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大投資? 傳產救失業
【聯合報╱黃俊昭/退休人士(台北市)】
2010.05.10 02:27 am
進入台灣任何大賣場,重要的購物架上,您將會發現布滿了進口產品;而本地製造產品竟放在偏僻位置,乏人問津。如再深入探討,您將發現,所謂高價代工產品,全部來自較落後國家、大陸等製品。自從傳統工業陸續關廠,遷移外國及大陸後,外來貨品數量急速上升,布滿本地大賣場,造成台灣工廠關閉,失業人口急升。ECFA實施後更加嚴重,政府簽約前應作好準備,解救台灣傳統工業危機。
目前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的投資疲弱不振,民間投資集中高科技業。這些資本技術密集產業,所能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依據二○○六年工商普查資料,科技業投入一億元資本,創造約六點四個就業機會,而傳統產業同樣投入一億元資本,卻能創造十六個就業機會。這告訴我們,今天要解決台灣高失業問題,不能只是一味地促進「大投資」而已,必須要促進那些「能創造就業機會」的產業進行投資。
我們觀察二○○六年的產業關聯表,電子零組件業的「向後關聯係數」高達三點六,但若僅計國內效果,係數驟降至一點六,顯示近半的關聯效果跑到國外去了。反觀傳統產業的國內效果皆在二以上。可知傳統產業帶動的成果,仍較可觀。政府應該提出傳統產業的獎勵投資辦法,而不要一味支持大企業投資集中高科技業。
國內大部分工廠,使用傳統方式,人工費用高,不符合經濟效果。業者應該考慮採用新型生產技術,提升品質的產品,提高競爭的優勢。如果能建設附加新生產線,生產特色的產品,即能打破瓶頸,吸引國內大眾愛用國貨。尤其應鼓勵業界創新,研發多功能設備可分批生產不同產品的方式,不但降低投資金額,而且多樣產品分擔成本可降低單位成本,擴大銷售層面,使傳統工業根留台灣。
台灣傳統工廠危機重重,急需搶救。ECFA時代來臨,更是雪上加霜,政府應進一步發揮輔導作用,提出有效獎勵辦法。我們的消費者亦應了解,外國貨來自中國大陸、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工業水準較落後之國家,他們技術及品管,不如我們水準,如能愛用國貨,不但品質良好,且經濟實用。
筆者身為工業老兵「心所謂危不敢不言」,希望大家一起來,共同解救傳統工業的危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