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觀念平台-「少子化」是問題嗎?

* 2010-05-19

* 中國時報

* 潘震澤

 

台北媽媽好辛苦,除了生育津貼2萬元,北市議員闕枚莎召開記者會,呼籲台北市政府應重視嚴重少子化現象,積極研擬相關生育鼓勵措施,發揮表率作用,共同提升人口生育率。(王英豪攝)

 

 母親節前夕,台北市政府推出「助你好孕」的獎勵生育政策,引起一些討論;有人認為以金錢為誘因,只會吸引貧窮階層,到時育兒成本高出育兒津貼,可能造成反效果。郝市長的回應則是:發放獎勵金只是鼓勵生育政策「其中一環」而已,該政策最終目的在「打造一座友善生養的城市」。

 

 基本上,台北市政府的想法及作法值得肯定。提供「老有所終、幼有所養」的良好環境,本就是政府該做的事,以往如做得不足,如今提出改進方案,自屬應該;問題是,市府想藉此計畫提升北市新生兒的出生率,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且不無商榷餘地。

 

 出生率下降早就是已開發國家的共同現象。還記得許多年前,國內就不時出現花邊式新聞,報導西、北歐國家婦女不願意生小孩的現象。曾幾何時,台灣不但步上已開發國家後塵,還「名列前茅」。

 

 出生率的計算有好幾種方式,以每年、每千人當中新生人口數的粗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 CBR)而言,二○○九年台灣在二二三個國家地區中名列二一○;若以每位育齡期間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的總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 TFR)而言,台灣則落至二二○名(The World Factbook, CIA)。

 

 由出生率下降導致所謂的「少子化」現象,近年來被新聞媒體炒得火紅。一般都持悲觀論點,認為人口若不持續增加,經濟也就不會繼續成長;甚至還有文章以「消失中的台灣人」為題,好似照目前趨勢,台灣很快就會「亡國滅種」。事實真是這樣嗎?

 

 且不說全球人口爆炸的問題,台灣地狹人稠,就算不扣除不適合人居住的地區,人口密度早已名列全球前十名;加上台灣目前的粗出生率仍大於死亡率,因此總人口仍持續增加中。就算到了兩者相當,甚或出生率小於死亡率,台灣人離消失也還早得很,實在不用杞人憂天。

 

 所有討論「少子化」的文章,都以教育業、醫療產業及其他兒童相關產業所受到的影響為例,而強調其嚴重性。事實上,人類社會各行各業隨時代變遷而有所興衰,可謂常態;由科技進步而導致消失的行業,更不知凡幾。上述行業其實都是不會消失的行業,只是供需之間會出現新的平衡罷了;好比學校科系合併裁撤、教師改行、醫師改換專科等,因此,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問題。與其緬懷昔日榮景(全球人數最多小學),不如面對現實(落實小班教學的理想)。

 

 少子化加上國民平均壽命增長,代表社會將進入高齡化,這才是值得關切的問題,也更需要集思廣益,像延後退休年齡、鼓勵終身學習、廣設安養中心、培育看護人員等,都是當務之急。現代六、七十歲「老人」裡,行動自如、消費能力強的,比比皆是,是另一批商機所在,教育業及醫療產業都可從中受惠;至於產業界的因應速度只會更快、也更有效率,無須政府費心。

 

 (作者為科普作家,生理學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parccu 的頭像
    pparccu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 哲學與公共事務研究室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Research Group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