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其他文章 (26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精采市長 痛苦市民(黃玉霖)

2010年04月10日蘋果日報

九年來台中市民提供舞台,創造一個超級明星市長。但台中市政卻乏善可陳,繼治安後,水資源管理恐淪為五都之末。截至99年度2月份,台北市之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達97.48%,為五都最高,其次為高雄市之57.02%、台北縣之30.13%、台南市之22.42%。台中市以21.45%居末。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不足,乃是台中柳川、綠川和麻園頭溪等河系水質受污染的元兇。

為何胡市長會落後?事實上,胡市長在第一任內之表現並不差,台中市在91~94年度之間的公共污水下水道平均成長率為1.77%,高於北縣之1.46%及南市之0.93%,成長率和普及率(9.77%)都居五都第3位。但胡市長在第二任內(95~98年度)之平均成長率僅為2.59%,無法達成內政部營建署所定3%之目標,還遠低於北縣之5.47%,北市之5.11%,高市之3.94%以及南市之3.28%。這使胡市長從第3名掉到最後1名。

延任才著手改善

或許胡市長認為不公平,輸在起跑點,因南市在90年底之普及率已達4.7%,而中市當時僅2.71%。的確,南市91~99年度間2.17%之平均成長率略低於中市之2.29%。但南市已迎頭趕上,再度超越中市;而被外界認為政績平平之北縣,同期間更把普及率從1.4%提升到30.13%。

胡市長堅稱他兩任市長讓台中市之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成長8倍。這種提法,完全輕忽台中市民賦予他超越北、高兩市的光榮使命。胡市長還由台中市政府建設處出面畫大餅,說內政部營建署已在98年6月審核通過「台中市污水下水道系統第三期實施計畫」,使台中市之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在103年達到51.45%。

不僅如此,胡市長還亡羊補牢,動工花費1億8000萬元進行柳川之污水截流和美化工程,說要讓台中市中區「風華再造」。中區衰敗非一日之寒,胡市長在兩任市長任期內不作為,現在延任才提改善方案,不免讓中區居民感到為時已晚。試問,如果不延任,胡市長還能為中區做什麼?

再說,中區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低落,這1億8000萬元應優先使用在柳川兩側住戶之污水接管工程。以每戶接管成本約四萬元計算,這筆錢將可讓4500住戶受惠,並大幅減少柳川之污水源頭,何必大張旗鼓進行污水截流?現在進行截流,將來一旦完成住戶接管,截流工程將形同虛設,浪費民脂民膏。

市政當表演舞台

大台中具有傲視全台的水系資源,從治水、用水、淨水到親水,有一定的施政優先順序,尤其需要永續、紮實的基礎建設。但胡市長卻捨本逐末,甚至把市政當成表演舞台,這樣只會精采了市長 ,痛苦了市民。

作者為交通大學土木系副教授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蘋論:大師的見識與盲點

2010年04月10日蘋果日報

當媒體上的經濟專欄受限於字數,一次只能寫一個問題時,讀者以為只有這個部門出了差錯,或者不知這個問題對經濟全貌的影響是什麼?例如,很多人批評台灣公務員與政務官員官僚主義嚴重時,並不知道還有其他問題,以為只有官僚問題,其他問題不嚴重。

沒考慮政治上威脅

前天,被稱為競爭力大師的麥可波特來台演講,具體指出官僚嚴重、法治不足、勞動市場僵化、貪污有改善但太慢等四大問題,比較全面地檢討了台灣的經濟困境。此外,他還認為,與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提升台灣競爭力的唯一選項。

波特說,台灣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但台灣沒得到真正好處,還是被孤立,就因台灣沒跟中國建立正式經濟架構;而簽訂協議好處絕對比壞處多,也代表兩岸經貿關係有了里程碑,相輔相成,可提升其他國家與台灣簽署貿易協議的意願。

波特是極聰明的人,基於禮貌他也會順著主人心思說些漂亮話。他雖貴為大師級人物,但每天全球奔波,對ECFA影響台灣的細節,恐怕不會比台灣專家了解得深刻。

波特只從宏觀角度看雙邊協議,又見中國經濟發展快速不墜,想當然耳就認為兩岸協議有利台灣。宏觀上,ECFA的確有利於台灣;但微觀上不少行業擔憂ECFA對他們的傷害。此外,波特是經濟學者,只從兩岸經貿關係觀察,沒有考慮其中的政治含義和威脅,而這也是台灣民眾焦慮所在,只是波特沒切身感受罷了。

波特批評的官僚嚴重,是很精確的。而這也是考試院長關中堅持要改革的原因。波特指出台灣官僚體系複雜,管太多,也欠缺法治概念;勞工聘僱困難,稅務規定不合理,以及政府補貼太多,關稅太高等,都是阻擋外資來台投資的障礙。他還批評政府指定生化科技為未來產業,不但與民間合作不足,產業多元化也受限。

批評官僚一針見血

波特的批評一針見血。官僚、法規都是政府的問題,是政府要革新開放,民間企業已盡了最大努力。馬當局雖鬆綁不少法規,但很多還是小腳放大,對外資仍無吸引力;官僚問題無解,看看公務員對改革的反彈和對策就知道了。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泰國終於嘗到了政治苦果

2010-04-10 中國時報 【梁東屏】

 持續示威超過四星期的泰國反政府紅衫軍,九日無視政府已經頒布的《緊急事態法》,當天下午衝擊重兵把守的「泰國電視衛星轉播站」,迫使當局重新開播前一天已經下令停播的親紅衫軍人民電視台(PTV)。 

