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研院主導生技園區?

2010-05-16 中國時報 【陳文卿】

 走過竹北高鐵特區,可以看到一大片面積約達四十公頃,由國科會開發的「新竹生物醫學園區」,四週被圍籬圈住,但內部空蕩蕩,預算甚至還一度遭立法院凍結,新竹縣長邱鏡淳上任後力爭才敗部復活。但面對未來的招商,以及研發機構進駐等問題,現在還是舉步維艱。生醫園區的官方網頁上介紹園區的機能是「扮演生物醫學產業化與臨床試驗重鎮的角色」,而其優勢是因為「鄰近臺大竹北分校、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工研院等學研機構及竹科園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因此將可創造國際化的醫學中心。這與中研院要蓋的生技園區所勾勒的遠景似乎相似,可是十多年過去了,這些都還是空中樓閣。

 

 回頭看二○二兵工廠與生技研究園區的爭議,大家一直沒有弄懂的問題是,國家設生技研究園區的必要性,以及為什麼是由中央研究院來主導?生技產業雖然號稱是未來的明星產業,但如果新竹生醫園區這麼多年來仍等嘸人,為什麼還要再大張旗鼓另闢一個生技園區?

 

 中研院為生技園區所描繪的理想是,生技園區可以孕育出在醫學、農業與環保上產生重大貢獻的生物科技,並創造可觀的產值,為我國的生技產業開創榮景,此誠為國人極端樂意見到者。可是由政府出資設置的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工研院生醫中心等單位,撇開建築與設備的硬體經費不談,近二、三十年來,政府每年皆曾投入十億元以上的研究經費,難道其功能尚無法滿足需求以至於必須再另弄一個生技研究園區?否則必須說明這樣一個生技園區,目標設定上與既有的生技研發機構之區隔性何在。因此,中研院本身陷入一個嚴重的矛盾。

 

 如果生技園區被賦予發展國家生技產業的重責大任,則有一個較開闊的空間做放大實驗,或生技產品之試量產或許是必要的。但這是否逾越中央研究院應以學術研究為主的定位?中央研究院應該是扮演科技研發的上游,如今走到中下游去,與工研院及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的角色是否重疊?中研院翁院長所謂要「銜接基礎研究與產業發展」之說,讓人費解。

 

 如果說,生技研究園區所做的研究還是以基礎研究為主,那麼重點是研究大樓、實驗設備等,擺在哪裡其實是一樣的。翁院長說,「理想中的生技園區要鄰近中研院,再加上台大、榮總等醫學中心,才能爆發研究能量」,其實是一種言過其實的理想。我們不能否認科學研究應講究團隊合作,可是科研的分工合作不比做工程或製造業。平常每位研究員各自在各自的領域、實驗室裡研究,並無整天碰頭討論的必要。真有必要時,在網路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照片、數據資料與研究成果,隨時隨地皆可以分享。所以隔個上下樓層,或相隔百公里之外的兩個研究室間,方便性應是差不多的。當然有些實驗需要共同利用貴重儀器,但以今天國內便捷的交通狀況而言,障礙應不大。政府一方面搞雲端科技,一方面又承襲舊思維認為一定要湊在一起搞個聚落型的「研究園區」才能辦好事,豈不自相矛盾?

 

 要說的是,政府施政不能好大喜功,要顧及現實,不能樣樣都想做。尤其更要注意研發資源分配以及財政的排擠效應,免得樣樣落空。而中研院也不必有太多「捨我其誰」的雄心壯志,硬要將科技研發與產業發展兩個重擔一肩挑。中研院、國科會及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工研院之間,應該有良好的整合與分工。研究人員沒有權利光憑自己的興趣喜好,就要納稅人掏錢出來買設備搞園區。(作者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研究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