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官網逐條批駁
自由時報 2010.06.13 ◎ 南嘉生、鐵目生
和中國簽訂ECFA是馬英九政府對台灣經貿定位、全球戰略的一環,ECFA官方網站「請支持兩岸經濟協定」(http://www.ecfa.org.tw/index.aspx)相當程度代表馬英九政府的ECFA各種論述與觀點。然而,我們仔細閱讀後認為。誠如蔡英文主席在馬蔡辯論所講的,馬英九總統的經貿觀是「透過中國走向全世界」,但這一條路走不通。
馬政府宣稱簽訂ECFA有政治與經濟效果。政治方面是在簽署ECFA後,有利於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FTA。然而中國外交部已經嚴詞反對其他國家和台灣簽訂FTA,馬英九的ECFA政治效果失敗。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強調台灣與美國可以洽簽FTA,根本不需要先有ECFA,也不需先徵得中國同意,也就是說不必考慮中國因素。這等於宣告馬英九政府透過中國走向世界的路線錯誤。台灣本來就是世界經濟體系的一員,直接和世界各國交流、合作。中國也僅是世界經濟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接近中國不等於國際化,不與中國拉近也不等於邊緣化。
經濟效果方面有二,直接效果是中華經濟研究院的ECFA研究報告,但它呈現的ECFA經濟效果其實不強,一兩個颱風就損失這麼多,只要施政努力一點就會有這樣的成績,我們需要以國家主權、全體國民安危的政治成本去換取嗎?
政府也強調簽訂ECFA的間接經濟效果,但這些效果僅是政府單方面過度高預期的主觀意願而已,如果再考慮到貿易的互惠原則,中商也會在台灣「公平」競爭,利弊相抵,甚難確定。台商是考慮工資、原料、土地等生產成本而將工廠移向中國,不會因他們不關心的關稅下降而回到台灣。但ECFA影響到的心防崩潰,引發第二波台商外移投資中國,以及大量低價產品由中國長驅直入台灣,反而增加台灣的失業狀況。
西方企業到中國、東亞設立跨國企業營運總部、亞太營運中心,他們優先合作對象會找比我們更讓西方人信賴、了解的香港人,不是台灣人,首要考量的地點也是香港、上海,而不是台灣,因為他們看中的是中國市場,不是台灣市場。
總而言之,ECFA與中國和香港簽訂的CEPA很像,各種經濟條件比台灣優越的香港都無法達成馬政府宣稱的經濟效果,為何台灣可以呢?馬英九政府所宣稱的ECFA政經效果,幾乎可以說是在過度預期下產生的不切實際的想像,難以達成。
(三十七頁完整版本請見「從ECFA官方網站資料批判ECFA」,我們對政府的說法逐條詳細批駁,張貼在「新頭殼」網站 http://newtalk.tw/blog_read.php?oid=852 作者分別為國內大學副教授、美國大學經濟系教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