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其他文章 (26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觀念平台-菁英分子的沒落 學界警訊

  • 2010-03-24
  • 中國時報
  • 【潘震澤】

     上一期《時代》雜誌的封面主題,是未來十年的十大趨勢;其中之一是菁英分子的沒落,一個信任時代的終結。該文指的是各行各業的菁英,包括國會議員、大公司與金融機構的執行長、主流媒體記者、教會神職人員等,而不只是學術界人士而已。

     該文以二○○八年蓋洛普的統計資料為佐證,指出美國人對國會、銀行、大企業以及公立學校等機構的信任度,都降到最低點(以國會的一二%為最)。類似的趨勢,在國內也可見及:許多人對政府官員(包括總統)的話,經常選擇不信,甚至包括專家的話在內。

     一般人對政治人物的好惡,常有許多主觀因素,好比族群黨派;也有客觀因素,譬如經濟景氣。以美國為例,由二○○八年全球金融風暴而導致對政府的信任度下降,如今已有回升。至於不少人對代表社會良心的學術界知識分子,也出現不信任,則是個警訊。

     華人社會一向敬重讀書人,也獎勵書讀得好的人;學優而仕,更是傳統知識分子的理想:只要晉身菁英階層,就能造福人群。但在教育普及的現代,上述理想早已不切實際。且不說現代社會頂著碩博士頭銜者多如過江之鯽,其中多是專才,理論多於經驗,未必適合從政;甚至還有許多學術中人以不從政、永遠站在政府的對立面為標榜。

     一如社會各行各業有其公會商會等職業團體,棲身於各大學及研究機構的教研人士也形成了廣義的學術界,並給人稱作象牙塔;其中山頭林立,還分成許多封閉的小塔。現代社會本著對知識的尊重,賦予了學術界許多特權,好比穩定的工作、自由的研究方向與工作時間、出國進修的機會,以及各式各樣的津貼獎助等。學術中人多認為這是十年寒窗苦的報償,而對這些好處習以為常。

     比起過去世襲的貴族菁英來,新興學術菁英的存在價值,還是得到較多的肯定;至少知識的創新、傳承,以及下一代的教育,仍是學術界的責任。如果說知識菁英真的走向沒落,不再受到信任,絕對是社會的損失,但問題也一定出於學術界自身,一如醜聞頻傳的政界、商場以及教會。

     《時代》文章的作者提出三個人們不再信任菁英的原因:權力集中、黑箱作業以及不負責任;我以為都適用於國內的學術界。從近期幾樁學界新聞:中研院及國家型計畫的鉅額經費、外力介入大學校長的遴選、研究生批評指導教授的濫用職權,以及拿公費購置私人著作送人等,要社會大眾繼續給予學術界完全的信任,只怕也難。

     事實上,現代社會許多議題,從全球性的地球暖化、能源危機,到國內的美牛進口、疫苗施打、健保經費、死刑存廢等,都是高複雜性問題,需要結合不同學界菁英開誠布公的討論,達成暫時性共識,告知大眾,而不是各吹各調,讓人無所適從;那只會更加速菁英的破產、信任時代的結束。對此警訊,學界能不慎乎?     (作者為生理學教授,科普作家)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會調適與創新 使自己不可取代

人間福報 2010/3/22 | 作者:本榮(桃縣中壢/大學教師)

媒體報導,北京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在《天下雜誌》主辦的「華人高教新視界」層峰論壇表示,猶太家庭的父母會問孩子「今天問老師什麼問題?」而中國父母則問「今天的考試考幾分?」,如果沒有考一百分,父母並不是關心那裡不懂或沒學會,反而是責備為何沒考滿分,在學習的過程欠缺主動提問精神,是華人的民族習性,但是不符合培養創新的能力和精神。 

這種現象在台灣家庭也十分常見,甚至有差一分打一下的父母;以前求學時,國中老師也曾如此對待我們,成為不愉快經驗,但如今的教育仍是考試和分數的代名詞,多數學生還是領略不到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喜悅。 

美國早已揭櫫二十一世紀技能包括創意、創新、創業、解決問題、溝通、協同合作等能力,與批判性思考,但哈佛大學去年的一項學生學習成效調查發現,只有不到三成的學生,抓到教授在那門課想傳達的「核心概念」,即使是聰明又會考試的全美資優生,也不會問好問題,習慣被動學習,導致學習成效不佳。 

因此,筆者常告訴學生:「你可以不知道問題的答案是什麼,但是你不能不會問問題。」會問重點問題,表示對一件事情的掌握,才能將內容消化,作出正確決策。 

佛里曼在著作《世界是平的》中提到「每個人都應該努力想,如何讓自己變成『碰不得的人』」,他還提到這種人有「很特殊、很專業、很懂得深耕,及很會調適」四大類,在抹平的世界裡,我們要具有不可被取代性,因此我們要無時不刻替自己加值,也就是提升創新能力。 

也要懂得「學會怎麼學」,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五項修練》的故事《比狼學得快》,描述羊總是逃脫不被狼吃的命運,但有一隻小羊仔細觀察,勇於提出問題,終於找到方法,成功防堵狼的侵襲,打破宿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小羊可以直接跟狼學習,而且可比狼更懂得變通和調適,才能找到出路。 

當父母和老師的我們,必須意識到「如何教」比「教什麼」重要,因為當孩子面對世界的挑戰時,工作汰換愈來愈快,創新也愈來愈快,唯有教會他們懂得調適與創新,才能洞燭機先,成為不可取代的人。 

本榮(桃縣中壢/大學教師)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友邦將沈沒 快主動伸援手 

【聯合報╱楊樺/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2010.03.23 02:19 am 

馬總統正在南太平洋邦交國訪問,其中包括了吉里巴斯。吉里巴斯不但因為被喻為世界的盡頭,更是受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威脅沈沒中的島嶼,成為國際氣候變遷影響的實際例子,也是台灣可以著力幫助友邦,並得到國際社會肯定的機會。 

迎接全球第一道曙光的吉里巴斯,被認為是世界的盡頭,只是全球暖化不停止,海平面持續上升,海拔最高只有兩公尺的吉里巴斯,在五十年後,可能消失在南太平洋之中。但在消失之前,地質和地下水鹽化、大浪破壞沿海住宅,吉里巴斯已經面臨著自然環境的考驗。 

雖然國家小,但吉里巴斯投入相當大的心力在生態保育上;雖然資源極為缺乏,但是吉里巴斯總統湯安諾,不斷向國際社會呼籲,一定要團結合作,戰勝全球暖化。湯安諾是華裔總統,在國際環境保育議題中,擁有極高的聲望。二○○三年當選吉里巴斯總統後,在許多國際會議中,都可以看到他努力要求大國重視全球暖化的身影。 

