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醫病充分合作 提升醫療品質

人間福報 2010/4/9 | 作者:吳重慶(台南市/主治醫師)

醫院的健保床額不足,被媒體視為醫療品質不佳。醫療服務是特殊的產業,品質衡量的內涵錯綜複雜,簡言之,健保床的占率不足,應屬醫院經營管理的醫務品質,醫病間的溝通與療程服務,才是醫療品質。

台灣的醫療品質,雖因實施健保而受多國讚賞,但仍不乏美中不足之處,我以肝功能異常的病例來說明,有名患者因疲憊不堪就診,開業醫生驗出肝功能不佳,卻礙於設備,將他轉診大醫院,但幾周下來,大醫院醫生綜合各項檢查結果,告知沒事,這讓患者深覺迷惑與不滿,不但不能了解身體到底如何了,更不能接受大相逕庭的診斷。

健保轉診制度是良好的分級治療措施,卻因基層醫生與大醫院醫生診斷不同,造成患者的疑惑,最大原因在於兩端醫生的說明都不夠詳實,換句話說,兩位醫生花在患者身上的精神與時間都不夠。

健保給付論案計酬,並未鼓勵醫生給予個案更多的教育與說明,也與民間與媒體未能給予醫生合理的評量有關。有些民眾把醫生當做「神」一般,沒詳細說明自己到底怎麼不舒服,對醫生的問話也常不正面回答,只說了幾個症狀,便逼問醫生到底是什麼病,且對醫生安排的檢查常有意見;而當醫生在思考與分析患者所說的種種跡象時,又嫌醫生看病緩慢。

媒體對「良醫」的判斷有時也「神化」。醫生詳實看病是良醫的必備條件,可是必須花時間與精神,那麼,超量的看病能當做良醫的條件嗎?實質的待遇或精神上的禮遇,如果都不能鼓勵醫生熱心服務,便會造成醫療品質下滑。

當然,醫生的專業素養也非常重要,醫病間對醫學、健康的知識,本來就處於不對等,因此,患者必須耐心傾聽醫生解說,而醫生發現患者肝功能不正常時,必須讓患者了解可能由B或C型肝炎引起,也可能是脂肪肝造成,兩者的治療與預後迥異,並要說明轉診的理由。

醫療品質必須藉由醫生、患者及家屬共同合作,才能提升,如某民眾的醫識水準提高,醫生的自我要求也會相對提高;此外,也必須修正與改善健保制度。

吳重慶(台南市/主治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parccu 的頭像
    pparccu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 哲學與公共事務研究室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Research Group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