 紅衫軍的這一最新行動,使得阿批實政府威望盡失,非但他所宣布的《緊急事態法》形同虛設,甚至於他的政治地位也開始顯得岌岌可危。

  這次所發生的紅衫軍示威,除了場地不同之外,所有的過程,包括佔領首都重要地區,頒布《緊急事態法》卻無法執行,實際上跟兩年前黃衫軍的示威如出一轍。泰國,已經開始嘗到政治亂整的苦果。 

 紅衫軍係於三日上午突然移師,從原來五馬路繁華橋的主示威場轉進曼谷市中心最熱鬧、大型購物中心集中的拉查帕頌十字路口,迫使四周道路封鎖,包括東南亞第二大的「中央世界購物中心」以及高級購物中心「暹羅典範」、「暹羅廣場」都宣布關門暫停營業,連聞名亞洲的四面佛也不得不關起大門,整個曼谷商業精華區完全陷於癱瘓。 

 這個被《民族報》稱為「神風特攻隊(Kamikaz)」的行動,事前極為保密,顯然讓阿批實政府措手不及,使他處於一個極為尷尬、進退維谷的境地。 

 看起來,紅衫軍是吃了秤鉈鐵了心,決心要留在拉查帕頌十字路口,與政府周旋。 

 阿批實政府如果任由紅衫軍佔據這麼一個重要的地點,對於其威信無疑將會有沈重甚至致命的打擊。但是,如果選擇強行驅散,面對著人數如此眾多,至今為止一直努力保持和平示威的群眾,除了在技術上是否能保證無事故執行之外,他還面臨了所謂「雙重標準」的困境。 

 眾所週知,阿批實之所以能上台執政,跟黃衫軍當年先後佔據總理府以及素旺納普國際機場有直接的關係,因此他上台之後,對於黃衫軍領導人因為這兩件事所涉及的法律指控一直拖拖拉拉,甚至於黃衫軍要角之一的卡昔還出任外交部長,黃衫軍領袖之一、華裔媒體聞人林明達涉及的「冒犯王室罪」也一直推三阻四,反而同一案件的紅衫軍成員倒早已判刑送入大牢。 

 過去,紅衫軍一直給人欠缺組織、策略的印象,不過最近的表現卻頗讓人刮目相看,所提出的「解散國會,重新大選」要求,雖然並不見得能解決問題,但是以泰國當前的情況來說,卻合情合理。

  連阿批實本人都承認泰國現在分裂,那麼,紅衫軍要求讓人民來決定誰執政,怎麼說也都不過分。何況,阿批實確實不是靠選票上台。 

 紅衫軍提出的「階級戰爭」及「雙重標準」口號,也的確反映出泰國現況。這也可以從紅衫軍和黃衫軍組成分子的不同略微看出。 

 黃衫軍當年的組成分子將近百分之八十是婦女,紅衫軍則正好相反,而且看得出來很多都是憨厚的鄉下人,顯示出黃衫軍其實更像「傭兵」。但是當年對黃衫軍噤聲不語的主流媒體卻圖文並茂報導紅衫軍發「走路工」。怎麼會不讓紅衫軍火冒三丈,更敵愾同仇? 

 同樣的,泰國政府關閉紅衫軍的電視台,卻任由黃衫軍領袖林明達所主導的電視台攻訐紅衫軍,這種「雙重標準」,就是讓紅衫軍氣勢日盛的主要原因。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業市場品質惡化

自由時報 2010.04.10 ◎ 張烽益 

「嫌兩萬二少?」「要是沒有這個方案,這些人一毛都沒有」。實在很難相信,這種充滿上對下訓斥的語調是出自於,身負搶救台灣高失業危機之重責大任、掌握全國勞工行政資源的勞委會主委王如玄的口中。 

難道勞委會主委會不了解當前青年面對的就業危機嗎?王主委居然跟一般社會大眾的想法一樣,以「草莓族」來形容年輕人的脆弱與安逸,認為大學畢業生都是眼高手低,不肯認真從底層做起,動不動就離職在家裡讓父母養,所以才會說出「嫌兩萬二少?」這種對大學畢業生充滿鄙視的口吻,這種權力的傲慢讓人感到無比痛心。 

事實上,根據主計處二月份統計,失業一年以上的長期失業者當中,大專學歷者佔了四十四%,二十九歲以下者更佔了三十四%。而學者研究指出,台灣的長期失業變化趨勢是年輕化、高學歷化、初次尋職化,不再是傳統印象中的:中高齡、低學歷、重複尋職。王主委難道不了解當前大學畢業青年所面對的就業困境嗎? 

「22K」方案瞬間製造出三萬五千個低薪工作,卻全面拉低了初次就業市場的行情,許多企業主原本就要僱用青年畢業生,既然政府要全額補助薪資,因此就依照「22K」的破盤價僱用,拉低整個初次就業市場的薪資水準,造成「青年微薄薪資化」。另一方面,這也助長企業主短期僱用或使用人力派遣的習慣,加劇「青年貧窮化」與就業的不穩定,嚴重侵蝕整體勞動力市場的穩定。 

當前失業率雖然趨緩,但是就業市場的品質卻更加惡化,當台灣產業日益空洞化,穩定職業生涯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低技術、不穩定與零碎化的工作職缺,而大專青年更逐漸成為長期失業者的多數時,將對青年人的就業信心產生重大的衝擊,這絕對會是台灣未來社會活力與創新的一大隱憂。懇請執政高官貼近基層民意,少說多做,方是台灣之福。(作者為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麻生 韓正

自由時報 2010.04.10 ◎ 黃俊翰 

最近這幾天有兩位客人來訪,一為日本前任首相麻生太郎,一為中國上海市長韓正。讓我們來看看馬政府對待這兩位客人的方式是如何。 

先從麻生太郎說起,麻生不僅是前任日本首相,更是日本眾議院中對台灣友好的代表之一,馬政府派出立法院長王金平以及「不公開行程」來款待麻生,惹得不少人質疑馬政府是否重視這位對台灣極其友好的客人。再由韓正來看,馬政府內上上下下都將他奉為上賓,台北一○一也故意點燈歡迎,彷彿過年一般的喜氣洋洋。 

麻生是日本的前首相又是友台議員,可以說是帶著溫暖的擁抱來訪,理當受到馬政府的熱情款待;而韓正僅是上海市的市長,對台灣僅止於「回歸祖國」的期待,卻得到了馬政府的高度重視。顯然,馬政府的待客之道出了問題。試問,如果您家同時來了「代表三千顆飛彈」的客人以及帶著「溫暖擁抱」的客人,您會選擇「熱情款待」哪一位呢? 