湯安諾一再強調,國際社會一定要能因應這暖化的危機,不能失敗,這是人道上最大的挑戰。面對五十年後,島國可能消失,湯安諾準備將民眾遷往其他國家,並拒絕成為氣候難民。掩不住對哥本哈根會議的失望,湯安諾痛批,大國只顧自己的經濟發展,將聯合馬爾地夫等面臨相同危機的國家,共同發聲。 

台灣在搶救邦交國上,可以有更積極的作法:首先,外交部可以邀請沈沒中的邦交國,舉行搶救南太平洋生態國際會議。除了吉里巴斯外,邦交國吐瓦魯和馬紹爾都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台灣主動協助不但可以集合智慧,對抗全球暖化,也能為國際生態議題,貢獻一己之力,加強環保形象。 

其次,以台灣環境科技,前進邦交國。台灣在環境科技和替代能源上,在國際社會有極高的成就,如果在搶救邦交國上能有所表現,也是對台灣在綠能產業上有更多的肯定。 

最後,這些南太國家擁有天堂般的美景,純樸的人文風情,可以更積極鼓勵前往拍攝環保節目和新聞,提醒世人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減緩暖化速度,保存人間天堂。 

吉里巴斯或許是個南太平洋小國,卻是站在全球環境生態最前線。面對氣候變遷,台灣自己也面對海平面上升的威脅,但這也是環境外交的最好戰略目標和時機,就看台灣能不能主動出擊!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2122 280原民童盼課輔 經費無著

不足678萬元「別讓孩子回街頭遊蕩」 2010年03月21日蘋果日報

乍暖還寒的南投仁愛鄉山間部落裡,30多名布農族的孩子,放學後來到「彩虹原住民關懷協會」的課輔班寫功課,完成作業後,孩子自動自發地拿起教室周圍陳列的繪本,專注誦讀著。但今年彩虹協會經費嚴重不足,這些原鄉孩子學習的盼望恐將落空。報導.攝影╱游竹君

台灣彩虹原住民關懷協會副主任劉邦彥表示,協會自從8年前開始針對南投仁愛鄉、新竹尖石、嘉義阿里山鄉等偏遠原住民部落開辦課輔班,共計有11個課輔點,服務約280名原民學童。但今年因過去以勞委會多元就業申請的人力補助已期滿,加上若要聘任有經驗的課輔老師為孩童指導課業,協會人力薪資負擔更重,彩虹方案補助重要來源的聯合勸募協會也建議彩虹協會將績效具體化,目前正重新審查彩虹申議資料,因此整年度方案預算961萬元,目前僅獲不到1/3補助,尚缺678萬元,只好先暫停仁愛靜觀及阿里山茶山村的課輔班。

童言「以後怎麼辦」

茶山國小母語老師、也是茶山村課輔班行政人員的鄭信得說,孩子得知必須暫停彩虹課輔班時,只問了一句:「那我們以後怎麼辦?」當下讓課輔老師都難過地說不出話來。

萬豐國小校長桂進德也表示,以前孩子們放學後,總在村落的街道上四處遊蕩閒晃、隔天交回來的作業簿常常空白一大片,自從彩虹協會成立課輔班後,這些孩子下課後便有個可以安心完成作業的地方。

就讀國一的佳靜,父親罹癌去年病逝後,與越南籍的媽媽和就讀小四、小三、小一的3個年幼弟妹5人相依生活,佳靜從小二開始便在彩虹接受課輔,個性開朗、愛玩的她,即便升上國中後也還常回到課輔班找老師聊天,她說:「國中放學後,我都會留在教室寫完功課後才回家,這是我在彩虹養成的習慣,如果沒有彩虹,我想我現在應該還在街頭混吧!」

學習道路不能中斷

彩虹協會秘書長許得賜表示,總會受到八八風災影響、募款不佳,目前無力多提供課輔班經費協助,劉邦彥有感而發地說,雖然協會目前遇上經費申請瓶頸,但為了280名孩子的未來,仍會努力向各方爭取補助,「眼前能多維持一個村落的課輔班都好,孩子學習的道路不能中斷,真的不希望經過這麼長時間努力與累積後,孩子又變回『馬路英雄』,整天在村落街道遊蕩,我們真心企盼企業能認養部落課輔班或透過民眾匯集力量,讓孩子學習的希望能延續。」彩虹聯絡電話:049-2997996。

彩虹原民協會課輔班現有經費

●政府資源(勞委會職訓局):238萬元

●林仲鋆基金會:10萬元(補助繪本閱讀比賽)

●富邦基金會:30萬元

●聯合勸募協會:申議中(原申請325萬元,月底可知結果)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熱門話題-請考慮廢止高速公路收費

2010-03-21 中國時報 【包淳亮/北市(助理教授)】

 有人說要區分城內交通與城際交通,城內快速道路不收費,而城際高速公路則應收費,但這種區分對於台灣並不適用。 

 筆者認為,台灣應廢止高速公路收費,而以高額的燃油稅替代;這一方面是更加徹底的實踐使用者付費,反而有利於公共交通的發展;二方面大幅減少藉收費尋租的空間,並減少人力浪費;三方面鼓勵節能,減少石油依賴;四方面鼓勵行駛高速、快速道路而非城內道路,改善市內空汙。 

 新加坡、香港徵燃油費,本地車輛出境到馬來西亞、深圳加油,但台灣四面環海,無此問題。加州被沙漠、高山圍繞,而加州高速公路系統不收費,效率亦甚高。從公平正義、節約能源、強化經濟、提升能源效率、改善環境等角度來看,高速公路不收費而改收燃油稅,才是唯一正路。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飛來橫禍沙很大…跨國合作抗沙塵

 

【聯合報╱彭啟明、楊之遠】

2010.03.21 03:28 am

 

彭啟明/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

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副教授

 

近十年來,每年春季「沙塵暴」接近台灣時,都會引起國人相當程度的重視,主要是字義上「沙塵暴」幾乎是和「颱風」相同分量,吸引媒體相當多目光。由於沙塵暴為一種相當劣化的空氣汙染,造成的傷害並不亞於低溫寒害或颱風,國人必須特別重視及注意。

 

這一波發生在中國西北的沙塵暴,強度雖然非特別強,但其持續時間長,擴散範圍大,在北京已屬於重度汙染等級,周日起一連兩天大氣穩定,恐怕到下一波鋒面到達周二前都會持續影響,出門建議戴上口罩。

