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加坡與臺灣的自我矛盾

傅延文◎2010.01.25

日前新加坡開放大陸學生、勞工入境求學和工作,反導致社會問題叢生。而臺灣目前的政策也傾向採相同的開放模式,表面上是經濟及學術共榮,但實際上也是未來臺灣社會問題的隱憂。然新加坡的現況對照本期《National Geographic》新加坡專題報導卻是一大諷刺。

前任總理、現任內閣資政李光耀在本期《National Geographic》新加坡專題報導指出;”新加坡在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後,雖已有相當的經濟實力,但新加坡人卻也變得有些彈性疲乏。因此李光耀認為,開放大陸移民是件好事。而這些移民者,求知若渴,也都準備好為高薪的工作打拼,但大量移民者湧入這也的確造成許多新加坡人的不滿。”惟李光耀進一步地表示:”為面對新移民者的帶來的挑戰,本地的新加坡人更應努力,假若新加坡人落居於後,這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依照『只要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的思維下,抓不到老鼠是自己的問題,而抓得到老鼠的好貓們也不用自滿,還要看誰抓的多。抓的多,技術好的頂尖好貓們自然是資本家的最愛,但畢竟這樣的好貓有限,因此需要許多一般般的好貓們去抓老鼠。但在資源有限下,資本家為追求利潤極大化,會把一般般的好貓們的”成本與報酬率”列為錄取標準,因此這些好貓們只好將報酬降低。但來自原生環境不佳的好貓們為求生存會把報酬降得更低,於是本地的好貓們隨後很快地被取而代之。至於來自原生環境不佳且又抓不到老鼠的貓貓們,只好另循他路找到生存的管道,而這一群貓貓就是社會問題的隱憂。

換言之,若政府的思維跟李光耀一樣,認為本地台灣人為面對外來人力的威脅,應該更加努力,若因此落居於後,是自己的問題。然此與實際產生的社會問題,卻是相互矛盾。不過最重要的前提還是,全國少子化以及環境保護的問題,若再沒有配套措施,否則開放大規模移民或居住品質低落也只是遲早的事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parccu 的頭像
    pparccu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 哲學與公共事務研究室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Research Group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