(作者為淡江大學全球化政治與經濟學系學生)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價格飆漲… 芭樂果農捶心肝 

【聯合報╱蔡國顯/導演、芭樂農(高雄市)】

2010.04.10 02:12 am 

前一陣子媒體報導,拔仔(芭樂)生產過剩的景象仍記憶猶新,最近拔仔的價格又飆漲上來了,不過只有極少數媒體報導此事,想是受ECFA議題影響發酵,也或許是瞬間的落差起伏實在太大,媒體一時也沒有注意到,造成許多消費者和社會大眾的存疑。 

「明明媒體不是說有多便宜,怎麼又漲這麼多,你們都專門在騙人哦!」消費者質疑的斥責。 

台灣大多數拔仔農的可愛之處,就是有本事相約一起瞬間採收完畢,等市面價格全面上漲時,卻又沒有拔仔可以採收。剩下花可以採,卯起來施肥也於事無補,徒增浪費而已。 

因為從開花、幼果、套袋,到採收,至少要半年以上的功夫,看著每天價格持續漲上去,只有乾瞪眼捶心肝。這個情節瞬間的變化,若非親身經歷,真是不敢相信,真有如電影轉場的快速,有時真的搞不清是在拔仔園,還是剪輯室。因為這些戲劇性的劇情變化,好像只有電影中才看得到。 

於是熟悉的劇本,相同的場景,類似的故事人物,每年都上演著。官員每天關心ECFA,可曾注意農民的當前生計。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競爭力不只靠ECFA 深耕技術為台灣加值!

 【聯合報╱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2010.04.10 02:12 am

 最近,幾乎所有的媒體以及朝野都在討論ECFA問題。昨天,我看到報紙報導一位美國的競爭大師說,台灣的競爭力就靠ECFA,這種說法使我非常擔憂。

 更關鍵的應該是,我們究竟能夠輸出什麼樣的產品,假如輸出核能電廠、高速鐵路、高階發動機、精密半導體設備,ECFA對我們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反過來說,假如我們的工業產品並不是有高附加價值,即使這些產品可以免稅,有朝一日,仍然可能忽然發現大陸也可以生產這類產品,那個時候,ECFA又有什麼意義?所以,競爭力與工業技術水準是有密切關係的。

 遺憾的是,最近好像很少有人注意我們的工業技術水準,至少媒體幾乎很少注意。每天晚上電視台都有政論節目,我總希望有一些意見領袖會討論這個問題,可是我很失望,大家對此無興趣。

 如何提高工業技術水準?一定要先知道,我們的工業技術水準不夠高,並非沒有創意,也並非沒有注意所謂的高科技,問題在於基礎技術不夠好。因此,往往只能將技術建築在別人的技術之上,一旦別人的技術有很大的進步,我們的技術就立刻落後了。而且因為沒有真正的關鍵性技術,很多工程師並非沒有創意,但是有志難伸;他們有了創意,會發現無法實現他們的想法。

 舉例來說,他們想做一個特別的電子產品,卻發現我們無法設計一個雜訊非常小的放大器,也許他們需要一個非常均勻的磁鐵,我國也沒有人會做這種磁鐵。再舉一例,有人想出一套新的精密儀器設計,可是我國沒有辦法做出精密的控制系統,因此創意成了空想。

 我希望舉國上下,共同注意我國的工業技術水準問題。我們要知道一切是要從基本做起,要有人會做非常好的零組件,要有大批會設計高性能電子線路和機械的工程師,如果沒有這種工程師,國家不可能有競爭力的。

 對岸似乎非常重視他們的競爭力,已在輸出他們的高速鐵路技術,也已有計畫生產區域性噴射客機,他們也有不錯的半導體設備公司,相形之下,我們是否該提高警惕了。

 我們常說要「根留台灣」,如果根不深,留在台灣,也沒有用。如果我們的工業技術根基很深,我們的工業一定會留在台灣。我們所需要的是「深耕台灣」的觀念,只要有非常深厚的基礎技術,我們的工業產品就會有高附加價值,才可能成為一個有高競爭力的國家。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八餘禍… 山美媽媽愁學費

 【聯合報╱吳一忠/研究生(嘉縣水上)】

2010.04.10 02:12 am

 上星期到阿里山鄉山美國小,校區正在整修,八八水災餘禍依舊,即使經過修繕,該地區仍列紅色警戒,若雨季來臨就須撤守家園往高處逃生。

  昔日美麗的達娜伊谷,已成斷垣殘壁,河道乾涸陡峭,只見怪手正在挖掘整頓,魚群不再,往日的美景消失,遊客身影杳然,山谷失去了活潑的生氣。

 和媽媽們聊天,她們正在煩惱,山上沒有零工可做,家庭頓失經濟來源,上學期的學費還沒還清,孩子下學期的學費,成了最大的負擔。達娜伊谷鄒族稱為「沒有憂愁的地方」——但父母正為學費而憂愁。