 

沙塵暴是強風從地面捲起大量沙塵,造成能見度高度惡化的有害性天氣,通常是乾旱及荒漠沙漠區特有的災害性天氣,必須有強風、沙源及不穩定空氣等因素,將沙塵吹起至高層大氣,然後進行傳送。中國西北到蒙古位於亞洲沙漠區中,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區,向來是東亞沙塵暴的主要來源地。

 

在每年的春季鋒面常提供當地強風有利的發展條件,因此沙塵暴以春天頻率最高,近十年來亞洲沙塵暴平均每年發生十七次,百分之八十往日本韓國方向傳送,影響相當嚴重,約百分之廿往東南傳送到中國華南,甚至到達台灣。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操控介面&功能 決定Google TV成敗 

【聯合報╱楊士範/CNET前執行主編】

2010.03.19 02:12 am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Google、英特爾和Sony將要合作打造一款機上盒(Set-top box),採用Google Android平台、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Sony則是負責打造硬體。 

從過往經驗看,有太多電腦廠商,高舉一面寫著數位家庭的大旗,打算將目標瞄準客廳,試圖把電腦搬進客廳。只是不管是微軟早在二○○二年時推出的Windows XP MCE(多媒體中心版),或是英特爾數位家庭團隊在○六年推出的Viiv平台策略,亦或是○七年蘋果和iPhone一起發表的Apple TV,沒有一台產品可稱得上是成功打入客廳。 

MCE的功能後來整合進Vista和Windows7中,但是會將一台電腦放在客廳裡的人還是少數(既不好看又不好用);Apple TV雖然還有販售,但是連蘋果都僅稱那個產品是一個「嗜好」;英特爾Viiv PC呢?我很懷疑有多少人曾經搞懂過那是什麼產品。 

Google是做搜尋起家,除了本業之外,這些年來不斷跨界演出:從○四年G-mail撼動免費電子郵件市場,○五年Gtalk走入IM(網路即時通訊),之後不斷透過併購和研發推出各種網路應用程式和其他產品。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八年用Android作業系統跳進智慧手機市場、○九年則發表Chrome OS,幾乎讓人相信他們要和微軟在電腦作業系統上大戰。 

因為Google的魅力和能力實在大,加上它的研發能力,當紐時報導他們要做電視時,你很難不期待他們真的會將電視真正帶入到網路時代。 

聯網電視不能算是很新鮮的產品,但是在○九年CES(國際消費性電子展)上,Yahoo和英特爾一起發表Yahoo TV Widget(專用界面工具)之前,其實這塊真的很難讓人見識到電視和網路真正「無縫」結合會是怎樣的情境。 

姑且不論被點名的廠商矢口否認,但是以報導中Google要用Android來當做這款產品的作業系統來看,我蠻看好這樣產品。 

首先,Android是開放平台,其他開發者或是廠商可在上面開發第三方軟體,而且Google如果要做,不可能僅是把Android裝到硬體上就完事了。想要成功,首先要做一個符合電視操作情境的使用介面,這個情境如果不是用一般電視遙控器(或許上面還有個觸控螢幕),就是要類似Wii Remote那樣的有動作偵測感應的操作器。若是這樣會比起過去想要在客廳放鍵盤滑鼠來的高明許多。 

第二個要件就是要有量身訂做的API(開發工具套件),讓開發者或廠商能夠針對Google TV來寫應用程式,就如同智慧手機一樣,這產品的可能性會變得無窮無盡,說不定除了可看電視,可上網,還可以有Tivo功能、有時光平移(time shifting)功能、可錄影,可以用Facebook分享、用Twitter、用噗浪,看新聞(文字),甚至是手機上玩的遊戲,可以放到大螢幕上繼續玩。大聯盟的網路轉播服務MLB.tv也可以在上面直接執行,除了可以看轉播,還可以即時查詢球員的資料,看每日最新賽事記錄等等。 

如果產品好用,且符合一般大眾使用直覺的操作介面,還有豐富的第三方軟體。我會對它很期待,或許這真的會成為第一個成功殺入客廳的電腦類產品。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高速公路的計費難題

2010-03-19 中國時報 【林建山】

 交通部規畫民國一○一年高速公路採用計程收費制度,啟開一項比較符合公義進步國家水準的公共費率政策,民眾理當給予支持。然而中時最新民意調查,有高達五五%民眾質疑高速公路計程收費,是一種變相加稅,而表示反對。一時似乎成為醞釀下一個內閣動盪的疑似熱點。

 

 從國家社會的公共政策實務驗證過程中,我們通常會看到的阻力,以及幾乎總是慣性的抵抗,多數出於工具性層次與操作技術層次的斟酌與思維。民眾對於高速公路收費原本就有更為基本的費率本質疑慮:很多人以為高速公路收費數十年,早已回收所有建造成本及維修費用,為什麼還要繼續收費?

 

 事實上,絕大多數先進國家針對高速道路之收費取價,其政策立基不在於反映建設成本,或收取「經濟硬體」使用費,其所徵取的是社會經濟軟體費用或使用者的機會利益代價。所有國家政府提供高速運輸系統服務,無論是高速鐵路或高速公路,都是設定其為「買時間」「買安全」「買速度」的軟經濟使用者,本質上高速運輸系統都屬於是一種有條件利用的「準公共財」公共服務事項,主要目的在於作為城際交通(不是城內交通)與長途運輸旅次的運輸載體,其必須適用的資費負擔之權責機制,也當然是「使用者付費原則」。

 

 以目前國內長途運輸與時間敏感度較高的使用者而言,既有的高速公路建設數量與服務品質,應堪滿足且還略有餘裕;然則會造成今天國道高速公路的效率貶值,甚至經常出現壅塞狀況,最重要的因素,根據實況調查,乃因為有超過五四%的車流,是不經過收費站的短程、在地的旅次,也就是並非真正「高速公路」建設的「目標服務旅次」。這些短途旅次將國道當成快速道路使用,以致真正的「中長途旅次」使用者,反而被龐大短途車流影響,竟使高速公路貶值成為慢速道路,喪失其經濟功能與社會屬性目的。

 

 這種短途凌越長途現象的惡化,主要凸顯了幾個經濟事實:

 

 第一是國人運輸需求者之中,對於時間、安全、速度的意識與敏感度正隨經濟社會發展與所得提高而提高,其需求與意願強度,也同步在增加。當供給有限而需求增加的情況前提下,代表高速公路使用者費率,已有提高的必要,而且有免費使用的不宜。

 

 第二,過度活躍的短途旅次,甚至在使用率上凌越了長途付費者的使用率時,顯示「免錢乘轎的白搭客」(free riders)正嚴重惡化了高速運輸系統的價值與屬性。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3/17 苦勞報導

吸菸人權 vs 反菸霸權

為吸菸者發聲 學者批反菸執法過當

王毅丰

苦勞網特約記者

吸菸者該有人權嗎? 

