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經濟安全對策
自由時報 2010.10.23 ◎ 呂曜志
台灣當前的所得分配若以所得級距最高百分之二十與最低百分之二十的比率作為指標,則該項指標二○○九年已經攀升到六.三四倍。當然這項指標無法排除長期家庭結構變化對所得分配的影響,但是如果把各年齡層失業狀況放進來一起考慮,加上對家戶所得來源結構的觀察,還是可以得到許多令人相當擔憂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了青年失業與低所得問題,年輕戶長的家庭所得停滯問題,獨居老人家戶,以及財富所得占家戶總所得比重增加所帶來的相對剝奪感,這些問題的背後都關係到相當廣泛的稅收、社會福利,甚至是經濟發展模式問題。
但從政府政策的觀點,事實上我們可以用財務上對於未來折現的觀點,來判斷課題處理的優先性。青年與年輕家庭等兩大族群由於未來的路還很長,因此一旦就業與所得成為社會結構性問題,往後所要實際花費的社會福利成本,或是所損失的生產力及稅收等機會成本都比較大。可惜的是我們的政府在決策考量上,目前只選擇針對政治動員上困難度較低的年長族群,使用單純撒錢式的移轉支付政策,而對青年就業與低所得問題至今還提不出全盤的策略,而這個社會上也充斥著贏者圈企業精英的勞動剝削論點,把草莓族這種字眼強加在青年身上,認為不賣肝的就不是好員工,殊不知日本等先進國家已經將工作與家庭生活合理化,作為少子化與刺激國內消費的重要對策。從此觀點視之,「青年經濟安全對策」,已經不僅是政府在人口、教育、乃至產業發展政策上所亟須重視的問題,也是企業不論從自利觀點,或從企業社會責任觀點,所必須積極參與改善的課題。
未來政府針對青年經濟安全對策中的就業層面,短期可從延伸現有大學產學合作機制至就業學程以至於企業實習端,引導企業社會責任的「受眾焦點」在青年身上。此外就生活安定層面上,就目前所推動的社會住宅,亦可以思考以只租不賣方式承租給年輕家庭,並將部份租金轉作為社會住宅證券化產品之長期投資價金,其價金及政府相對補助比例,可依照生育數與工作年限等條件設計機制予以調整,以結合人口與就業等政策概念。
(作者為台灣智庫諮詢委員)
99年8月薪資與生產力統計結果
【節錄】
三、平均薪資:
99年8月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月平均薪資(含經常性與非經常性薪資)為40,410元,較上月減少2.79%;若與98年同月比較,則增2.23%。8月經常性薪資為36,309元,較上月增加0.28%;若與98年同月比較,亦增1.87%,已連續10個月呈現正成長。
1至8月平均薪資為45,771元,較98年同期增加6.45%,為近17年同期最大增幅,其中經常性薪資為36,156元,較98年同期亦增2.02%;扣除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1.00%,實質平均薪資增加5.40%,實質經常性薪資亦增1.01%。
四、平均工時:
99年8月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月平均工時為187.3小時,較上月減少1.2小時;若與98年同月比較,則增9.5小時。1至8月平均工時為179.2小時,較98年同期增加6.6小時,其中正常工時增加3.3小時,加班工時亦增3.3小時;就各行業觀察,以製造業增加14.1小時居首,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增加5.2小時次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