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ECFA只是挑戰的開始(林濁水)
2010年07月01日蘋果日報
民進黨對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支持與否是有條件的,端看協議的內容有沒有嚴重衝擊到台灣的弱勢產業和有無有效配套措施;以及ECFA簽了後,台灣和其他主要貿易國家簽FTA會不會繼續被擋住。
FTA需「批准」失主權
由於三通談判台灣旅行社大吃其虧,空運攬貨權、延遠權受阻,海運權宜輪喪失商機……的前車之鑑,民進黨不相信馬政府會把ECFA談好,認為與其談出問題再像砂石輪一樣抗爭,不如事先大力發動群眾運動施壓,由於力道拿捏不易,加上激進派動作大,社會認為民進黨全面抵制。
果然,對馬總統在雙英辯論中信心十足地拿來向社會炫耀的台灣石化原料,賴老闆的工具機中國竟都不顧情面地拒絕列入。
對此綠營尖銳攻擊。社會的不信任成了民進黨動員民眾的基礎。北京為了搶救英九大兵,便再開放了幾個項目,讓清單中台灣取得的項目和金額不難看。
遊行前夕清單出爐,很影響了民眾的態度,民進黨不得不壓低訴求,調子修改成反一中市場和公投,但據《蘋果日報》調查,支持遊行的仍只有40.96%,而反對的達51.12%。
藍軍難掩得意之色,多的是高喚勝利;少數高明的則說ECFA談判,國民黨的白臉和民進黨的黑臉都演得不錯,這說法既討好,又順勢把自己推到主導地位,把綠營貶成副手。
接下來就是和其他國家簽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的問題了。
北京說會合情合理處理。香港和紐西蘭簽FTA本來被擋,年初突然批准,明顯已為台灣留下彈性空間。但北京又說「可協商安排」,可見不願讓台灣輕鬆過關,要透過協商建立北京「批准權」──這是當年胡連公報,國民黨向北京討來參與WHA「被批准權」留下的後遺症。
北京有批准權,就是台灣主權的流失,將來一定會引發另一波朝野和兩岸的爭端。民進黨注定非再度扮黑臉不可。其實FTA問題並不像馬政府說的,一定要通過中國,而且只要過中國這關就沒問題了。
對台僅有輔助效益
和台灣簽不簽,美國在乎的是台灣對豬肉、牛肉、稻米等敏感等商品的態度而不是中國反不反對──武器都賣了簽FTA算什麼。至於其他國家如東協縱使中國不擋,對敏感性商品台灣若堅持不讓恐怕FTA不易簽成,於是台灣便真的被鎖進和中國簽的ECFA中;台灣若讓步,則對中國的禁止進口和高關稅便沒意義。結果便可能是現在讓大家吵成一團的對中國的限制隨著輕鬆解禁。
從這裡我們看出雖然朝野為ECFA而烽火連天,但卻都迴避了在經貿區域整合上到底要採自由主義或保護主義這一個無可迴避的根本的課題,以至於將來挑戰多多。
策略大師梭羅(Lester C.Thurow)說:「ECFA沒那麼重要,對台灣發展也不應是最大的事。」
不幸的是國民黨不只把ECFA看成是最大的事,還把在自由貿易協定中並不頂重要的早收清單看成最大中的最大而陶醉其中,也不管中國博鰲祕書長龍永圖早忍不住有這樣批評:「台灣只知道計較早收減讓清單,欠缺戰略高度的觀點。」只是戰略抽象民眾摸不著,清單數字簡明易懂,民進黨在激進派壓力下選在清單出來時動員決戰,讓馬得了戰術上的便宜。
梭羅又說,「台灣競爭力的關鍵還是要靠創新,沒有別途」。
梭羅的觀點並不新鮮,創新就是韓國人97風暴後痛定思痛下走出來的一條路,也是民進黨上台後調整出來的方向 (雖然走得不夠好,卻正確)。問題是要承認自己簽ECFA的豐功偉業對台灣的發展只有輔助性的效益,而民進黨的主張倒反而是好的戰略主軸,這就真太為難還在暈陶陶中的馬政府了。
作者為民進黨前立法委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