3月13日的一場「菸害防制與吸菸人權的反思座談會」上,幾位菸齡不等的學者專家,在社會一片反菸的聲浪中,為吸菸者挺身而出,並試圖為社會尋求一個「吸菸者」與「不吸菸者」對話的空間。

吸菸是個人選擇的問題?

 

《菸害防治法》通過一年後,環保署考慮提出進一步的管制措施,要針對「行人走路吸菸」等行為開罰,一時間吸菸者有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而管制的目的,似乎不再是為了防治二手菸對旁人的傷害,而是為了矯正「吸菸」這個偏差行為。「吸菸者」批評反菸人士有法西斯心態,主張吸菸者也有「人權」,不該被污名化。

 

兼具精神科醫師與社會學學者雙重身份的陳嘉新醫師首先由「國家管制」與「個人自由」間的衝突談起,試圖撥開纏繞在「反菸」和「反反菸」之間複雜難解的習題。他表示,「反反菸」的人士如果純粹用「個人自由」的角度,去質疑政府不該干涉人民「吸菸的自由」,這樣的說法有相當的危險性,因為當菸商在第三世界、開發中國家推銷菸品時,也有相類似的論述,認為「菸的確對人體健康有極大的危害,但是我們已經將這些危害都公開地讓大眾知道了,如果還有人要抽菸,那麼這就是個人選擇的問題,政府不該干涉」。

 

但是吸菸者真的擁有選擇的權利嗎? 

陳嘉新表示:「抽菸畢竟是一種成癮的行為,抽菸者是否真的具有自由意志令人懷疑。」但他同時認為,即使我們認為吸菸的行為需要受到管制,也要小心這樣的管制是否過當,因為如果任何在健康上被證明是有害的物品都該被禁止,那麼如麥當勞這樣高膽固醇的食品,是否也該同時被禁止?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皇朝「檢察一體」 荼毒台灣!

 【聯合報╱何克昌/檢察官(屏東市)】

2010.03.18 01:53 am 

聯合報上周五社論「盧仁發與黃世銘何事長談凌晨三點半」乙文,提到了檢察體系偵辦拉法葉艦案時,不為人知的一段祕辛—利用檢察一體,操控檢察官起訴案件;這也是一件值得國人重視的議題!

由拉案可知「檢察一體」只是政治體系操控檢察體系的一種手段而已,倘「檢察一體」的觀念一日不除,類似拉案的案例,既非第一件,也絕非是最後一件。

按檢察一體觀念的產生,其實是舊皇朝不願割捨對司法案件的掌控所創設的體制。

查現行「法院組織法」係緣自一九○六年的「大理院審判編制法」,當時的大理院審判編制法並無任何法條文字涉及檢察一體之相關規定,俟一九○七年冬,京師高等檢察長徐季龍先生在京師法律學堂發起檢察研究會,延請日本法學博士岡田朝太郎講授「刑事法與檢察制度」時,參考日本裁判所構成法提出「法院編制法」草案。

然宣統元年(一九○九年)憲政編查館奉諭正式頒行法院編制法時,卻扭曲岡田博士所稱「檢察一體」的本義,乃係各檢察官於實施檢察事務上,不須受特別許可,均可獨立代表所屬檢察機關長官,並具有監督檢察官之權。形成檢察官只是單純聽命於長官,或是上級長官,其衍生之嚴重後果,就是檢察官縱使就承辦事務,亦須聽命於長官及上級長官,影響所及,造成中國日後檢察體系之檢察官承辦偵查案件時,均須聽命於長官,且積非成是,誤信檢察官承辦案件均須聽命於長官乃屬「檢察一體」的真諦。這也造成了今日台灣檢察體系深受行政部門干擾的嚴重後果。

在社會各界紛紛關切檢察體系蒙受「檢察一體」危害之下,法務部乃於八十七年十一月二十日訂頒「檢察一體制度透明化實施方案」,要求首長的指示需以書面方式為之,表面上經由首長的書面形式可以明責任,其實明眼人都知道,會有首長笨到將自己的指示留下書面證據嗎?否則在拉案的偵辦過程中,黃世銘向盧仁發要求以書面形式命台北地檢起訴,附於卷內,何以盧仁發不願依法以書面「命令起訴」呢?

回顧一九○九年皇朝思想下的「檢察一體」,延續到今日已逾一百年,其間台灣歷經現代民主法治的洗禮,一切法制建設漸次邁入現代化、國際化,獨留「檢察一體」繼續荼毒台灣的檢察體系,豈不令人痛心疾首?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念平台-完全廢除死刑 並非歷史潮流

2010-03-18 中國時報 【蔡正元】

 王清峰做為社會運動家,救雛妓,幫慰安婦討公道,是社會的良心,贏得很高的聲望。王清峰做為法務部長,主張廢死刑,高舉人權大旗,卻遭輿論撻伐而被迫去職,為什麼? 

 因為王清峰的理念陷入了意識形態的盲點!

 

 廢死刑和反墮胎一樣,都只是一種意識形態,而不是普世價值。普世價值是任何一種社會關係,都能清楚界定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價值體系,像雛妓和慰安婦問題,誰是壓迫者,誰是被壓迫者,清清楚楚。但意識形態則是有局限的價值體系,必須經裁剪、修飾甚至虛擬,才能使某種意識形態的價值體系,具備某種程度的合理性。

 

 像廢死刑運動,就必須虛擬一個社會當抽象的壓迫者,才能將殘酷殺人的死刑犯虛擬為被壓迫者。有的還要極端的擴大解釋人權概念的適用範圍,甚至編造生命權的概念,做為拯救死刑犯的護身符。這種偏執的理念,暗示不贊成廢死刑運動,就是反人權和不尊重生命。這就是廢死刑運動者,會自我幻想具有較高道德水準的緣由。 

 人類歷史上,縮小判決死刑的範圍是共同的潮流,但完全廢除死刑卻不是。政治犯已不再是判決死刑的範圍,但殘酷殺人罪要判決死刑,仍是極大的國際共識。

  伊拉克總統海珊被判死刑,並非政治罪行,而是屠殺少數民族的滅種罪。海珊被絞死時,並未見任何廢死刑國家或運動者聲援。 

 目前實施廢除死刑的國家數目雖多,但人口數合計卻不夠多,反而維持判處殘酷殺人罪死刑的國家人口才是絕大多數。 

 實施廢除死刑的國家大都具有天主教和東正教的文化背景,維持判處殘酷殺人罪死刑的國家則大多具有儒家、佛教、回教、基督教的文化背景。王清峰不宜遽下結論,說廢除殘酷殺人罪死刑的國家才是進步的。 