 報載屏東霧台國小有近半數學生繳不出學費,若以筆者所見,這是可以理解的。八八水災重創台灣,尤以山區最嚴重,對原住民來說,無異雪上加霜。

 目前筍子是生產大宗,山美的媽媽們希望靠自己的力量,販售筍乾籌措學費,儘管山路崎嶇,筍子重又難採收,但為了下一代仍無怨無悔,無奈產銷通路欠缺,導致生活陷入困境。南華大學教授得知後,結合民間團體,希望能盡綿薄之力,減輕媽媽們的壓力。這批筍子等於學費,賣出去就有希望,千萬別讓「窮,不能窮教育」成為一種口號。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飢餓三十」 大人好大喜功

人間福報 2010/4/9 | 作者:蔡儀霖(北縣汐止/家管)

報載台北縣一所幼稚園響應「飢餓三十」,要兩歲至六歲幼童六小時內不進食固體食物,也不吃零食,將買零食的錢捐給遭飢荒、天災,及受愛滋病威脅的貧童。

我覺得所謂「響應」,不過是大人「好大喜功」心理作祟,兩歲至六歲幼童能懂得將心比心,知福惜福?況且,捐錢的還不是家長,何不就直接由家長來進行飢餓三十?更重要的是,幼童六小時不進食,會不會造成身體不適?

幼兒的飢餓三十活動並非這家幼稚園首創,這幾年來陸續有幼稚園也做過,卻少見社會批評,甚至有媒體報導「體驗飢餓三十,可不是大人的專利,現在就連幼稚園的小小朋友,也來參加」,這種純從成人考量的心態,實在匪夷所思。

幾年前,筆者一位鄰居的孩子所讀幼稚園也響應飢餓三十,每天飢餓八小時,長達三天,園方還宣稱採用「漸進式飢餓法」,讓小朋友第一天只吃兩餐點心,第二天只吃午餐,第三天幾乎什麼都不吃,只喝果汁等流質物體。

這種漸進式卻長達三天的活動相當「激進」,雖然有些家長簽了同意書(筆者的鄰居拒絕簽),多數小朋友也沒問題,不過卻有人出狀況。

有個小朋友餓到第三天回家後狂吃,先吃一盤炒飯,又和家人出門吃薑母鴨,結果拉肚子,緊急送醫,家長說:「孩子第一天回家還正常吃,第二天回來就吃很多,第三天吃更多,吃到最後就受不了,送醫了。」

許多家長以為響應飢餓三十是好事,但我覺得這是受媒體及慈善團體宣傳所致,而台灣首創的所謂「兒童飢餓體驗營」,為何其他國家不舉辦?顯然這不適合幼兒,孩子很可能沒體驗到飢餓,卻弄壞了身體。

拜託,別稱呼這些小朋友為「救難小英雄」,大人的好大喜功只會害了孩子。

蔡儀霖(北縣汐止/家管)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求有再求好 22k不嫌少

人間福報 2010/4/9 | 作者:李德貴(花縣玉里/公務員)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因一席大專生職場實習方案兩萬二薪水「還嫌少」的說法,引發爭議,立委認為發言不當應該道歉,勞工團體也質疑方案是拉低整體薪資元凶。

 王主委解釋,金融海嘯發生後,許多大專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當然應「先求有再求好」,而且與其他中高齡或身心障礙者就業補助比較,兩萬二確實不少。

 筆者相信王主委的發言並無惡意,也非「何不食肉靡」的發言,但說法應商榷,官員發言代表政府立場,必須謹慎,也要避免負面觀感,特別是目前媒體嗜腥羶聳動的話題,不可不慎。

 其次,政府在財政困窘之際,能編列預算、釋出職缺給予社會新鮮人投入職場實習機會,卻沒能獲得肯定,代表政策行銷做得不夠,如果政府官員能充分說清楚政策,讓 各界了解,相關發言就不致引發爭議。

 至於這樣的薪資水準到底是多還是少?相信找不到工作的大專畢業生心知肚明。

 雖然景氣有逐漸復甦跡象,但許多大專畢業生還是找不到工作,因為目前企業、公司很少願意雇用毫無經驗的社會新鮮人,以節省在職訓練的費用。

 此外,大學畢業生就業觀念也要檢討,除了「錢多事少離家近」,有些人好逸惡勞、缺乏恆心而不能久任,當然工作難找。

 所以,政府的「22k」方案,可讓學子提早適應就業市場,有磨練學習的機會,大家應肯定,並鼓勵社會新鮮人「先求有再求好」。

 李德貴(花縣玉里/公務員)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政府補貼薪資非天經地義

【聯合晚報╱社論】

2010.04.08 02:33 pm

大學畢業生月薪二萬二,少不少?這是一回事。如果這二萬二全部都是政府補貼,是納稅人付錢,讓原本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免於失業,則二萬二的薪水該不該嫌少?這應是另一回事吧。

別忘了一個關鍵因素: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補貼個人去企業實習,直接得利的是獲得人力資源的私人企業,及領到薪水的大學生。這種狀況下,政府補貼如果很高,那是慷全民之慨,花公帑圖利私人,能不被批評追究嗎?

這次勞委會主委王如玄的所謂「失言」事件,相當程度上,王主委的表達、溝通方式是不理想,「還嫌少?」有點高高在上的感覺。但另方面,社會上過度的情緒反應也是又一次的「理盲又濫情」,沒能回歸到事情本身的道理去討論。電子媒體找來大學生追問「二萬二薪水少不少」,結果每個人都說少,都說不夠用。有點專業水準的應該這樣問:「如果你畢業找不到工作,政府出錢每月二萬二讓你去企業實習,你願不願意去?」這樣得出的答案應大不相同吧!一般民眾理性思考一下:自己納的稅拿去補貼大學生薪水,恐怕還不是每個人樂意出這筆錢呢。立委又有什麼好砲轟王如玄下台的?

