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學國際化 始終是夢?

【聯合報╱楊景堯/淡江大學大陸所副教授(北縣淡水)】

 

2010.06.19 02:27 am

 

 

馬總統自上任以來不只一次強調大學國際化的重要性,但是成效不彰;由蕭副總統主持的財經諮詢小組,再次建議我國高等教育加強國際化,包括增加英語授課學程與開放國外名校來台設分校等,難道「大學國際化」只是一場夢?

 

台灣並沒有世界一流大學,頂多只有亞洲一流大學,而且數量很少。從世界留學人口移動的趨勢來看,擁有世界一流大學才是吸引國際學生的首要條件。亞洲則是世界留學人口最大的供應來源,包括印度、中日韓等,但是他們都去美國。東南亞是台灣許多大學設定未來招生的目標,但是以二○○八年為例,來台灣第一名的越南有一○九八人,佔他們出國人數二萬五千人的百分之四;第二名馬來西亞有八七一人,占出國人數四萬五千人的百分之二。換句話說,台灣都不是他們的首選,我們必須務實看待我國大學國際化的困境。

 

首先,須先明確大學國際化的適用範圍。日本去年也僅同意十三所大學全力推動國際化,我國若不設限,許多「順向坡」下的後段班大學,繼續積極招收東南亞學生維持生存,不但重複浪費招生資源,也無助於改善我國的高等教育。現在兩岸高等教育交換生的大學條件完全不設限,有些效應已經漸漸出現,不容易達到當初開放兩岸交流的初衷。

 

其次是除了世界一流大學的磁吸效應外,語言與文化近似因素大概是最強的影響因素。在使用中文教學的大學裡提供英文課程,似乎還沒有看到成功的國家案例。香港大學完全以英文教學,與台灣不同;日本增加英語課程是重點工作,成效有待觀察。反之,台灣招收國際學生最有利的,應該是中文教學與華人文化,對象當然是大陸、港澳、世界華人,以及想學中文的外國學生。鄰近國家密切注意台灣開放大陸學生的政策可能的影響,不是沒有道理的。捨此不由,事倍功半。

 

最後是開放世界知名大學來台設分校,在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的思潮衝擊下,恐怕並不樂觀。中國大陸在一九八五年設立博士後流動站,要吸引海外博士回國,卻只有土博士在流動;此外「名校辦民校」的良善美意,卻沒有幾所真正的「名校」支持。與亞洲國家相比,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條件,吸引世界一流大學來台灣設分校?務實看待「大學國際化」的議題,才不致始終都停留在「夢」的階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parccu 的頭像
    pparccu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 哲學與公共事務研究室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Research Group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