 廢除死刑運動走到極端時,會將殘酷殺人罪的受害者要求殺人償命,輕率的污蔑為報復主義,甚至神化自己,認為自己若是同樣受害,會完全原諒,以表徵無私無我的高風亮節。 

 王清峰走進這個意識形態的盲點,事實上已完全進入一種虛擬狀態。 

 王清峰的盲點是看不清楚那些要求對殘酷殺人罪判處死刑也是一種意識形態,這種殺人償命的意識形態和廢除死刑運動並無高下優劣之分。前者要面對濫施死刑的風險,後者則要面對縱容殘酷殺人犯的指控。然而殺人償命的觀念卻是更廣泛的植根於漢族文化,並形成法律制度。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職生沒人要

自由時報 2010.03.18◎ 賴錦龍

 

政府打算續辦「大專生企業實習方案」半年,身為高職生的我雖然心生不滿,但也無可奈何,畢竟大專生比我多讀兩年書。如果領兩萬二的薪水還不知道滿足的話,那去外面找工作看看,很多公司是把薪水壓在一七二八○元,附帶條件還要什麼都會、什麼都有經驗,哪有政府免費替企業主付薪水,讓大專生去裡面慢慢學習的好康,我想多數企業主就連作夢都會偷笑啊!可惜我生不逢時,也沒有錢可以去多讀一點書,是不是相關單位看不起像這種高職畢業出身,為什麼不也辦一個「高職生企業實習方案」呢?薪水低一點沒有關係,在我上一次的面試中,一起競爭的大多數都是專科以上,甚至大學生也加入戰局,想當然耳,我又繼續尋找下一個面試機會,因為有些企業把招募基層員工的門檻提高到專科,代表著我們只能做更低層的工作嗎?論工作實力我們並不會輸給別人,請正視這個問題,不要只著重於數字的迷思,讓我們高中職世代陷入長期失業的漩渦中!(作者待業中)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年輕人活該倒楣嗎?

自由時報 2010.03.17◎ 曾翔 

二○一○年三月十五日,是台灣大專畢業生最心寒的一天,因為經建會宣布初步通過繼續實施「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俗稱二十二K方案)」,而且政府官員聲稱因為公平原則,將再進一步縮減原本已經低得誇張的二萬二千元;此種作法無疑是宣告大專畢業生的勞動待遇正式進入前所未有的「超低薪時代」,也替台灣的勞動環境與產業競爭力敲下喪鐘! 

日前行政院長吳敦義宣示,年底必定將失業率降至五%以下,否則將引咎辭職。因此政府念茲在茲的必定是七月畢業潮的二十萬畢業生,若無法即時處理這群新鮮人的銜接問題,吳揆的政治支票必定跳票。當時我就與友人打賭,馬政府要不就是換湯不換藥以另一個方案代替,或者甚至是直接繼續使用二十二K方案;沒想到一語成讖,這個無能的政府竟然打算用更無能的方式來美化失業率,用青年勞工的血汗辛勞來兌現他的承諾,來保住他的烏紗帽。 

二十二K方案自去年實施至今罵聲不斷,我們時常見到年輕人在PTT或部落格中抱怨二十二K方案的待遇不佳;另外,前一陣子由人力銀行業者所作的調查也指出,該方案在留用率與離職率的表現不佳,拉低台灣勞工的薪資待遇;甚至吳揆在立法院備詢時,也允諾檢討二十二K方案所帶來的影響。 

本以為如此龐大的反彈聲浪能讓政府警惕,孰料經建會竟然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拋出繼續實施二十二K方案,甚至要更進一步壓低薪資。試問,以二萬二千元要在台北市生活已經是十分克難,若真的要再壓低薪資,甚至是壓低接近至基本工資,那年輕人為何要努力唸書?為何要努力工作?有誰會為了那連存點錢都有困難的微薄薪水認真付出?這種勞動條件難道就是王如玄所稱的「尊嚴勞動」嗎?這種薪資水準能留住什麼樣的人才?馬政府的作為簡直就是宣告台灣是一個階級社會,落入貧窮的年輕勞工活該倒楣,注定永世不得翻身! 

在國外,類似的薪資補貼政策都是由資方支付大部分的薪水,再由政府補貼,而且較精細的做法還要依產業、職業別等區分薪資高低。台灣這種完全補貼且單一薪資的政策絕對是史無前例,也注定將貽笑大方。尤其是在巨幅拉低工資等負面效應如此明顯的情況下,馬政府仍舊完全無視民意,沒有絲毫的檢討與歉意,只執著於美化失業率數字。這種只會以數字治國,對於民間疾苦不聞不問的政府,也無怪乎選民要一次一次地以選票唾棄他! 

九五聯盟在此呼籲政府,停止續用二十二K方案,且針對現行二十二K方案進行詳細的調查,並完全公布統計數據,再經由社會共同檢討後協商出真正有益於台灣勞動環境的就業政策! 

(作者為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讓薪貧成新貧

2010-03-17 中國時報 【洪奇昌】

 行政院長吳敦義宣示,年底前把失業率降到百分之五,「沒做到就我負責,負責包括辭職」。作為最高行政首長,將「失業率」念茲在茲,我們予以肯定;但「就業問題」本身,不僅是「失業率數字」高低而已。萬事莫如就業急!

 

 一年半前,我曾提出「經濟寒冬,中小企業災情慘重」的呼籲;因為,金融海嘯下,經濟產業結構分工上處於相對「經濟弱勢」的中小企業,在企業經營上倍顯艱辛,而中小企業就業人數約占總就業人口七十七%,其經營好壞,與就業市場息息相關;其所僱用員工、及員工所需負擔的家庭眷屬,毋寧更屬於社經結構「M型左邊」、弱勢中的弱勢。果不其然,經過統計資料分析,在「就業者之從業身分」中,二○○九年「雇主」人數,比金融海嘯前的二○○七年少了五.三萬人。每一位雇主,就是代表著一間中小企業、一間商號或店鋪;政府疏於照顧這批弱勢族群,一間間小店關門、一間間公司倒閉,「失業大軍」人數,當然激增。

 

 去年平均失業率五.八五%,歷史新高。今年一月份失業率,稍降至五.六八%,「失業率」數字下滑,是政府大量雇用臨時工、以短期就業方案美化出的數據;長期失業、隱藏性失業問題,依舊嚴重。「就業結構」、「薪資問題」恐怕才是「就業問題」之真正所在。

 

 「就業結構」方面,主計處公布二○○九年人力運用調查統計結果,並未納入「失業」的「非典型就業」者,亦即從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共六十八.七萬人。這個數字比總失業人口六十二.六萬人還高,換言之,若以傳統嚴格的「全時員工」定義,失業率數字已突破十一%。他們的薪資,僅為全時員工的四十九.七%。

 

 於是,「薪貧」成為「新貧」!

