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制改革 英國政治大變革
【聯合報╱王業立/台大政治系教授(台中市)】
2010.07.04 02:08 am
媒體報導,英國政府將於明年五月就是否改變國會選舉制度進行公投。也就是英國選民將要選擇維持現有的「相對多數決制」,或是改採「選擇投票制」(或稱為「偏好投票制」,屬於「絕對多數決制」的一種)。如果英國國會選制真的出現重大變革,將對英國政黨政治與政府組成造成深遠的影響。
選制改革是目前保守黨/自民黨聯合政府得以組成的關鍵議題之一。由於英國長久以來所使用的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對兩大黨有利,使得自民黨雖然在歷次選舉中有兩成左右的得票率,卻在國會中擁有不到一成的席次。因此自民黨長期以來便以選制改為比例代表制,作為其選舉時的重要政見,此次共組聯合政府,在選制改革議題上,兩黨妥協提出了「選擇投票制」的替代方案。
所謂「選擇投票制」,係指在投票時,選民可依據自己的偏好,將候選人排列順序,並標示於選票上。開票時,如果有候選人得到超過有效選票半數以上的「第一偏好票」,則該候選人即可當選;如果沒有任何候選人獲得的「第一偏好票」超過半數,則將獲得「第一偏好票」最少的候選人刪除,並將這些選票依照選票上的「第二偏好」,分別轉移給其他候選人。如果轉移選票之後,仍然沒有任何候選人獲得的票數超過半數,則將獲得「第一偏好票」次少的候選人刪除,並將這些選票依照選票上的「第二偏好」,分別轉移給其他候選人。這種選票轉移的過程持續進行,直到有候選人獲得過半數的選票為止。
澳洲是實施「選擇投票制」最有名的例子,該國眾議員選舉自一九一八年以來即實施「選擇投票制」迄今。此外,斐濟、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國會議員選舉,以及愛爾蘭的總統選舉也是採行此種選舉制度。
選擇投票制最大的特色,即是選民只需要投一次票,卻可產生「過半數」的當選者。澳洲當初會採行「選擇投票制」,主要是由於廿世紀初年保守派內部分裂,常造成勞工黨在許多選區因相對多數坐收漁利而當選,因此在保守派執政時,便改採「選擇投票制」,以確保其多數席次。
而此選制的長期影響,則會促成政黨之間進行選前協調,建議各自的支持者「第二偏好」的投票對象,而使一些中間派的小黨,在兩大黨的激烈競爭下,常會因「第二偏好」的選票流向,而扮演關鍵性的角色。此外此種選制也可減少選民因擔心浪費選票而產生的「棄保」動機。
根據估計,五月的英國大選若是使用「選擇投票制」,自由民主黨將會增加廿二席,但整體選舉結果倒不致會出現逆轉。但如果未來英國真的採行「選擇投票制」,也許第三黨對於英國政治的影響力,無論是政策主張或是政府組成,將會逐漸增加。或許這才是自民黨願意接受此選制改革妥協方案最重要的考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