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公共電視的「公共性」基礎何在? 文 / 楊照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應該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媒體,每年的經費高達兩千多億台幣,而這些錢怎麼來的?靠英國政府針對每一戶人家家裡的電視機抽取固定費用累積出來的。
BBC是真正的公共電台,因為錢既不是靠商業模式賺來的, 也不是靠政府編列的預算。政府只扮演運用公權力收費的角色, 收到的電視費專款專用就交撥給BBC。如此一來, 就不會有預算上跟其他政府支出競爭排擠的問題, 也就不會有各種政治力藉預算討價還價來介入BBC媒體內容的問題 。
關鍵在於,打一開始, 英國政府與英國民間就確立了空中電波的公共性。從更早的收音機, 到後來的電視機,雖然機器是自家買的, 你還是得要能接收特定頻道的電波訊息,才聽得到、看得到內容。 你的財產權僅止於硬體機器,不包括傳達電波的頻道, 頻道是公共的,任何人使用任何機器要透過這些頻道接受節目, 都應該支付使用費。
BBC和日本的NHK就是靠這樣的費用架構起來的。 村上春樹小說「1Q84」書中主角天吾小時候週末要跟父親出門, 就是去催收家戶欠繳的NHK費用。公共、 集體的頻道使用費聚集在一起,就能拿來打造公共媒體, 提供商業上無法支持的節目, 乃至與提供政治權力不樂見的獨立新聞。
公共電視的核心,正在於其公共性基礎。偏偏在這項核心事務上, 我們的公共電視從來沒有站穩過。我們的公共電視,其實比較接近「 政府電視」、或者是「政治電視」, 因為其經費是由政府編列預算來的, 只是為了避免執政者明目張膽將之視為宣傳工具, 所以在董事會成員安排上,用政黨比例來予以節制。這樣的作法, 明顯的只是將「政府電視」擴大成「政治電視」, 並沒有讓公共電視真正變「公共」的機會。
公共電視董事會的吵吵鬧鬧,只是表面的現象,只是「政治電視」 本質的延伸而已。不管解決與否,也不管如何解決, 還是都改變不了我們沒有真正「公共媒體」的事實。 必須先找到穩固的公共性基礎, 才有可能打造對社會有意義的公共媒體, 名實不符的這個公共電視再怎麼吵怎麼鬧,又有多少人在意呢?
關鍵在於,打一開始, 英國政府與英國民間就確立了空中電波的公共性。從更早的收音機, 到後來的電視機,雖然機器是自家買的, 你還是得要能接收特定頻道的電波訊息,才聽得到、看得到內容。 你的財產權僅止於硬體機器,不包括傳達電波的頻道, 頻道是公共的,任何人使用任何機器要透過這些頻道接受節目, 都應該支付使用費。
BBC和日本的NHK就是靠這樣的費用架構起來的。 村上春樹小說「1Q84」書中主角天吾小時候週末要跟父親出門, 就是去催收家戶欠繳的NHK費用。公共、 集體的頻道使用費聚集在一起,就能拿來打造公共媒體, 提供商業上無法支持的節目, 乃至與提供政治權力不樂見的獨立新聞。
公共電視的核心,正在於其公共性基礎。偏偏在這項核心事務上, 我們的公共電視從來沒有站穩過。我們的公共電視,其實比較接近「 政府電視」、或者是「政治電視」, 因為其經費是由政府編列預算來的, 只是為了避免執政者明目張膽將之視為宣傳工具, 所以在董事會成員安排上,用政黨比例來予以節制。這樣的作法, 明顯的只是將「政府電視」擴大成「政治電視」, 並沒有讓公共電視真正變「公共」的機會。
公共電視董事會的吵吵鬧鬧,只是表面的現象,只是「政治電視」 本質的延伸而已。不管解決與否,也不管如何解決, 還是都改變不了我們沒有真正「公共媒體」的事實。 必須先找到穩固的公共性基礎, 才有可能打造對社會有意義的公共媒體, 名實不符的這個公共電視再怎麼吵怎麼鬧,又有多少人在意呢?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