 

 從「國內投資成長率」來看,以「民間投資」為例,出現連續兩年負十三.二八%、負二十七.四三%的大幅衰退。經濟成長,喪失活水動力,便反映在受薪階級「薪資增長停滯」。依主計處資料,二○○九年「名目平均薪資」四.二五萬元,比二○○八年減幅四.三一%,為有此調查以來最大減幅。計入物價通膨因素後的「實質平均薪資」,僅四.○六萬元,退至一九九七年水準。換言之,絕大多數的「薪資階級」,這十二、三年來,再怎麼撙節收支,也沒有多餘的錢「儲蓄」。

 

 進一步分析,「長期失業者」以二十至三十四歲年輕人最多,占四十九.五%,學歷大專院校以上者高達四十%;十五至二十四歲的青年失業率十三.二二%。年輕、高學歷者成為長期失業族群大宗,問題益顯嚴重。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利共享 稅要我付… 

【聯合報╱陳清秀/東吳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2010.03.17 03:12 am 

聯合報昨日報導法定空地作為既成道路使用,還要繳納地價稅,引發民怨。此一課稅作法,實有違反量能課稅精神與土地稅減免規則規定,值得財政部重新檢討。 

按地價稅性質上是對於土地的「應有收益」課稅,並非對於土地之「財產本體」課稅,而是對於土地可支配管理的使用收益孳息利益課稅。 

而法定空地,固然地主也享受到土地建築納入建蔽率計算的建築法上利益,但通常的法定空地是由地主自主管理使用,而未提供公用,因此課稅具有正當性。 

反之,如果法定空地已經提供社會大眾通行使用,甚至是基於法令強行規定應設置退縮騎樓地或無遮簷之人行道,則地主實際上已經被強迫喪失自主管理支配之權益,也未獨享法定空地之利益,甚至於大部分轉供社會共享通行利益。此種情形,要完全由地主負擔地價稅,就造成「土地利益由社會共享,土地稅負擔由地主個人承受」,違反公平原則與量能課稅原則。 

土地稅減免規則第十條規定:「供公共通行之騎樓走廊地,無建築改良物者,應免徵地價稅,有建築改良物者,依左列規定減徵地價稅。…」如在通行土地上沒有騎樓者,應免徵地價稅。如在該土地上(二樓以上)有建築改良物者,則土地所有權人對於該土地仍有保留部分自行使用收益,而僅部分(地面層騎樓走廊地部分)「供公共通行」使用,因此應按照比例減徵地價稅。此種「公私混合使用」之情形,「按照比例分配」減徵地價稅之作法,正符合地價稅屬於土地之使用收益稅精神,也符合按照經濟上負擔能力課稅之作法。 

由於法定空地在地上並無建築物,因此應可免徵地價稅,縱認為地主仍然享有上述納入建蔽率計算之利益,變成公私共享土地利益,則比照上述騎樓地比例減稅規定,也應減徵地價稅,才符合稅法精神。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百合 青春的力量

自由時報2010.03.16◎ 許嘉恬

今天,野百合學運二十週年。 

二十年前,那個風起雲湧、眾聲喧嘩的解禁時代,來台四十年來從未曾改選過的國民大會,自行通過增額代表任期延長為九年之自肥條款,引爆改革最前線的大專學子參與革命,六千名年輕學子聚集「中正紀念堂」廣場、以六天五夜時間,在台灣上空點燃關鍵的野百合學運,促使李登輝前總統召開國是會議,達成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決議,並開啟修憲扉頁,是台灣民主化重要里程碑。 

不容置疑,台灣民主運動由年輕人促動。不止於九○年的野百合,二二八事件,對抗專橫國民政府的是年輕人;白色恐怖時代與強權力抗的是年輕人;美麗島事件,策動人權運動、接受軍法以及司法審判者是年輕人;黨外時期,投身群眾運動或參與議會選舉者是年輕人。一波波的台灣民主歷程,在年輕人無私的理想與堅持開路下,才得以披荊斬棘。 

然,野百合精神不只燃燒在九○年上空,更是每個時代青年改變台灣、青年參與政治的代名詞。此際,面對台灣急統威脅、面對社會公平正義失衡挑戰、面對民間社會弱化、面對獨大政黨蔑視民聲,紀念走過二十年的學運,相信野百合精神依舊,「台灣本土、草根性強、生命力旺」的新野百合,將持續成為守護台灣的力量。(作者為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冷靜、理性討論死刑爭議

楊照

現代法律最重要的精神原則之一,是擺脫傳統的報復目的, 法律懲罰犯法的人,不是為了要替受害者報復, 而是預防類似的非法行為發生,維護社會基本秩序, 讓大家得以免於恐懼。

現代法律另外一條核心原則,是要盡量降低法律的任意性, 各種不同法條之間應該有高度的一致性, 法條還有法律的精神要追求其完整,不應該這條採這個標準, 那條卻採相反標準,讓不懂法律細節的人無所適從、動輒得咎。

從這兩個方面看,死刑都有令人不安之處。 死刑是以國家公權力強制奪走人命的舉措, 一方面我們認定殺人是最嚴重的罪刑之一, 那為什麼國家又可以理所當然殺人呢?如此一來,「不得殺人」 就不是一個絕對原則,有了其相對性,如果國家必要時可以殺人, 還有什麼其他條件下也可以殺人呢?

人死不能復生,死刑的懲罰本身是絕對的,沒有反悔、收回的餘地。 可是負責審理犯罪、判定死刑的,是人所組成的司法機構, 不是上帝。換句話說,司法是會犯錯的, 而且有太多例證顯示司法常常犯錯, 所以才要設那麼多上訴重審的機制試圖予以補救。 會犯錯的司法機關,卻能夠做出絕對、無從收回補償的死刑判決, 這中間是有些不相稱的地方。

主張保留死刑最力的,往往是意圖伸張「受害人權利」者。 被害人當然值得關切、應該同情,不過當法律其他罪與罰的配對, 都不再是從為被害人報復的角度出發了, 為什麼唯獨在最嚴重的死刑上,保留舊式的報復邏輯呢?

