到家長責罵,長期壓力下選擇自殺,他的家長懊悔但為時已晚。

 

今年我學校有一個孩子,從出生後就因為疾病經常進出醫院,胸前到腹部驚人的布滿開刀傷口,小時候媽媽還捐肝救他,這個孩子每天要服藥,每三個月得到醫院回診治療,平日也不能太勞累,他說不能運動讓他曾經有怨,但想想老天讓他活下來一定有他的用意,因此便努力讀書,希望將來有智慧有知識可以幫助社會。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波蘭醫學院有實習課程(2010/06/03 00:20)

有許多人質疑波蘭醫學課程是否真的無實習課程?其實波蘭所有的醫學院皆為受政府單位(衛生暑及教育部)管控的國立大學醫學院,所有的課程設計及招生人數,都必須要受到管制及符合歐洲各國的醫學教育標準課程。

以我就讀的年制來說,前三年為基礎醫學教育課程(如:解剖學、生理學、組織、病理……等等)及內外婦兒臨床概論課程;後三年為臨床醫學教育課程,臨床課程的知識及臨床訓練實習(clinical rotation)皆在各在學校附設醫院及市立教學醫院完成。

前三年基礎醫學教育及三年臨床醫學課程(共六年)後,課業及實習成績及格受予醫學學位(Doctor of Medicine),而外籍學生可以參加波蘭醫師國考英文版考試依法取得波蘭醫師執照。而波蘭也早於多年前就開始落實畢業後臨床醫學訓練(Post-Graduate- Year)PGY訓練;也就是台灣將要上路的PGY課程符合,而且多數的外籍學生畢業後皆返國服務(以美加及其他歐盟國家學生居多)。

http://www.nownews.com/2010/06/03/142-2610521.htm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量尺分數 放棄後段學生?

2010-06-02 中國時報 【林登秋/北市(教授)】

 拜讀昨日〈量尺分數 公平性何在?〉投書,筆者頗有同感。

 陳老師在文中指出基測國文科答對零題與答對七題都是一分,社會科答對零題與答對十一題都是一分,對資質較差而努力讀書的同學不公平。筆者發現五科共答對二十六題的人分數和答對零題的人同樣只有五分;而在量尺的另一端,五科每科錯五題共錯二十五題的人成績為三百五十三和全對者的四百分差了四十七分。這樣的量尺分數很顯然對鑑別高分組群是錙銖必較,而對低分族則幾無鑑別度。不論評量單位心態為何,這樣結果有利於明星高中從成績好的同學中選出最好的。反之,一旦成績不好到一定程度,就把他們全部放在一堆。

 之前,能力分班讓後段班學生感到學校把心力都集中在前段班,而有被放棄的感覺;目前的量尺分數,則是有致力於選拔高分學生而放棄後段學生的事實,令人遺憾!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念平台-提供第二學位管道 是有道理的

2010-06-02 中國時報 【潘震澤】

 最近教育部宣布,九月起將推動「學士後第二專長學位班」,也就是所謂的「四加一專案」,讓有心加強就業技能的大學畢業生多花至少一年時間,研修另一門專長的必修課程,而取得第二個學士學位。

 辦法公布後,引起不少反對聲浪。有人說與「雙學位制」重疊,還有人說那是為了「搶救失業率」而提出的對策,是換個名字的「二十二K計畫」;甚至有立委說此舉扭曲學制,將把大專院校變成「短期職業訓練所」。對此,筆者有不同看法。

 首先,我認為爭辯「大學是否為職業訓練所」的問題,沒有太大意義;如果不是畢業後職業有保障,醫學牙醫工程電算等科系也就不會那麼吃香。花大錢讓子女上大學的家長,自然是希望子女將來能在某個行業站得住腳,並有所成就。美國的統計數字清楚顯示:學歷越高,薪水也越高,失業率則越低。因此,上大學讀更多書是為將來就業作準備,殆無疑義(雖然那不見得是高等教育的目的)。

 然而,十八歲的高中畢業生裡真正曉得自己將來要從事哪一行的,只怕不多。尤其是剛從升學壓力下解放出來的國內大學生,更是希望好好享受大學生活,而不會去多想畢業以後的事。總要等到大四下,面臨畢業後何去何從時,才會開始擔心,也難免讓人有時不我予之感。

 大學分科有文史法商,也有理工醫農,有的重基礎,有的偏應用,各有所長,亦各有其短。一流大學負有知識傳承及發揚之責,任何學系都不應偏廢,也都該有一流的教學與研究師資;但那不等於說每一學系每年都有必要收一大班(甚至兩班)的本科學生(尤其是著重理論的科系),那也是造成許多「畢業即失業」、「學非所用」等現象的主因。

 理想的情況自然是讓學子兩者得兼,但在國內大學生一入學就分系,以及各系堅守本位主義的學程下,要想兼顧基礎與應用、文史與科技,或是任兩門不相干的學問,都不是容易的事。目前開放輔系以及授予雙學位的作法,是補救辦法之一,但只針對在學時就有遠慮的少數學子,對即將畢業或已畢業的學子,則緩不應急。

 筆者目前在美所任教的科目,就是開給護理學院「第二學位速成班」(second-degree accelerated program)的學生。我的學生裡有從大學其他科系應屆畢業的,也有在各行各業做了好幾年事,再回頭重當學生的。因為他們都已經有學士學位,所以不需要重修通識課程,只要補足幾門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藥理、微生物等基礎課程後,再花一整年修習護理課程及臨床實習,就可取得學位(當然他們還要通過考試,取得執照才能正式工作)。

 因此,第二學位進修班可以看成是終身教育的一環,提供加強就業技能以及改換人生跑道的途徑,並沒有什麼好反對的。國內各大學也要因應時代需求,而不能堅守本位主義,不知變通,造成教育投資的浪費。

 (作者為科普作家,生理學教授)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為何要灌爆總統信箱?

