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月亮真的不是比較圓
* 2010-01-27
* 中國時報
* 【黃玉琴】
筆者在美國讀書十年,取得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所讀學校皆為公立大學。在此,想針對前天時論廣場〈為什麼大學生上課睡覺?〉一文做些回應。 第一,美國一學期約三十至三十二週,並非劉同學所說的少於二十五週。再者,美國的大學,也無在期中考過後放二星期假期,秋季班學期中,僅在感恩節放星期四至星期日的一個長週末。春季班在三月有一星期的春假。在國外,對於研究生來說,更是沒有任何假期,一年三六五天都是研究天。到了寒暑假,美國的大學生多利用此時間去打工賺錢,為下學期的學費做準備。
因此,筆者認為時間管理為現在大學生的首要課題。如何分配讀書、睡眠、娛樂與交際的時間,並正視現今大學生長期以來晚睡所造成的睡眠品質問題及其衍生的學習表現的下降。對於不會時間管理的學生,筆者認為,放再多的假期也是無益的。
第二,台灣大學的畢業學分並無高於國外許多。以筆者本身為例,大學畢業需要修滿一二二個學分,而台灣大多學校也是要求學生要修滿一二○或是一三○幾個學分,方能取得學士學位。至於同學一學期要修幾門課,國外的大學通常不太會約束。當然,美國大學生也會同時選修一些所謂的通識「涼課」或是「甜課」來拉高當個學期的平均分數。這種情形並非只有在台灣會出現,即使在美國的名校,許多美國大學生為了整體GPA,也會做出同樣的事情。
再來說到第二外語的能力,筆者認為美國大學生,甚至到研究生,第二外語能力,遠不如我們台灣的學生。台灣學生並不是真的外語能力不好,而是缺乏自信心。筆者教導的研究生,才一年級,個個都可以看外國期刊;反觀大部分的美國學生,都無法閱讀英文以外的刊物,更遑論是以英文以外的語言所撰寫的學術期刊了。
第三,說到師生比例失衡的問題,筆者在國外讀大學的時候,一個班學生從二十幾個到二百人的課,筆者都上過。如果是所謂「大師」開的課,那要破百,亦是習以為常。想跟老師有互動,也不是不可能,只要學生夠積極,老師都有office hour可以讓學生和老師有一對一的互動。
筆者目前所任教的研究所,許多課程一班都只有十個學生或更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是非常密切的。至於導生制度,更是台灣學校裡特有的文化,在國外的大學裡,根本沒有導生制度,學生遇到問題,只能向學生事務處反應,學校也不太會積極處理。
其實,台灣的老師比國外老師關心學生許多,也許就是過多的關心,才會讓彼此的衝突更多。筆者認為檢討別人的同時,是不是更應該檢討自己,月亮真的不是外國的比較圓。(作者畢業於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現為台中教育大學永續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