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事實 不因藝術呈現改變

人間福報 2010/2/9 | 作者:王瑞陽(台北市/文史工作者)

電影場景吸引影迷朝聖,常能帶動觀光人潮,在台北市萬華拍攝的「艋舺」,創下台灣電影首日票房最高紀錄,帶動艋舺地區人潮,主場景「剝皮寮」、龍山寺、清水祖師廟、華西街、廣州街、康定路等,近日屢見慕名造訪的遊客、影迷。

相對於此,「艋舺」去年底發表二十秒預告片時,卻因劇情描述黑道、色情,引起當地里長反彈,認為電影「片面報導」,負面醜化萬華地區,對社區發展沒有幫助。

由「艋舺」一片,到遊客、影迷造訪場景,可發現幾個問題值得深思。

首先,當初只憑二十秒的預告片,里長們就反彈,顯然過於片面、「衝動」,理性的作法應是,在上映後看完整劇,才會有比較完整的概念,若有問題再來討論不遲。

第二,對藝術的呈現應該給予發揮空間,寫實沒有不好。台灣早期的電影對「負面報導」常缺乏包容心,譬如描寫政府黑暗面、警察貪汙的電影,會被認為有損政府、警察形象而禁演,或要求修改劇本。

但看看香港或好萊塢電影,多的是這類題材,有人因此瞧不起美國政府、警察嗎?同樣的,很多電影也呈現紐約哈林區的落後、殘破、黑道,又有誰抗議了?假使抗議,哈林區就會變好嗎?

艋舺是台北早期發展的起點,後來因多種因素而沉寂,甚至成為犯罪較多的地區,這是事實,不會因藝術的呈現而有改變,但艋舺保留完好的民俗、文化,如今依舊充滿了動人的魅力,這也是事實。

電影呈現多種事實,觀眾自有評價,這是藝術可貴之處,艋舺里長們實在不必多慮。

王瑞陽(台北市/文史工作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parccu 的頭像
    pparccu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 哲學與公共事務研究室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Research Group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