此事的核心在於「政府補貼薪資」的必要性及金額合理度。別忘了,這個補助方案是為了因應金融風暴衝擊,許多企業緊縮成本,造成就業困難,所以由政府出錢,讓企業提供年輕人工作機會。換句話說,此方案不是要鼓勵企業將原有的人事成本轉嫁給政府,而是在不景氣時希望減緩失業的衝擊。而政府方案要協助的對象,是在一般市場條件下競爭力不夠、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給他們薪資補貼。

這樣去解釋,二萬二的補貼該嫌少嗎?如果沒有這筆補貼所創造出的就業機會,很多企業根本不願意出二萬二薪水去聘雇這些剛出社會的新鮮人。而政府補貼薪水是天經地義嗎?這兩天競相表達嚴厲、刻薄指責的立委和青年代表,能想出其他更合理、也被納稅人認為正當的解決方案嗎?這事需要公平、理性地討論一下。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朱雲鵬:購屋好時機?

【聯合報╱朱雲鵬】

2010.04.08 03:00 am

日前中央大學公布三月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較二月略升,創五年來新高。其中與房地產息息相關的耐久財信心指數,來到一百零二點,為所有項目中最高者。這題分數的計算,來自詢問民眾「未來半年是不是購買耐久性財貨的好時機?」有接近一成的人認為「很好」,三成二認為「稍好」,二成四認為「不變」,加起來達三分之二。

從年齡來看,廿到廿九歲的年輕人,對購買耐久財最為樂觀。這個族群中,認為未來半年是購屋時機「很好」、「稍好」或「不變」的比率,合起來達七成二。這樣的情形不是壞事;年輕人有意願購買房屋,代表對於「成家立業」的嚮往。問題在於,他們買得起嗎?房價是不是太高了,超過他們的負擔能力?

觀察全台房價的多年走勢,真正大幅上漲的地區主要在台北市、新北市人口密集區以及台中市重劃區等少數地方。發生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過去十年主要國家都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經濟成長快速,油價金價大漲,造就了許多國際資本家,在主要城市購入精華區房地產。因此,倫敦、紐約、馬德里、香港、上海、新加坡的房價都大漲。金融海嘯曾經迫使房價回檔,但最近又回升了。台北市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城市,受到了波及;有些北市居民到外地購房,波及效果於是外溢到新北市和台中七期。

面對這種狀況,不論採行任何作法,或許應當先考慮幾個大原則。第一,高房價是少數地點發生的現象,所以,政策不應是全國性、普遍性的,而應當有所選擇,否則可能錯殺無辜。

再者,全世界公認最好的地方財源,就是房地產稅。以美國而言,各自治市積極招商,引來工商界和居民,房地稅收入增加,該市提供好的公共建設,吸引更多的人來居住,房地稅收入更多…形成一個都市發展的正面循環。在台灣的怪象是,課房地稅依據的公告地價、公告現值、房屋稅評定標準,都是地方政府的權責,但幾乎每個縣市,都不願把這些標準調到與市價接近,而都喊窮,然後去中央要錢;這種現象亟待改善。北市前一陣子提高「豪宅」群的房屋稅率,是踏出了正確的第一步。

 停止精華區國有土地的標售,可以讓相關單位有不被批評的喘息空間,但於事無補。未來何不考慮持續釋出土地,但效法香港,釋出的只是地上權,將來國庫可以參與土地增值的利潤分配?台灣民眾較不適應購買只有地上權的房屋,但處於高房價的精華地段,如果購買此類房屋可以大幅減輕負擔,加以地上權年限可以設得很長,就不失為一個可以考慮嘗試的制度。

當然,還有一個好方法就是增加供給。例如機場捷運線的興建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在其沿線找合適地方,委託民間開發興建一些高水準但價錢合宜的社區,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選項。不過,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最好在中小學教育方面有配套。政府可趁此機會多充實偏遠地區的教育設施,而且仿造政大、師大附中的案例,鼓勵並輔導鄰近大學在新社區附近成立實驗中小學。如果住宅品質好,價格合理,又有好學校,年輕人會願意往郊區發展,完成「購屋築夢」。

 (作者為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澄社評論/台生畢業變中生

自由時報2010.04.09◎ 楊信男

在兩岸的競爭中,目前台灣只有在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上最佔優勢。現在政府正積極推動承認中國學歷的政策,一旦落實,台生便可參加國家考試,進入公務體系,引發年輕人赴中求學的熱潮,這對兩岸在政治思想領域中的拉鋸會產生相當影響,值得探討。

中國所有的體制都是以黨領政,教育尤甚。共產黨深諳思想的重要性, 在黨中宣部的規定下,所有的大學生都必修下列四門思想政治課: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上、下);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上、下);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學分由各校決定,北大最少,總計十二學分,清華十四,也有的甚至高達十八學分。

除了學校的思想教育外,北京政府對媒體與網路的箝制也很嚴格,外國新聞雜誌一律不准進口,台灣的媒體網站也遭鎖住。試想一個涉世未深,如白紙一般的台灣高中畢業生進到那樣一個思想大鳥籠中長期受教,能不受影響的有多少?我們需要讓年輕學子自投羅網地到對岸接受洗腦?