這些都需要進一步討論,尋找、凝聚社會的共識。不過討論必須、 而且是站在理性的基礎上進行, 情緒性的語言只會製造出更多的混亂、更深的對立, 無助於解決問題。

王清峰部長支持廢除死刑,那麼除了暫停簽發死刑執行令之外, 更重要的是對社會宣揚自己的理念,鼓勵大家參與討論, 藉由討論的形式將環繞死刑的種種爭議弄清楚。 不回到法理原則上討論,一方情緒性指控反對死刑的人「罪孽深重」 ,一方情緒性的說「願意為死刑犯下地獄」,這類的來來回回, 根本沒有對話,對於釐清問題浮現答案,一點幫助都沒有。

http://tw.myblog.yahoo.com/mclee632008/article?mid=3258&prev=3262&next=3257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倫敦傳真-珍惜「台灣之光」 抬頭看世界

2010-03-14 中國時報 【江靜玲】

 我的編輯跟我說,「這是台灣之光!現在只要有讓台灣人覺得驕傲的人與事,我們都要。台灣現在很需要這種報導。」

 過去這段時間,在工作上,與台北聯繫時,「台灣之光」似乎已成為一個慣有名詞。

 什麼是台灣之光呢?英國《金融時報》周前把台灣列為北回歸線五大必訪國之一。文中如此介紹台灣:「首都台北有一些地球上最好的餐廳和豐富的古中國文物寶藏。官方上,台灣仍為中國的一部分,外交地位未定,仍不能被認為是一個真正的國家。」;「但是,在全球最貧困的熱帶地區中,台灣人幾乎比區域中,任何國家的人民更富裕、自由。世界上九○%的個人電腦,是由台灣公司製造的。這個國家是一座建立在世界最好教育體系下的經濟發電廠。」

 這篇文字的作者瑞福(Simon Reeve)是英國知名旅行作家,他剛花了半年多的時間,沿著將近二萬三千哩的北回歸線,從墨西哥開始,經過加勒比海、北非、阿拉伯王國、亞洲到夏威夷,造訪了北回歸線上的十八個國家。他推薦北回歸線上必訪五國,分別為利比亞、阿曼、孟加拉、緬甸和台灣。

 看了瑞福對台灣的推薦,做為台灣人,你的感受是什麼?台灣能脫穎而出,真是太棒了!還是,什麼?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台灣不能被認為是一個真正的國家,真想投書到《金融時報》把這種偏於籠統的結論,詮釋的更清楚!抑或,真想大聲的說,台灣何只是北回歸線上最富裕自由的地方之一,台灣也是世界上,最富裕自由的國度之一。

 是不是有點像洗三溫暖,是不是有那麼一些小台灣島大台灣人的理直氣壯。或者,正因台灣的國際政治處境如此特殊,台灣的努力與表現,更讓你覺得,謙虛固然是美德,但當台灣獲得肯定時,台灣人別忘了也拍拍自己的肩膀,告訴自己:做的好!

 今年初,台灣金車威士忌酒廠出產的「噶瑪蘭」威士忌在蘇格蘭利斯港的一項盲目品酒會中,出乎意外的擊敗英國產製的威士忌。二○一○年的《威士忌年鑑》因此首度將台灣列為新興產區。台灣在威士忌故鄉大出鋒頭。

 同一時間裡,來自台灣的年輕舞者周書毅,以《一八七五拉威爾與波麗露》,獲得英國沙德勒之井(Sadler’s Wells)劇院第一屆全球網路舞蹈比賽(Online Global Dance Contest)首獎。先後在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進修的古又文、陳劭彥、林鈺倫,以及從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畢業的廖人暉,這些從台灣出發的年輕設計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也都有令人側目的表現。

 而過去十年,在英國一路舞下,已成為倫敦文化風景之一的「雲門舞集」,可說是此間最閃亮的一道台灣之光。從一開始,西方媒體對雲門的定位就是當代舞團,而非具異國情調的表演團體;林懷民則堅持,「雲門舞集」的英文名稱,一定不能省掉「台灣」(Cloud Gate Dance Theatre of Taiwan)。

 這些年來,每逢雲門到倫敦表演,英國各大媒體的主要舞評家,一定親身前往觀看。去年十月,倫敦巴比肯中心和成立三十年的歐洲現代舞蹈節「舞蹈之傘」(Dance Umbrella),聯合邀請台灣的雲門舞集為當季舞蹈節進行揭幕表演。非歐美現代舞團,往往是西方舞蹈首都裡的配角,台灣的雲門不但登上了西方舞蹈首都的主角地位,並培養了一群屬於自己的國際觀眾。《歐洲舞蹈雜誌》認為,雲門對亞洲舞蹈進化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威廉弗賽的法蘭克福芭蕾舞團對歐洲古典芭蕾的影響。雲門的成績,是林懷民和雲門舞者、全體工作人員共同耕耘的果實,也是台灣人的驕傲。

 台灣很幸運有雲門舞集,有許多優秀努力的才能之士和企業團體。這些人與事,讓世界對台灣有更多的認識與敬重。台灣人把這些成就,歸納為屬於台灣的光榮,為自己鼓掌時,讓我們也別忘了,抬起頭來,不要只用肚臍眼看世界。我們頭上的那一片天,很大很廣。

 (clchiangr@yahoo.com)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CFA︰台灣被併吞之路

自由時報 自由評論 2010.03.13

副總統蕭萬長最近頻頻向工商界喊話,強調與中國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必要。按他的說法,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中,台灣不能缺席,要避免被孤立及邊緣化,簽訂ECFA是起步,不簽不行,而且中國市場「全球矚目,台灣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忽視」。這位馬政府的經濟策略「總設計師」還宣稱,政府不是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但當籃子裡放滿雞蛋,大家都伸手拿時,台灣也要去拿來吃。

蕭萬長為ECFA敲鑼打鼓,當然不是新聞。從馬英九總統到其黨政高官,一年多以來一直以「邊緣化」、「孤立」為由,引東協加一為例,恐嚇台灣人民,不應反對ECFA。不過,即使吹牛,也應該打草稿;與人民溝通,更不能不根據數字講話。

以我國對東協主要六國出口而言,今年一至二月金額五十六.七億美元,為歷年同期次高。同期間,我國對中國及香港出口,不但金額創新高,且所佔比重已達四十二%的歷來最高水準。中國不但是我國最大出口市場,我國更有超過七成對外投資集中於中國。換言之,中國這個籃子即使放滿雞蛋,台灣已經有不少人去拿了許多。官方數字如此,曾經當過國貿局長的蕭萬長,卻還要提醒國人「沒有理由」、「沒有必要」忽視中國市場,且拿東協加一警告國人,除了「睜眼說瞎話」、「居心叵測」,吾人實在沒有更貼切的話語足以形容。

