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稅改?看看人家,想想自己
2010-06-01 工商時報 【本報訊】
金融海嘯來襲,重創世界各國經濟,而幾乎每一國家都採用了相同的政策,包括寬鬆貨幣、降低利率及增加政府支出,來挽救衰退的經濟。但是,為了搶救經濟,又吃猛藥,又打強心針的結果,反而嚴重傷害了經濟的基本體質。最近「歐豬四國」(PIGS)面臨政府主權債信評等崩解的危機,其中希臘雖然經由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會的資金幫助,暫時獲得紓緩,但其他國家的情勢仍極端不穩,隨時都可能引爆下一波的震盪。這些國家的共同特色就是政府財政赤字龐大,債務餘額不斷攀高,金融海嘯的雪上加霜,更暴露出其財政失衡問題的嚴重性。我國近年的政府財政狀況亦迭為識者所擔憂,已連續被各家知名信評機構調降等級,雖然財政部長李述德一再「掛保證」,但不論是刻意隱藏真相抑或是認知判斷錯誤,任何改革上的疏忽與怠惰,都將對國家未來發展造成莫大的傷害。
其實,歐豬四國的遭遇已經引起其他國家的警惕,許多國家都在思考金融海嘯後貨幣與財政政策的退場機制與時間,有些更已實際採取了積極的行動。除了嘗試逐漸提高利率之外,如何適度推動財政改革,開源與節流並進,更是大多數國家政策討論與關注的焦點。最近,光是租稅改革部分,我們就連續看到了日本、澳洲與紐西蘭等三個國家的大動作。首先,由於日本的公共債務已接近GDP的兩倍,日本政府預定6月提出財政管理策略,設定重整國家財政之具體目標,更考慮提高消費稅率(目前為5%),以降低政府龐大的預算赤字。其次,澳洲日前宣布啟動二次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稅制改革。為因應人口老化的財政需求,澳洲政府擬於2012年開徵新資源稅,針對天然資源公司課徵高達40%的利潤稅,並以此收入支應基礎建設、退休金以及調降公司稅率(從30%降至28%)等所需的經費。其三,紐西蘭隨即也公布了25年來最大幅度的稅制改革。新的稅改方案將從今年10月1日起生效,主要內容包括全面調降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從38%降至33%)與公司稅(從30%降至28%),但同時也調高了銷售稅(從12.5%升至15%)與房地產稅,來彌補前二者所減少的稅收。這三個國家稅改的共同點是都提出了「加稅」的主張,但這個辭彙在台灣卻是一個不可碰觸的政治禁忌。
反觀我國的稅改狀況,馬政府於民國97年成立賦稅改革委員會,歷經一年半的時間,由於正巧碰到金融海嘯衝擊,改革的規劃目標與時程全被打亂,實質成效不彰。為了短期經濟目的,將遺贈稅大幅調降至10%,不顧稅制改革應有的完整配套與結構調整。此外,更草率地在促產條例落日後,一舉將營所稅率降至17%,完全不理會彌補稅收損失的時間落差,將對已經困頓不堪的財政造成雪上加霜的壓力。相反地,許多符合租稅公平與健全稅制改革項目則多半被擱置下來。取消軍教薪資免稅為賦改會提出的第一項改革方案,但迄今仍躺在立法院等待審議。能源稅的建制因為遭到企業界的杯葛,迫使賦改會退縮讓步,不敢力推。甚至連搭上「豪宅稅」社會民氣的房屋稅分級課稅改革,都在行政院「時機不對」的顧慮下,硬生生被攔下喊卡。這樣子的稅改,簡單地說,就是「只有減、不能加」六個字來表達。
既然財政狀況的惡化無法透過推動稅改而改善,那麼政府就只剩下利用舉債調度,才得以勉強運作下去。根據估算,我國的國民租稅負擔率去年為12.2%,今年預估為12.3%,明年則可能降至11.3%,這個數字不但將打破我國自己的紀錄,可能也是世界的新低。遭此重大財政危機,未料到政府的所有作為卻盡是一些「偷雞摸狗」的事。例如利用特別條例的立法,將特別預算的舉債排除於年度舉債限制之外,或是乾脆修正公債法擴大政府的舉債上限。尤有甚者,李述德部長更對外公開宣示,打算「複製」去年的經驗來解決今年的問題。去年2,000多億的稅收短徵,國庫係透過某些預算項目的調整縮減、國營事業(例如央行)盈餘繳庫的提高以及歲計剩餘的填補等手段,勉強才把預算彌平。嚴格來說,這完全是一種不合乎專業且遊走法律邊緣的作法,偶而為之也就算了,如今李部長竟然還想要故技重施,棄國家根本財政改革規畫正途於不顧,只求渡過眼前的難關,如此因循下去,國家財政將永無恢復生機之日。
從日、澳、紐三國的稅改可知,稅改方案提出時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包裹設計。首先,加稅與減稅須相互搭配;其二,直接稅與間接稅須呼應調整;其三,政府收入與支出須同時考量。其實,這些本來也是我國賦改會從專業角度所構思與遵行的原則,可惜在政治現實因素的干擾下,最後搞得實際的稅改工作,既變質又走樣,殊甚遺憾。如今,看看人家,想想自己,原來,推行稅改,我們缺的並不是專業知識,而是決策者的決心與魄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