請不要拿他們和台商相比。台商一般已有相當的社會經驗,思想已經定型,而且他們被允許私設衛星天線,接收台灣的電視節目,也可以進口台灣的報紙。也不要拿他們和即將開放來台的中國學生相比,因為台灣的大學已經沒有政治課,我們也不封鎖任何中國網站與訊息。更何況中國人口是台灣的六十倍,來台陸生回去後所產生的影響,在比例上微小得多。

政治思想的競爭是台灣的最後一道防線,任何一個政府在這方面是絕不能卸責的。

(作者為台大物理系名譽教授)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敏感度

自由時報2010.04.09◎ 林雅萍

日前發生一起護士將戲謔年老病人的影片置放於網路事件,這正顯示了該名護士絲毫沒有覺知他人痛苦的道德敏感度。

所謂的道德敏感度或道德知覺指的是必須能夠覺察與關心他人的真實感受與需求,並能了解到自己的行為結果所可能帶來的各種影響,進而關心這些結果是否會為他人造成傷害。而愈能正確地解讀具體情境中的相關道德特徵,其道德敏感度愈高。一個缺乏道德知覺能力的人就好像失明的盲人看不見眼前的景象,無法覺察其行為對他人帶來的影響。這次事件中,除了攝影者之外,我們不也發現當時在場的其他護士同樣對整個嘲弄過程無動於衷。

這次的事件或許再次提醒我們,一個無法用心覺察他人受苦之人,腦袋就算記誦再多的道德原則,也無法將這些道理適當地應用在實際的生命情境之中。完整的道德教育絕不該只是道德原則的學習與背誦,而是有賴於道德知覺與道德想像力的培養,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地看見並關注他人的存在與需求,而這正是在冷漠、無感,對他人苦難視而不見的當今社會所迫切需要的能力與德行。

(作者為長庚大學醫學院人文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害台灣 害人民

◎ 林濁水

 去年馬政府找來台塑為ECFA背書說,東協和中國簽的FTA在二○一○年就要生效,如果台灣不和中國簽ECFA,台灣許多產業,如石化原料輸中國有平均六.一%的關稅,將立刻會被零關稅的ASEAN取代。 

現在二○一○年已三個月過去了,台灣和中國的ECFA還沒簽好,但是台塑化出口中國的石化原料不但沒有被取代,第一季營業額反而比去年同期暴增六十七.二%。另外,總體台灣對中國和東協各項出口,也分別大增八十五.二%和六十五.五%。這些數字既否定了台塑的說法,更打了馬團隊一個大耳光。 

國民黨警告的危機沒有出現說明了台灣出口到東協、中國主力商品,和東協出口到中國的商品並不重疊。由此可見台灣維持競爭力關鍵是在維持產品的差異化和技術的領先,而非參與區域整合。當然這不表示將來ASEAN不會生產同樣產品和台塑競爭,但那時中國八大裂解廠也已大幅擴建完成,台塑壓力由ASEAN轉到中國。要靠ECFA來救已不實際。 

馬政府經濟戰略的錯亂,這錯亂不只發生在製造業上,也在農業上。 

馬政府對自己的ECFA二輪會最滿意的是,原來八百多項禁止進口的農產品中國答應不賣,還承諾已開放的各項農產品台灣也不必調降稅率。但中國吃虧了嗎? 

對中國來說,台灣並不是多大的市場,但農技則是台灣農業的戰略武器。中國的戰略是不出口賺小利,但換取台灣農技這項戰略武器。這項交換國民黨偏偏最樂於支持,退休農業官員和富有的農會幹部努力配合去中國發財,結果台灣技術外流,農民遭殃。 

政府沒有前瞻的經濟戰略,只想靠ECFA依賴中國,台灣危矣,人民危矣。 

(作者為前民進黨籍立委)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投連署 莫喊停

自由時報 2010.04.08 ◎ 江志銘 

據了解「反ECFA」公投提案第一階段連署已近完成,目前正由主要發起團體台聯黨做最後的彙整,之後將提交「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會」審議,如果通過,則進行第二階段連署。但如果被否決,那後續要如何處理? 

第一條路:依據過去的慣例,向行政院提起訴願,循行政救濟的管道力求翻案,但這一條路就目前的政治形勢顯然走不通。 

第二條路:在「公投審議委員會」做出決定之前,持續進行連署,不斷累積社會能量,迫使「公投審議委員會」不敢將此提案予以否決。然而,就馬政府目前的態度,絕對會將「反ECFA」公投的提案徹底封殺。 

第三條路:兼採第二條路,持續進行連署,當「公投審議委員會」做出否決的決議,立即號召百萬民眾上街頭,如果時間能夠配合,可以考慮舉辦「反ECFA」及嗆馬大遊行,清楚地向國際社會表達台灣人民反對ECFA的心聲。 

馬政府不顧大多數民意的反對,執意要簽署ECFA,使社會對立與衝突不斷升高。公民投票原本提供一個很好的下台階,但馬政府卻行不由徑,存心吃定台灣人民,但我們有信心,要用具體的行動告訴馬總統,人民才是台灣真正的主人。 

(作者為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前評議委員會召集人)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只防禦 說出核心價值!

 【聯合報╱蔡詩萍/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2010.04.08 03:00 am 

馬英九總統面對民調持續低迷,在與哈佛學者的視訊對話中,透露了他會讓「自己的領導風格越來越有方向,要做出對台灣整體有利的,人民才會知道他值得支持。」這些話說得懇切,卻值得進一步釐清,才不至於像一位哈佛管理學者曾說過的,管理者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他不想成功,而是因為他始終陷落在「自己習慣的成功方程式裡而不自覺」,結果在不同的挑戰環境下,他宛如不斷踩動固定滾輪的松鼠,徒勞卻注定無功。 

要談領導者的方向感,就勢必要觸及「價值的選擇」。馬英九對台灣前途的藍圖為何?他對兩岸關係的策略,以及這套策略可以帶領台灣往哪裡走?都是價值的選擇。他要區別民進黨,他要建立自己的領導風格,非說清楚不可。不然人民就會疑惑,反對黨就會一再做文章。

 馬總統或許覺得很冤枉,他不是一再宣示「不統、不獨、不武」嗎?兩岸關係不是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前提嗎?這樣難道不叫價值的選擇嗎? 

