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貴得有道理嗎?
【聯合晚報╱社論】
2010.09.14 02:38 pm
這兩天有幾則和大學學費有關的新聞,例如有人遺失了家裡辛苦借貸來的學費,還有人考進官校才發愁原來要自費,都是反映讀大學很貴。大學學費這麼高,有道理嗎?
大學貴,是有原因的。高等教育成本很高,從師資到設備,乃至師生比例、研究經費等,培養高級人才的確是昂貴的投資。而且大學並非國民教育,多少要「使用者付費」。台灣有留學經驗者眾,出國念大學、研究所要花多少錢,大家略知一二,咬著牙付也沒話說。一般美國家庭為了準備孩子讀好大學,多半也早早就要開始存錢。
但大學並非全部都貴。美國的私立名校當然貴,同時卻也提供各種獎學金和助學貸款;州立大學便宜得多,對本州納稅人更有優惠;甚至還有各種社區學院,入學資格門檻極低,原則上凡想讀書的人都有學校可讀,也都讀得起。
台灣的情況大不同。早年為國「作育英才」,政府在艱困中仍盡力補貼國立大學,多少社會中堅分子都曾受惠於極低廉的大學學費。現在的學費比早年當然提高很多,這是學生和家長抱怨的由來。但話說回來,現在的國家發展階段和教育結構變遷快速,不再是只有少數精英分子才要讀大學,大學生堪稱滿街都是,也未必人人有志於「先天下之憂而憂」。換言之,以過去政府那樣大量補貼高等教育的標準來看,現今的目的正當性和財政負擔能力都不如以往;這是大學「使用者」負擔增加的原因,也是經濟學家多年來呼籲「合理學費政策」的基礎。
大學學費變貴,從這個角度看是有道理的。但從另個角度看:國立大學的學生多半社經背景較好,卻享受政府補貼較多的公立學費;但向來教育資源劣勢的學生,考上公立學校的機會較差,反而要負擔更高的私校學費,這件事是沒道理的。政府補貼高等教育的「目的性」必須與時俱進,資源分配結構也應調整。簡而言之,在教育人權方面,要先使國民的「基本需求」儘量滿足,錦上添花的事頂多量力而為,才不致於引人抱怨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