更基本的問題,馬政府一直未向公眾解釋清楚,我國至今在與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以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中國是最大麻煩製造者。如今馬政府轉而求助中國,希望經由ECFA,打通與其他國家簽FTA的障礙,這豈非與虎謀皮?如果中國在簽署ECFA之後,繼續阻撓我國與美日歐等主要國家簽訂FTA,我國的應變之計何在?蕭萬長說,ECFA為我國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起步,然而,這種「起步」,如果只是建立在期待中國善意的一廂情願,以馬政府的無能又傾中,更可能結局卻是,台灣經濟淪為完全依賴中國的「終點」。

如此可能的悲慘結局,對主張「兩岸共同市場」的蕭萬長,也許不是問題;對心懷「終極統一」的馬英九,也正中下懷。但是,即使在執政黨內部,也無以服眾。有如新任立院經濟委員會召委吳清池所質疑,一簽ECFA,台灣就失去政治主體;過度依賴中國,對我國沒好處,中國就是要以ECFA卡住台灣。事實上,台灣社會不斷強烈要求,不論在簽ECFA之前或同時,與主要國家也簽訂FTA,或起碼在ECFA明文要中國不阻撓我國與他國洽簽FTA,馬政府不僅無膽與中國就此談判,且已不計後果,自訂六月為ECFA簽訂期。

馬蕭兩人處理ECFA,因此形同兒戲,孤注台灣經濟於中國一籃,把經濟「中國化」,等同於「國際化」。更荒唐的,馬政府不但寄望中國善意,ECFA要有最多早期收穫,還有如蕭萬長所言,中國農產品及勞工不會擴大開放。同樣可惡的是,中國有鑒於台灣社會反對ECFA的聲勢越來越大,馬英九聲望且長期低迷不振,中國國民黨敗選連連,近月來乃出現所謂「讓利」之糖衣毒藥。本質上,中國千方百計要併吞台灣,經濟一時之「讓利」,只要能套牢台灣,有利「祖國統一」,將來自必從政治連本帶利回收。馬政府自以為得計,推進ECFA更為賣力;蕭萬長拖著顯已康復的身體,加緊推銷把台灣推向「一中市場」的禍國殃民計畫,正此顯例。

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上一世紀四○年代,曾著有《到奴役之路》一書,指集體主義社會,不論納粹德國或共產蘇聯,經由實施中央計畫,瓦解自由市場制度,最終必導致個人經濟及人身自由遭剝奪,是為「到奴役之路」。如今在台灣,馬政府一意孤行,蠻幹到底,三個月之內,就要與中國簽訂ECFA,擺明了不顧人民反對、不經國會監督、不願公民投票,強要把國家經由經濟統合,為中國所併吞。台灣人民對於這一經由ECFA通往被併吞之路的陽謀,絕對不能坐視,必須以實際行動,挺身反對到底。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元已敲喪鐘?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3.13 02:35 am

日前一項針對對沖基金經理人的調查顯示,大多數對沖基金經理人認為希臘的債務危機將會擴散至其他國家;不過,至於會不會危及歐元,則有不同看法,美、英經理人認為會,而歐元區經理人則無人如此認為。

會針對對沖基金經理人做此調查,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歐元未來能否穩定,端看這些經理人會不會看空歐元,並付諸行動。雖然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法國總統沙克吉不斷地警告金融駭客,不要試圖利用希臘的債信危機狙擊歐元;但警告歸警告,倘若德、法沒有明白表示作為希臘等債信危機國家的後盾,恐怕大多數經理人也沒把德國總理與法國總統的警告當作一回事,這從前述的調查就可看出端倪。況且,早在一個月以前,德國主要銀行便已宣布不再購買希臘公債。

目前歐元區面臨政府主權債信危機的,還包括葡萄牙、義大利及西班牙等國,這些國家英文第一個字母,剛好合為PIGS,因此被戲稱歐豬四國。這四個國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又為何在其他國家逐漸復甦之際,反而陷入危機?說起原因,也不是那麼複雜。簡單說,就是外債比率過高,而這高比率的外債,源於這些國家財政赤字的過度擴張。原先加入歐元區的規定是,財政赤字占GDP比率須低於3%,公債餘額占GDP比率須低於60%;如今希臘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卻高達12.7%,事實上,希臘也被指責在2001年加入歐元時,財政數據造假,才得以進入歐元區。

解決外債,當然要有外匯才可以還外債;外匯的來源,可以是商品或服務出口換取外匯,也可以是有外國資產而生息,再不然就得發債向國外借錢。第二種方式,希臘等國當然就是長期外債過多,甭談外匯或外國資產;第三種方式,目前希臘財政赤字的調降計畫要配合使用。不過,預估希臘至5月底前,還得再發230億歐元,才足以支應經費需求;是否可以如願籌足,端看各界如何看待此次債信危機的未來。

第一種方式,是過去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解決方法。當時由於泰、韓等國債信危機被國際金融駭客狙擊,匯價狂貶;但也因為匯價狂貶,反而使出口價格競爭力大增,使得亞洲各國在金融危機的隔年,外貿順差統統由負轉正;外匯增加後,再有外債也不致形成危機。這就是韓國此次金融海嘯期間,雖然外債增加,但由於外匯存底雄厚,並沒有形成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

希臘等國加入歐元區,本想在大樹底下好乘涼,但因此喪失了貨幣政策的調整能力;也就是說,在歐元單一匯率下,因為各會員國的體質不同,有些國家可以在此匯價下,出口順差暢旺,例如德國,一直是全球第一或第二順差國;但更多的國家卻是呈現逆差,長期下來,外匯準備不足,需依賴外債的情形,便無法避免。

1999年歐元區的形成,不僅活絡了區內經濟,也成為歐洲更進一步統合基礎。但隨著歐洲憲法的失敗,以及相當比例公債由歐洲央行統一發行提案也因德法荷等國反對而作罷;歐元區便在此半吊子統合下,受創者希望歐元區更一步禍福與共,但獲益者則怕受害於他國的道德風險,希望維持這樣就好。從這樣的雙元結構來看,歐元區的問題,恐怕不是度過此次債信危機,就能長治久安。在亞洲,好一陣子沒人再提亞元了,也許這是務實的取向。

 

【2010/03/13 經濟日報】


pparc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