馬總統這樣宣示他的大陸政策,顯然是不夠的。這些訴求僅是消極的防禦,防禦來自反對黨的批判,防禦來自統派的挑釁。防禦性的思維太多,自不免很難給人積極、進取的動能。欠缺動能的政策,怎可能激勵人心呢? 

兩岸政策如此,內部政策亦然。若拿美國總統歐巴馬為對照組,歐巴馬很清楚自己內心有一套民主黨人的價值系統,他在當選總統之前,便對健保制度情有獨鍾,便對美國大企業的「肥貓CEO」再三批判;當選後處理金融風暴,斷然逼迫肥貓吐出巨額薪餉的宣示,證明了他的價值選擇是一貫的,是敢於得罪豪門鉅富的。有了這些價值堅持,誰會說歐巴馬的領導沒有方向感? 

方向感,不會四通八達;方向感,就是路徑的選擇。馬總統確實有愛台十二項建設,但總體的方向在哪?在他主政下,台灣可以有何種新面貌,他是否能說得清晰透徹?

 再舉例來看,節能減碳是馬總統在意的政策,但他如何解釋,在節能減碳之餘,大量耗費能源、製造二氧化碳的產業,依舊被國家發展所依賴?他有沒有時間表,可讓綠能產業依次替代舊有的產業?若節能減碳是新價值,那就不該僅僅是一串政策中的一環,而應該是主導產業發展的龍頭! 

馬總統想重建領導方向感,他要做的,是靜下心,思考他要的治國價值,思考人民要的主流價值,思考世界趨勢下的未來價值,在這些多元衝突的價值中,做出選擇,勇於擔當、說服人民。國家領導者,應不怕爭議,就是要勇敢說出他的核心價值。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格蘭生命科學之光(許英昌)

2010年04月07日蘋果日報

布拉克(James Whyte Black)醫師,蘇格蘭藥理學家,發現β-阻斷劑及新型胃藥,挽救許多許多心臟病及胃病患者生命;1988年布氏、艾林(Gerthude B. Elion)及希京斯(George H. Hitchings)博士因發現「藥物治療的重要原則」獲諾貝爾醫學獎。布氏今年3月21日病逝,享壽85歲。

在1960年代布氏領導的研究小組,首先開發出第一個β-阻斷劑Propanolol,市場藥名為Inderal。70年代,開發出抗潰瘍藥物Cimetidine,市場藥名Tagamet。這兩種藥物被認為20世紀醫學上重要成就,也是最暢銷藥之一。布氏發明Propanolol,毫無疑問改變治療心臟病的模式。

在研發Propanolol的過程中,他選擇艾氏先前所提出卻被他人忽略的理論,科學界長久以來,對於腎上腺素或正腎上腺素,對平滑肌造成收縮或放鬆並不清楚,1948年艾氏認為心臟肌肉有α及β兩種接受體,對心臟肌肉造成不一樣反應。

開啟心臟病治療新頁

交感神經及腎上腺能分泌腎上腺素及正腎上腺素,作用α-接受體,使平滑肌收縮,減少血液流量及減少正腎上腺素影響;或作用於β-接受體,可使平滑肌放鬆,刺激心臟,放鬆呼吸道及增加新陳代謝。艾氏認為心臟大多含β-接受體,布氏因此專注於β接受體,腎上腺素及正腎上腺素經此接受體,能使心臟運作加快,相對之下,阻斷此接受體,將有安撫效果。

同時期布氏正尋找能減緩心臟缺氧引起心絞痛的藥物,大多數研究乃朝尋找增加充氧血送往心臟的藥物,而布氏則採取另類策略,尋找一能減少心臟對氧需要的藥物。諾貝爾委員會認為,布氏是第一位採取此策略治療心絞痛的科學家。他熟悉生化及生理,以理性程序開發新藥,有別於先前大部分藥物的開發,經由意外或用化學方法修飾天然物為主。布氏回憶,當時並沒有其他藥物可以減少腎上腺素對心臟的影響。1958年雖已有其他團隊開發出β-阻斷劑,但只適合實驗動物。布氏以Isoprenaline為基礎,1962年開發出供第一個臨床使用的β-阻斷劑Pronethanol,1964年開發出Propanolol,直到1973年美國才核准上市。

布氏研發β-阻斷劑的目的在於尋找減緩心絞痛的藥,當時醫師都開硝化甘油予病人,他的成果使醫師很快發現β-阻斷劑不僅能治療心臟病發作及心律不整,更能降低高血壓,舒緩心絞痛降低死亡率等,另一方面,可用來治療偏頭痛及焦慮。

研發新胃藥免於手術

1964年到1973年間,布氏是S.K.F藥廠生物研究主任,他研究體內組織胺的功效,組織胺能刺激胃酸分泌,是造成胃潰瘍原因之一。當時沒有任何藥物能阻斷組織胺刺激胃酸的分泌。布氏應用先前研究β-阻斷劑的方式,以H-2接受體為目標,發現Cimetidine阻斷組織胺的功能,能治療胃潰瘍。Cimetidine革命性地改變治療潰瘍的方式,使潰瘍快速癒合恢復健康,也明顯減少外科手術的需求。

布氏熱愛生理學,從接受體的觀念中,以實驗印證假說,製造β-阻斷劑及H-2阻斷劑等一系列藥物,為心臟病及胃病患者提供卓越藥物治療方式,科學家應學習如何善用他人智慧,整合思緒手腦並用,熱情堅持方能救世濟人。

作者為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速審法能解決台灣司法沉疴?

