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再論「要素價格均等化」

自由時報 2010.01.03

◎ 邱俊榮

經濟學是一門以適度抽象與簡化的理論來解釋實際社會中經濟現象的學科。當我們談論ECFA會因為「要素價格均等化」的「理論」而導致台灣的工資水準被拉低時,強調的是「拉低」而非必然「均等」,這是一種經濟自然運轉的力量。

台灣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就像打開了一個水位不一樣高的連通管後,水必然由高處流往低處一樣,台灣的工資水準逐漸被中國的低工資往下拉,這是極其明顯的道理。大家應該記得,早年當台灣的主要出口對象是高工資的美國時,全民的所得隨著出口所帶動的經濟成長而普遍提升,大家都享受了經濟成長帶來的甜美果實;但是當近年台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越來越密切,產業外移加上半數出口都到中國後,即使台灣平均每年都有百分之四到六的經濟成長,但實質薪資卻幾乎沒有成長。這些都是大家親身經歷的事實。要說「要素價格均等化」不存在或薪資不會被拉低,都是昧於現實的說法。

要解決因為簽ECFA而導致薪資水準被拉低的現象,唯有與更多國家—特別是高工資水準的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這也是為何我們一再主張ECFA必須與其他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同時生效的原因。香港因為只能與中國簽CEPA,無法與其他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而造成的工資水準降低、失業惡化歷歷在目,連中研院朱敬一、管中閔兩位院士都提出ECFA應避免「香港化」的隱憂,應與更多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因此我們豈能不慎。

我們寧願相信,政府對於ECFA會帶來「要素價格均等化」的效果已經了然於胸,也因而對「與更多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有了更積極的回應。經濟部前幾天表示「將於簽訂ECFA後積極爭取與日本簽訂FTA」,陸委會高長副主委也表示與新加坡的FTA可望有好結果。因此,我們誠摯希望各界不要再對此一效果抱持著扭曲與錯誤的見解。

(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管理學院副院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