自由時報2010.06.01 ◎ 柳林瑋

依台灣醫師法規定,持外國學歷者,除了美、日、歐、紐、加等九大地區取得之學歷者外,均需接受國內學歷甄試,以確保其學歷品質並維護國內就醫安全。但在二○○四年歐盟東擴之後,大量東歐國家因此就地合法符合我國規定得免經甄試,因此代辦業者和當地學校合作開設「國際學生班」,大量招收在台灣無法考取的學生,以上萬美金代辦費用,和每年百萬以上學費代價取得醫學學歷,成為令人詬病的「習醫捷徑」。

政府在民國九十四年就已研擬修法,但因波蘭台生家長多具有高社經地位,其中很多都是國內知名醫師,他們聯合代辦公司給立院大量壓力,因此法律遲遲未修。短短數載,前往人數已經逼近千人之譜,甚至台灣的知名醫護國考補習班還在波蘭開設分部,也算教育畸形的一大奇觀。

近年業者及這些有錢有勢的家長「呷好到相報」,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捷克、西班牙等國家也陸續開設這樣的班級牟利,因一法律漏洞未補而產生的扭曲現象,令人不禁憂心國內醫療品質將因此遭受到嚴重衝擊。

到國外習醫,本意雖然不壞,但這些國家為了牟利,開設與該國學生念的本地班程度、教學品質差異甚大的「國際學生班」,就很可議!

這幾天,國內醫學系學生發起「一人一信灌爆總統信箱抵制東歐學歷大舉入侵」活動,數天已經有上萬人響應,也促使立院在週三將醫師法修正案排入議程。但與波蘭台生家長交好的少數立委,卻大力杯葛法案,試圖使其無法討論審議,再拖過一個會期,以護送他們的子女在毫無限制的狀況下歸國執業,以便在醫院安插他們的子女工作,「階級世襲」心態不言可喻!有錢就能出國念醫學當醫生,也將使台灣的優良傳統價值遭到嚴重破壞。

本法案修法攸關全國人民就醫安全,籲請全民一起監督少數立委,莫受利益集團綁架,以全民健康為念,修法讓所有外國學歷需受我國學歷鑑定,並在地實習一年,莫置全民健康於未知風險之中!日後政府若違背民意承認中國醫學學歷,新法也才能確保民眾免受浮濫學歷荼毒! (作者為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幹部,http://fmstw.org/joomla/)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一個工作可自恃鐵飯碗

【聯合晚報╱社論】

2010.05.31 02:03 pm

立委提案修法,要求「怪怪老師」應強制精神鑑定或治療,結果全教會回應「執行上要兼顧老師人權」。人權的大帽子放諸四海皆準,但老師影響兒童既深且遠,老師適任與否的問題不可「低標準」處理。

 

教師自古享有崇高地位,角色光環幾乎可用「神聖」來形容。但現在時代變了,中小學教師的壓力很大,不但講求專業成長,還有來自家長、社區,乃至於議員、媒體的監督。教師法第14條亦規定,對「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或違反聘約情節重大」的不適任教師,可加以解聘。

 

照說不適任教師早有「退場機制」,但實情卻不是這樣。媒體揭露過各種不可思議的情節,有些已達犯罪程度(例如性侵學童),有些絕對是虐待或傷害(例如要學生憋尿或嚴重體罰),有些老師的羞辱對學生心理形成終身陰影。這些情節任憑家長反映、媒體報導,不少「怪怪老師」頂多調職或調校,依然可以混到退休。而學校教評會的設計,無法避開人情包袱與主觀評斷的困境,以致於無法發揮功能。這次全教會迅速提出「老師人權」的大帽子,可謂典型反應。

 

在今天台灣的校園裡,老師的言行可能被學生手機拍下送交「公審」,被家長強橫甚至暴力對待的例子也不少,確實師表難為。但此刻要討論的是不適任老師的情形,為了避免少數害群之馬影響老師整體形象,反而應該由教師團體提出嚴格處理的主張。

 

目前大學教授的教學,要接受學生的教學評鑑,研究成果也要通過校內各級評鑑,否則就得走路。公務員現在也在研擬以考績建立淘汰機制。這些改變既有保障的做法,一定會引起反彈,但沒有一個工作可自恃「鐵飯碗」而拒絕改革。

 

怪老師的行徑乖張,也許的確是精神狀態有問題,但也可能是人格偏差,情緒控制力有問題,甚或是對教育環境不滿,消極怠惰反制。「強制送精神鑑定」不應是唯一或最佳的處理方式,但如果教師的自律規範或教評會無法提出積極主張,反而可能拖累全體老師。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