2010-04-07 中國時報 【張升星】

 《速審法》的朝野協商決定,未來案件審理超過八年,如果最後有罪確定,被告就可以聲請「酌減其刑」作為救濟。因為台灣長期遭受統獨的政治綁架,所以只要藍綠政客達成「共識」,社會往往不加思索而照單全收。殊不知,即使「白蓮教」和「義和團」達成「神功護體」的共識,最後仍然敵不過現實的洋槍大炮。

 二十多年前,台灣尚未解除戒嚴,但是司法風紀敗壞,法官索賄猖獗,當時司法院長林洋港為了整飭司法風紀,指示幕僚研究如何杜絕法官貪汙。後來司法院提出一個史無前例的辦法,叫做「兩階段分案」。該方案主張把案件審理分成兩個階段:從調查證據到辯論終結為止,都由甲法官進行;一旦辯論終結之後,就將案件重新分案,改由乙法官撰寫判決。

 「兩階段分案」的理論認為:因為開庭審理和撰寫判決的法官不同,送錢給甲法官,乙法官不一定買帳,所以能夠消除當事人行賄法官的可能,司法風紀因此得以改善。這個舉世無雙,台灣獨創的「兩階段分案」,其離譜的程度就如同「相親的是甲,上床的是乙」一樣荒謬,明顯違反訴訟法規定的「直接審理主義」,最後在輿論強烈質疑聲中,司法院承認政策錯誤,懸崖勒馬。

 回顧歷史,所謂的「兩階段分案」確實令人匪夷所思!明知司法風紀敗壞,就應嚴厲檢肅貪汙,徹底執法絕不護短。不此之圖,卻搞個「兩階段分案」的旁門左道,能解決問題嗎?社會最有力的質疑就是:既然司法風紀敗壞,「兩階段分案」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治絲益棼。如果真的實施,當事人恐怕不只送一份紅包,而是要送兩份才夠!

 二十年後,司法院又用相同的手法推出「妥速審判法」,企圖用「推動立法」來掩飾「執法不力」的政治責任。十二年前的全國司改會早就對「妥速審判」提出政策願景和執行方法:司法院應該精簡最高法院,讓法官人力反應審判系統金字塔化的理想,建構堅強的「事實審」,讓案件在一、二審就調查清楚。結果呢?司法院忌憚既得利益,不但不敢精簡最高法院,反而為了滿足法官的「陞遷需求」而持續增員。連當年自詡「改革派」的楊仁壽大法官和「民間司改會」的先驅范光群律師,分別擔任最高法院院長和司法院祕書長,請問到底改了什麼?套句蘇友辰律師的名言:「司法改革,改個屁!」

 而最高法院,有什麼成績可以說服社會呢?就以許多法官貪瀆的案件為例,歷經纏訟十二年到十五年不等,高院每次都判決有罪,但是不管更審四次、五次、七次還是十次,面對昔日同僚,最高法院就是有辦法「撤銷發回」,不讓案件確定!《速審法》草案認為案件長期纏訟,被告忍受痛苦煎熬,所以應該「酌減其刑」。但是依照最高法院的操作手法,這些纏訟的被告,到底是因此「受益」還是因此「受害」?

 如果真要減刑那也可以,但是減輕的刑期應該由法官代替入監才符合社會公義!否則既然被告最後判決「有罪」確定,竟然任憑法官長期鬼混,找些雞腸鳥肚的枝微末節拖延不決,最後還要全民埋單「酌減其刑」,這到底是什麼法理?可惜鄭太吉死得太早,否則他也是因為「十四槍還是十六槍」、「七支槍還是五支槍」而飽受煎熬,因此得以聲請「酌減其刑」!

 相反的,蘇建和等的再審案,判無罪,最高法院之一撤銷發回;判死刑,最高法院之二也撤銷發回,而最高法院一共有之十二,如此員額龐大,舉世唯一的最高法院組織,要如何「妥速審判」?《速審法》和「兩階段分案」的思考脈絡,都有「轉移焦點」的巧合。只不過當年的司法院懂得察納雅言,聞過則喜;如今的司法院則是指鹿為馬,一意孤行,這倒是有今不如昔的遺憾。 (作者為台中地方法院法官)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術評鑑 文理分家  

【聯合報╱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台北市)】 2010.04.07 03:02 am  

目前無論是教育部或國科會等政府部門,在學術評鑑上「重期刊論文、輕專書」的傾斜,已造成學術界「發表篇數勝於一切」,甚至出現有人過於追求英語論文發表數量,而忽略對文章品質的要求。

尤其各項研究補助,往往以SCI、SSCI等國際期刊篇數與引用次數,作為獎助依據;許多大學的教授升等、工作績效評量與特聘教授等榮譽,也完全依據上述單一標準,結果忽略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的特性及各學門間的差異,加深各大學校際間、校內各學院與各科系間不公平的競爭;也造成大學中「出版為大,教學次要」,與忽略本土問題等種種不利高教人才培訓與台灣永續發展的異化現象。

今年三月在華沙舉辦的全球學術排名觀察組織會議(IREG),會中調查全球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著作引用率,發現百分之八十仍然是來自專書與研究報告,而來自SSCI的資料庫僅佔不到百分之廿。換言之,國內將人文社會與理工自然等量齊觀的這套國際期刊評量方式,其實非常有問題。

人文社會科學必須考量本身社會文化脈絡與思想論述多元化本質,不能像理工科較能採用所謂國際標準的單一指標來評量。用SCI、SSCI與A&HCI作為評量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核心指標,只會讓國內加劇成為西方學術代工,壓抑學術工作者的奔放思想與獨特創意。

可惜,這樣的呼籲只有在最近高教評鑑中心舉辦的全國大學系所評鑑中看到了回應,改變了「研究與專業表現」,由各系所自訂評鑑指標,可以兼顧人文社會的特殊需求。然而,政府部門仍看不出有任何文理分家的政策調整,十分可惜。

筆者呼籲:大學學術評鑑,文理必須分家,才能真正達到鼓勵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學者發揮研究能量,為台灣社會效力的目的!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