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狂潮下 如何取得高薪(王健全)
2010年05月07日蘋果日報
上個月底在馬總統和蔡英文主席的ECFA辯論中,蔡主席提及香港和大陸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後,擴大貧富的差距。無庸置疑的,香港和多數國家一般,所得差距持續擴大,但是否因CEPA造成,則值得進一步驗證。
筆者試著觀察代表所得平均與否的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發現香港的基尼係數,在1996年為0.518,2001年為0.525,2006年為0.533,而香港和中國大陸簽署 CEPA係在2003年,意味著在CEPA簽署前香港的所得即已開始惡化,而且CEPA生效後的基尼係數雖然擴大,但並未加深幅度。反之,台灣並未和主要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但貧富差距仍在上升中,代表CEPA或自由貿易協定並非一國所得分配惡化主要原因,反而與全球化後生產因素的跨國移動關係較大。因為全球化之後,技能高、競爭力及移動(mobility)能力強者受惠,專業知識低、缺乏國際化移動力的人則受害,拉開差距。故所得差距的擴大受國際化的影響程度較大。
CEPA生效後大陸遊客至香港觀光,尤其是自由行,帶動了香港零售、觀光、飯店、休閒旅遊業的成長,使香港的人均所得由2003年SARS期間的 2萬2965美元之最低水準,逐年攀升至2008年的3萬726美元。即使在全球金融風暴肆虐的2009年,香港人均所得也只有微幅的下跌,和韓國在 2008、2009年人均所得的大幅下降,台灣2009年每人所得滑落近1000美元相較,香港反而表現得更好。也反映出香港近年來和中國大陸的接軌,反而更有能力承受景氣的波動。由此可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簽署,如果台灣能發揮優勢,槓桿大陸市場及相關資源,並藉以快速升級與轉型,反而有助於人均所得增加。
加強語言專業能力
至於一般民眾薪水差距擴大,除國際化外,還有哪些更深層原因呢?筆著試著舉出最近香港考察的經驗來分享。在旅港訪談中,香港學者指出,香港薪水差距背後代表專業與國際接軌能力差異。對缺乏特殊專長的高中畢業生,薪水只有5000元港幣(約2萬多台幣);如果擁有文科、商科大學文憑且有文書撰寫能力,可拿到1.5~2萬元港幣的工資;若能夠掌握兩岸三地文化的脈動,有辦法利用簡體字、正體字、英文撰寫新聞稿者,則可拿3萬元港幣左右的工資;更有能力者,具審核前述新聞稿、編譯能力的主管,則可領取4~5萬元港幣的薪水。此一趨勢告訴了我們:「專業知識高低、語言優劣及接軌國際能力的大小,攸關未來薪水的高低」。
有鑑於此,寄語時下年輕人,多加強專業能力、跨領域知識,並對兩岸三地、全球化事務、議題多加了解,同時,加強語言訓練,重視人際網絡與情緒商數(EQ),提高在全球化架構下的跨國就業移動能力,才有辦法在國際化潮流立於不敗之地,並贏取較高的薪水。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